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服务
,具体涉及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经济类种植(蔬菜、果树)由于其技术复杂往往以中小规模种植者为主,是产区种植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由于各种植户对种植知识或技术掌握的程度不一,其具体的种植操作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着生产的质量。在消费端,现有的农产品追溯系统都是从产后处理和流通环节开始进行追踪,无法辨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作为种植者,由于不能区分种植过程的优劣,只能以通货的价格销售给中间商,这同时也挫伤着种植者的质量意识,影响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本质上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其是最基础的环节,也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与种植者的效益。在申请号为201710154721.1的专利中描述了一种面向中小种植者的种植技术服务系统及方法,服务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用户端。所述服务器端包括用户交互模块、种植计划模块、天气等数据模块、用户数据模块和数据接口;所述用户端包括用户交互模块、种植数据推送模块、通信模块和用户数据模块。系统定义了作物的生长节点,包括萌芽、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时期的发育节点,形成了作物的种植计划,并对日常农事操作、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控、天气预警等种植工艺进行图文推送,其解决了面向中小种植者的生产技术服务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专利申请通过对作物适生区鉴别,土壤质量监测,农事操作质量评价,作物用肥用药追踪等方法建立了生产质量监测方法与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端和方便种植用户接收服务器端发送数据的用户端;/n所述服务器端包括环境适应性指标库、土壤适应性指标库、物候期长势指标库、合规农药/肥料库来增加对生产质量的支撑;新增适生性评价模型、土壤质量评价模型、用户操作质量评价模型、生产安全性评价模型以及生产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来建立生产质量评价服务;/n所述适生性评价模型利用作物温度适宜度T、湿度适宜度H和光照适宜度L几项评价指标对作物的气候适宜度W进行综合打分;/n所述生产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W、土壤质量S、用户操作质量O和作物用肥用药安全性P几项评价指标对作物的生产质量C进行综合打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端和方便种植用户接收服务器端发送数据的用户端;
所述服务器端包括环境适应性指标库、土壤适应性指标库、物候期长势指标库、合规农药/肥料库来增加对生产质量的支撑;新增适生性评价模型、土壤质量评价模型、用户操作质量评价模型、生产安全性评价模型以及生产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来建立生产质量评价服务;
所述适生性评价模型利用作物温度适宜度T、湿度适宜度H和光照适宜度L几项评价指标对作物的气候适宜度W进行综合打分;
所述生产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作物气候适宜度W、土壤质量S、用户操作质量O和作物用肥用药安全性P几项评价指标对作物的生产质量C进行综合打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在田间部署传感器,或利用土壤监测设备对土壤质量进行年检,测量土壤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指标变化情况,并录入种植者地块土壤数据库,用于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操作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模式识别与线上数据库进行比对,智能判定作物是否处于正确的物候期,并对用户农事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安全性评价模型包括在田间部署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地块空气的湿度变化情况来掌握用户每次的田间用药时间和用药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生性评价模型的经验公式为:W=T×α+H×β+L×γ;T、H和L的取值均为0~100,α、β、γ分别代表各指标值的权重;当W值为75~100时,作物为高度适生性;当W值为40~75时,作物为中度适生性;当W值为15~40时,作物为低度适生性,当W值小于15时,作物为非适生性,即地块区域适生条件不适宜该作物种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种植的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经验公式为:C=W×α+S×β+O×γ+P×δ;W、S、O和P的取值均为0~100,α、β、γ、δ分别代表各指标值的权重;当C值为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杭兴,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农津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