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57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包括带体、第一帽子、缓冲装置和第二帽子;带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粘扣勾面,带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粘扣毛面,带体的内侧面固设有硅胶软垫;第一帽子的下端固设有捆绑带,第一帽子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边缘固设有固定带;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第二帽子的帽口边缘设有弹力带,第二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二通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头皮针被患儿拉脱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为小儿输液时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的方式,即将头皮针刺入小儿的头皮静脉内为小儿输液;在头皮针刺入患者的静脉后多采用胶布将头皮针固定在小儿的头皮上。但是小儿生性好动,在输液过程中小儿的头部喜欢活动,也容易拉扯到输液管,容易将头皮针和胶布突然拉脱,容易导致患儿受伤,增大了患儿的痛苦;在头皮针松脱后,医护人员需要重新为患儿插入头皮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带体、第一帽子、缓冲装置和第二帽子;所述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一粘扣勾面,所述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第一粘扣毛面,所述带体的中部的内侧面固设有硅胶软垫;所述第一帽子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帽子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捆绑带,所述第一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固设有固定带;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所述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所述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所述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二帽子的帽口边缘设有弹力带,所述第二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二通孔。在使用时,首先将带有盖子的头皮针和输液管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帽子内侧,然后将头皮针和输液管依次穿过第二圆环和第一圆环后通过第一通孔穿到第一帽子内侧,然后将取下头皮针上的盖子,头皮针插入患儿的头皮静脉内;将带体围在患者的头上,通过第一粘扣勾面和第二粘扣毛面的配合将带体固定在患儿头上,在固定带体过程中,保证硅胶软垫将头皮针压紧在患者的头皮上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帽子戴在患儿的头上,使帽子内的输液管的长度比第一通孔到头皮经的距离长,以此保证帽子内的输液管呈松弛状态,使两条捆绑带相互系紧在患儿的下巴位置,以此将帽子固定在患儿的头上,然后使用胶带粘贴缠绕固定带和第一通孔外侧的一小段输液管,将输液管与固定带固定在一起,以此将输液管固定在帽子上,然后将第二帽子戴在患儿的头上,使第二帽子的帽口边缘的弹力带箍在带体的外周;然后即可为患儿进行输液。由于第二帽子盖住了第二通孔内侧的输液管,使患儿不会拉扯到第二通孔内侧的输液管;由于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在输液过程中患儿的头部乱动或者患儿用手拉扯第二通孔外侧的输液管时,橡皮筋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输液管被从固定带上一下子拉脱的可能性,且第一帽子通过两根捆绑带固定在患儿的头上,第一帽子能被拉动的位移幅度较小,只要在第一通孔和头皮针之间预留长度比第一通孔的头皮针之间的距离稍长的输液管,帽子在出现小幅度移动时也不会拉动头皮针;第一帽子与带体无连接,在第一帽子小幅度移动时不会带动带体移动,即带体上的硅胶软垫也不会移位,硅胶软垫会保持压在头皮针上,降低头皮针脱落的可能性。进一步,所述第一帽子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二帽子上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进一步,所述带体为松紧带。进一步,其中一条所述捆绑带的下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二粘扣勾面,另一条所述捆绑带的内侧面设有第二粘扣毛面。进一步,所述硅胶软垫的内侧面设有粘胶层。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本技术大大降低了头皮针被患儿拉脱的可能性,固定效果好,降低患儿受伤的概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图中,1、带体;2、第一帽子;3、第二帽子;4、第一粘扣勾面;5、第一粘扣毛面;6、硅胶软垫;7、捆绑带;8、第一通孔;9、固定带;10、第一圆环;11、橡皮筋;12、第二圆环;13、弹力带;14、第二通孔;15、第一透气孔;16、第二透气孔;17、第二粘扣勾面;18、第二粘扣毛面;19、粘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带体、第一帽子、缓冲装置和第二帽子;所述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一粘扣勾面,所述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第一粘扣毛面,将带体围在患儿的头上,将第一粘扣毛面粘贴在第一粘扣勾面上,即可将带体固定在患儿头上;所述带体的中部的内侧面固设有硅胶软垫,硅胶软垫用于压住头皮针,以将头皮针固定在患儿头上;所述第一帽子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帽子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捆绑带,捆绑带用于将帽子固定在患者的头上,所述第一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固设有固定带,固定带固定在第一帽子上,能够将输液管的一部分固定在固定带上,进而使输液管的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帽子上;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所述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所述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所述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二帽子的帽口边缘设有弹力带,在为患儿戴第二帽子时,所述第二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二通孔。在使用时,首先将带有盖子的头皮针和输液管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帽子内侧,然后将头皮针和输液管依次穿过第二圆环和第一圆环后通过第一通孔穿到第一帽子内侧,然后将取下头皮针上的盖子,头皮针插入患儿的头皮静脉内;将带体围在患者的头上,通过第一粘扣勾面和第二粘扣毛面的配合将带体固定在患儿头上,在固定带体过程中,保证硅胶软垫将头皮针压紧在患者的头皮上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帽子戴在患儿的头上,使帽子内的输液管的长度比第一通孔到头皮经的距离长,以此保证帽子内的输液管呈松弛状态,使两条捆绑带相互系紧在患儿的下巴位置,以此将帽子固定在患儿的头上,然后使用胶带粘贴缠绕固定带和第一通孔外侧的一小段输液管,将输液管与固定带固定在一起,以此将输液管固定在帽子上,然后将第二帽子戴在患儿的头上,使第二帽子的帽口边缘的弹力带箍在带体的外周;然后即可为患儿进行输液。由于第二帽子盖住了第二通孔内侧的输液管,使患儿不会拉扯到第二通孔内侧的输液管;由于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在输液过程中患儿的头部乱动或者患儿用手拉扯第二通孔外侧的输液管时,橡皮筋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输液管被从固定带上一下子拉脱的可能性,且第一帽子通过两根捆绑带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第一帽子、缓冲装置和第二帽子;/n所述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一粘扣勾面,所述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第一粘扣毛面,所述带体的中部的内侧面固设有硅胶软垫;/n所述第一帽子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帽子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捆绑带,所述第一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固设有固定带;/n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所述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所述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所述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n所述第二帽子的帽口边缘设有弹力带,所述第二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头部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第一帽子、缓冲装置和第二帽子;
所述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有第一粘扣勾面,所述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第一粘扣毛面,所述带体的中部的内侧面固设有硅胶软垫;
所述第一帽子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帽子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捆绑带,所述第一帽子上设有供输液管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固设有固定带;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圆环、橡皮筋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通过橡皮筋固定连接在第一帽子上,所述第二圆环固定在第一帽子上,所述通孔、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呈三角形排布,所述橡皮筋与第一帽子的连接位置、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也呈三角形排布;
所述第二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