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915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包括绕包层、总编织屏蔽层、外护套层,所述绕包层、总编织屏蔽层、外护套层依次由内向外贴合设置,所述绕包层的中部设有中心单元组,所述中心单元组的外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圆周排列有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所述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均与绕包层紧固连接,且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相邻之间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电缆结构稳定、柔软、外径小,外层挤制高强度弹性护套,具有耐大气老化,耐低温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野战火炮系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军用装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军用装备从单一功能变成综合的多功能,而所有这些综合的多功能都需要通过电缆传输指令,传统的综合电缆因绝缘线芯排列组成无序性,电缆在组装连接器时既占用空间,又使电缆连接复杂,导致装连困难,为此设计一种多单元综合电缆是必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包括绕包层、总编织屏蔽层、外护套层,所述绕包层、总编织屏蔽层、外护套层依次由内向外贴合设置,所述绕包层的中部设有中心单元组,所述中心单元组的外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圆周排列有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所述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均与绕包层紧固连接,且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相邻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中心单元组、A单元组、B单元组、C单元组、D单元组、E单元组、F单元组、G单元组均由若干根绝缘导线绞合后绕包PTFE膜制成。优选地,所述绕包层为PET薄膜,绕包方向为左向,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0%。优选地,所述总编织屏蔽层采用镀锡导体编织屏蔽,编织密度不小于90%。优选地,所述外护套层采用高强度弹性体材料制成,挤出方式为挤压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根据火炮系统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控制方式,综合电缆分成8个单元组,而这8个单元组的外径大小均不一样,各单元组在绞合成缆时必须进行优化排列,使电缆外径最小和结构最稳定,这种由若干个单元组组成的综合电缆方便与电缆的连接器装配,最外层挤包一层优良的高强度弹性体护套,因此使电缆能够适应野外环境,非常适合火炮发射系统等场所。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电缆结构稳定、柔软、外径小,外层挤制高强度弹性护套,具有耐大气老化,耐低温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野战火炮系统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B单元组、2A单元组、3C单元组、4G单元组、5中心单元组、6D单元组、7F单元组、8E单元组、9绕包层、10总编织屏蔽层、11外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包括绕包层9、总编织屏蔽层10、外护套层11,所述绕包层9、总编织屏蔽层10、外护套层11依次由内向外贴合设置,所述绕包层9的中部设有中心单元组5,所述中心单元组5的外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圆周排列有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所述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均与绕包层9紧固连接,且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相邻之间固定连接。中心层是一组1×(8×0.2)P构成的中心单元组5,作为多单元综合电缆一组单元组,也作为综合电缆的填充芯。主控制A单元组2是由1×[14×(2×0.2)P+27×0.2]P电缆组成,由于该单元组线芯数达55芯,且有14对对绞分屏蔽组和27根绝缘线芯组成,电缆外径相比于其他5组单元组要大得多,与其它单元组成缆时,必须考虑与主控制单元电缆直径的匹配,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单元组分别为B单元组1→A单元组2→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排列成缆后,绕包一层绕包层9扎紧,编织镀锡丝作为总编织屏蔽层10,外层挤包一层外护套层11。本实施例中,1×(8×0.2)P中心单元组5,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导体束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42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1+7芯左向成缆,成缆绕包一层PTFE膜紧固,外层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A单元组2是1×[14×(2×0.2)P+27×0.2]P,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导体束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42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料,其中14×(2×0.2)P为14组两根绝缘线芯对绞,绞向左向,节距控制不大于8倍的电缆外径;对绞后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对绞组的分屏蔽,14组分成内层4组中层10组外包27根0.2平方绝缘线芯成缆,每层成缆方向均为左向,这种同向绞合使电缆更柔软,弯曲不变形,在其外设有一层PTFE膜紧固,再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B单元组1是1×(7×0.2)P,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导体束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42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1+6芯左向成缆,成缆绕包一层PTFE膜紧固,外层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C单元组3是1×(22×0.35)P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导体束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75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料,按1+8+14排列左向成缆,成缆绕包一层PTFE膜紧固,外层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D单元组6是1×(4×2.0)P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丝束绞再同向复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112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料,按4芯左向成缆,成缆绕包一层PTFE膜紧固,外层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F单元组7是1×[6×(2×0.2)P+2×0.2]P,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导体束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42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料,其中6×(2×0.2)P为6组两根绝缘线芯对绞,绞向左向,节距控制不大于8倍的电缆外径;对绞后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对绞组的分屏蔽,6组分成一组作为中心外包5组和2根0.2绝缘线芯,左向成缆,在其外设有一层PTFE膜紧固,再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G单元组4是1×(11×0.2)P,导体是由多股双金属导体束绞而成,所述双金属导体股数为42股,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3+8芯左向成缆,成缆绕包一层PTFE膜紧固,外层编织一层镀锡丝作为单元组的屏蔽。所述绕包层9是PET带,为使绕包紧固,电缆柔软,PET带采用厚度为0.05mm,宽度为30mm,绕包角度控制在22°左右;所述总编织屏蔽层10是镀锡丝编织屏蔽,为使电缆柔软,屏蔽效能达到要求,采用镀锡丝编织屏蔽,结构48×8×0.20mm,编织角度42°编织密度大于92%;所述外护套层11采用耐寒、耐环境性能优良的高强度弹性体护套,颜色可为黑色,挤塑采用挤压式。根据火炮系统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控制方式,综合电缆分成8个单元组,而这8个单元组的外径大小均不一样,各单元组在绞合成缆时必须进行优化排列,这样才能保证电缆外径最小、结构稳定。同时由于优化分成的8个单元组,方便与电缆组件的装配,优良的外护套使电缆能够适应野外环境下,非常适合火炮发射系统等场所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包括绕包层(9)、总编织屏蔽层(10)、外护套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层(9)、总编织屏蔽层(10)、外护套层(11)依次由内向外贴合设置,所述绕包层(9)的中部设有中心单元组(5),所述中心单元组(5)的外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圆周排列有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所述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均与绕包层(9)紧固连接,且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相邻之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车火炮系统用多单元综合电缆,包括绕包层(9)、总编织屏蔽层(10)、外护套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层(9)、总编织屏蔽层(10)、外护套层(11)依次由内向外贴合设置,所述绕包层(9)的中部设有中心单元组(5),所述中心单元组(5)的外围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圆周排列有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所述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均与绕包层(9)紧固连接,且A单元组(2)、B单元组(1)、C单元组(3)、D单元组(6)、E单元组(8)、F单元组(7)、G单元组(4)相邻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宗双何俊晨董兆林张启邦张明新唐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邦特种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