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监护工作站与输注工作站,其中,一种监护工作站,用于安装输注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凹设有供所述输注泵安装的安装仓,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插孔;顶杆,所述顶杆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顶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并与所述顶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杆由所述第一插孔伸入所述安装仓或由所述安装仓缩回所述第一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方便输注泵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护工作站与输注工作站
本技术涉及医疗输液
,特别涉及一种监护工作站与输注工作站。
技术介绍
输注工作站一般由输液泵、注射泵和监护工作站等组成,采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库信息管理等手段对患者的输液过程进行动态监护和管理,从而提高输液的安全性。然而,现有绝大多数的输注工作站,其输注泵的取出过程均是直接依靠用户持握输注泵用力外拉得以实现,但是由于输注泵的外露部分较少,可供用户持握的部分也就较少,容易导致持握不稳,输注泵难以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护工作站,旨在方便输注泵的取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监护工作站,用于安装输注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凹设有供所述输注泵安装的安装仓,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插孔;顶杆,所述顶杆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顶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并与所述顶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杆由所述第一插孔伸入所述安装仓或由所述安装仓缩回所述第一插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驱动部包括转轴和第一凸轮,所述转轴沿与所述顶杆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轮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顶杆的背离所述安装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轮的传动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顶杆的背离所述安装仓的一端设有端盖,所述顶杆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端盖,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背部。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第一插孔的外围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抵接于所述壳体背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环形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前部的仓壁还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监护工作站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臂,所述锁紧臂通过所述第二插孔插设于所述安装仓内,所述锁紧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锁紧臂的自由端上升或下降;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锁紧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锁紧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驱动部包括转轴和第二凸轮,所述转轴沿与所述顶杆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凸轮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锁紧件还具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紧臂的背离所述安装仓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臂的背离所述锁紧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的传动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驱动臂与所述壳体的背部呈夹角设置,所述驱动臂与所述壳体的背部之间夹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驱动臂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背部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旋钮,所述旋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旋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转轴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背部抵接。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输注工作站,包括输注泵和上述的监护工作站,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侧部的仓壁设有滑轨,所述输注泵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壳体的前部凹设有供输注泵安装的安装仓,安装仓的面向壳体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壳体的第一插孔,顶杆设于壳体的背部,顶杆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插孔内,驱动部安装于壳体的背部,并与顶杆传动连接,以驱动顶杆由第一插孔伸入安装仓或由安装仓缩回第一插孔内。这样,当顶杆缩回到第一插孔内时,输注泵可以安装到安装仓;当驱动部驱动顶杆由第一插孔伸入安装仓时,顶杆将安装到安装仓的输注泵顶出。可以理解的,本技术通过顶杆将输注泵顶出,有效增加了用户持握输注泵时输注泵的可持握部分,增加了用户持握输注泵的稳定性,方便了输注泵的取出。同时,输注泵的一分部被预先顶出,减少了输注泵的取出行程,进一步方便了输注泵的取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输注工作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输注工作站的后视图;图3为图2中驱动部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驱动部的安装效果图;图5为图2中驱动部的顶出效果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技术提出一种监护工作站10。参见图1至图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监护工作站10,用于安装输注泵20,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前部凹设有供输注泵20安装的安装仓110,安装仓110的面向壳体100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壳体100的第一插孔101;顶杆200,顶杆200设于壳体100的背部,顶杆20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插孔101内;及驱动部300,驱动部300安装于壳体100的背部,并与顶杆200传动连接,以驱动顶杆200由第一插孔101伸入安装仓110或由安装仓110缩回第一插孔101内。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壳体100的前部凹设有供输注泵20安装的安装仓110,安装仓110的面向壳体100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壳体100的第一插孔101,顶杆200设于壳体100的背部,顶杆20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插孔101内,驱动部300安装于壳体100的背部,并与顶杆200传动连接,以驱动顶杆200由第一插孔101伸入安装仓110或由安装仓110缩回第一插孔101内。这样,当顶杆200缩回到第一插孔101内时,输注泵20可以安装到安装仓110;当驱动部300驱动顶杆200由第一插孔101伸入安装仓110时,顶杆200将安装到安装仓110的输注泵20顶出。可以理解的,本技术通过顶杆200将输注泵20顶出,有效增加了用户持握输注泵20时输注泵20的可持握部分,增加了用户持握输注泵20的稳定性,方便了输注泵20的取出。同时,输注泵20的一分部被预先顶出,减少了输注泵20的取出行程,进一步方便了输注泵20的取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仓110的面向壳体100前部的仓壁设有与输注泵20配合的电源插座和USB插口,当输注泵20安装于安装仓110时,输注泵20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护工作站,用于安装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凹设有供所述输注泵安装的安装仓,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插孔;/n顶杆,所述顶杆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顶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及/n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并与所述顶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杆由所述第一插孔伸入所述安装仓或由所述安装仓缩回所述第一插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护工作站,用于安装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部凹设有供所述输注泵安装的安装仓,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前部的仓壁开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插孔;
顶杆,所述顶杆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顶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及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并与所述顶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杆由所述第一插孔伸入所述安装仓或由所述安装仓缩回所述第一插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转轴和第一凸轮,所述转轴沿与所述顶杆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轮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顶杆的背离所述安装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轮的传动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护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背离所述安装仓的一端设有端盖,所述顶杆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端盖,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背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护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外围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抵接于所述壳体背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环形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仓的面向所述壳体前部的仓壁还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监护工作站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部,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文华,瞿印轩,郭志,谭守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好克医疗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