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55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搅拌传热装置,在壳体内的同径同长的外形大致呈圆柱状的4个空心轴沿着该壳体的轴向平行隔置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即在水平方向上并列横置;在该空心轴的两端部突出设置于密封的壳体上,通过轴承部支撑而转动;所述空心轴的前端部设置由该齿轮机构及电动机等构成的所述空心轴的旋转驱动装置;在所述空心轴的后端中的壳体、水套或遮闸板体的下部、侧部等附近部位上设置适当个数排料口,在该排料口附近的空心轴部分上不倾斜配置而是相对于空心轴轴向呈大致垂直方向配置多个即2~3个的所述空心状搅拌板。该装置可以避免被处理物质或干燥品对壳体的后端部底部的按压,从而防止对该壳体底部的磨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壳体内平行隔置多个能够旋转的空心轴,同时在各个空心轴中倾斜配置多个空心状的搅拌板,进而通过在排料口附近或在与排料口大致相同宽度的空心轴部分中呈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空心状搅拌板及设置比该空心状搅拌板大的搂耙叶片,从而边搅拌向所述壳体内供给的被处理物质,边进行热交换处理以及能够顺利排出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板,如以往的技术所示,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轴线上使其相对于直角的平面倾斜,从该旋转轴的前端至末端设置一排搅拌板。该构成对于边对从该搅拌传热装置进料口供给的被处理物质进行有效地搅拌边进行加热或冷却是必要的。另外,以往技术中的搅拌板,有的是在后端上设置小的搂耙叶片而构成。该构成,通过小的搂耙叶片将从该装置的进料口供给的被处理物质从搅拌板与搅拌板之间搂耙,从而增强该搅拌板对被处理物质的搅拌动作。以往技术中的搅拌传热装置,由于是所述构成,所以就存在以下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技术,从该搅拌传热装置的进料口供给的被处理物质,是边搅拌边加热或冷却地移送入该装置内,然后从排料口取出处理完的成品或干燥品,由于所有该搅拌板是相对于在旋转轴的轴向轴线上呈直角的平面倾斜而构成,所以该成品或干燥品就会强烈的按压该搅拌传热装置壳体的底部,该处理完的干燥品等就很难从排料口排出,同时通过反复进行该干燥品等的强压行为,就会引起壳体底部的磨损而引起龟裂或开口等损坏,另外也会诱发向壳体导入的热交换介质例如蒸气、温水或冷水的漏水现象。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以下的构成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一,该搅拌装置设有具有进料口和排料口的大致呈水平方向的壳体、在该壳体的轴向上平行隔置的能够自由旋转的多个空心轴、在该空心轴上的一方及另一方空心轴上相互倾斜隔置的多个空心状搅拌板以及使热交换介质通过所述空心轴及空心状搅拌板内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空心轴长,使所述排料口附近的至少一个空心轴部分的所述空心状搅拌板呈大致垂直配置。因此,在该构成的搅拌传热装置中,由于将所述排料口附近的至少一个空心轴部分中的所述空心状搅拌板相对于所述空心轴长大致垂直设置,所以,从进料口供给的被处理物质,被搅拌、加热或冷却后通过倾斜的该空心状的搅拌板,从壳体的前方输送到后方,在垂直设置的该空心状的搅拌板的垂直平面上一旦停止,就可以从排料口取出。所以,被处理物质就不会按压壳体的底部,由此该底部就不会受到龟裂或开口等损坏,从而起到延长壳体的寿命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二,其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一所述搅拌传热装置中,相对于所述空心轴的长,使与所述排料口的水平宽度大致相同的空心轴轴长部分中的所述空心状搅拌板呈大致垂直配置。在上述构成的搅拌传热装置中,参照所述排料口的水平宽度即开口部,仅对空心轴轴长部分的所述空心状搅拌板呈大致垂直方向设置,所以就不会损坏壳体的底部,在能够有效地将被处理物质从搅拌装置中取出的同时,可以将剩余的该搅拌传热装置的空心轴或空心状搅拌板的基本设计直接设计为仅变更的部分,这样实施起来不仅容易而且也很容易替换该变更部分中的空心状的搅拌板等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三,其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一或本专利技术之二所述搅拌传热装置中,在所述呈大致垂直配置的空心状搅拌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上设置搂耙叶片。在上述构成的搅拌传热装置中,通过设置于空心状搅拌板前端的搂耙叶片,可以将在排料口附近部分的壳体底部残留的被处理物质拨出,从而起到将其从排料口取出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四,其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三所述搅拌传热装置中,所述搂耙叶片在空心状搅拌板的旋转方向上形成突出设置的叶片。在该构成的搅拌传热装置中,搂耙叶片具有在空心状的搅拌板的旋转方向上突出的叶片,从而具有能够将牢固的固化在壳体内壁和空心状搅拌板间或排料口附近部分中的壳体内残留的被处理物质完全拨出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五,其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三或之四所述搅拌传热装置中,所述搂耙叶片在邻接的空心状搅拌板之间形成宽叶。在该构成的搅拌传热装置中,搂耙叶片在空心状的搅拌之间形成比较大的幅宽,搂耙叶片的拨开面积变大,能够将残留于壳体底部的被处理物质完全拨开,不仅在转换被处理物质的种类等时不需要清洗壳体底部,而且还起到完全不会混合不同种被处理物质的作用。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搅拌传热装置的壳体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搅拌装置的在前述图2中从D-D方向所观察到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传热装置的两端部分主要部位的剖视图,(a)是表示图2中空心轴另一端(后端)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b)是表示图2中空心轴的一端(前端)部分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配置于本专利技术搅拌传热装置中排料口附近的空心轴部分的搅拌板上设置的高台桨构造的放大斜视图。图6是表示在配置于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排料口附近的空心轴部分的搅拌板上设置的搂耙叶片的其它变形例的放大斜视图。图中,A表示搅拌传热装置,B表示相当于排料口的开口部宽度的水平宽度,C表示与所述B大致相同的轴长,E表示空心轴的旋转方向,F表示邻接空心轴的相反旋转方向,P表示热交换介质,T1~T4表示空心轴的旋转方向,1表示壳体,1a表示壳体的一端面,1b表示壳体的另一端面,1c表示壳体的上部罩,2表示水套,3表示外壳,4a表示水套侧面的热交换介质入口,4b表示水套侧面的热交换介质出口,5表示进料口,6表示排料口的开口部,7表示排料口,7a表示闸板,7b表示自动升降装置,7c表示操纵杆,7d表示开闭门,8a~8d表示空心轴,9a、9b表示轴承部,10表示齿轮机构,11表示电动机,12表示旋转驱动装置,13表示空心状的搅拌板,13A、13B表示搅拌板的缺口部,13C表示设置于搅拌板上的小叶片,14表示空心轴上的热交换介质导入管,15表示空心轴上的热交换介质导出管,16、17表示导入导出管,18、19表示密封盒,20表示旋转连轴节,21a表示驱动轴,21b表示从动轴,22表示比较大的搂耙叶片,22a表示搂耙叶片的左侧伸出部,22b表示搂耙叶片的右侧伸出部,22c表示搂耙叶片的左侧外端部,22d表示搂耙叶片的右侧外端部,22e表示搂耙叶片的桨叶。实施例1 附图说明图1~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搅拌传热装置的实施例1的图,对此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A为搅拌传热装置,设有上部罩1c及壳体1,在该壳体1的外周,例如在多个轴向上设置凹痕平板水套等水套2。该水套2的外周构成外壳体3,在外壳体3上设置向水套侧面的该热交换介质入口4a,使如图1及图3所示的热交换介质P能够流通。并且热交换介质P在从水套侧面上的热交换介质出口4b排出。另外,如图3所示,壳体1、水套2及外壳体3的底面部形成波状,以便将后述4个搅拌板13包围。所述壳体1构成为外形大致呈长方体状的箱形,其轴向一端(前端)呈倾斜的大致水平方向配置,以便稍高于另一端(后端)。另外,在水套2和外壳体3之间通过绝热材料等使该搅拌传热装置的放热控制在最小限度。在该壳体1的一方的上部,如图1所示,设置进料口5,以便能够使粉粒体或污泥物质等被处理物质连续地供给。在该壳体1的另一方的下部或测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排料口7,以便通过堰板及台式闸板(图未示)能够连续的排出被处理物质。所述壳体1的一端(前端)若倾斜设置为稍高于另一端(后端)时,将所述进料口5设置于壳体1的一端上部中心,并且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搅拌传热装置,设有:具有进料口和排料口的大致呈水平方向的壳体、在该壳体的轴向上平行隔置的能够自由旋转的多个空心轴、在该空心轴上的一方及另一方空心轴上相互倾斜隔置的多个空心状搅拌板以及使热交换介质通过所述空心轴及空心状搅拌板内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空心轴长,使所述排料口附近的至少一个空心轴部分的所述空心状搅拌板呈大致垂直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澄人吉田明弘
申请(专利权)人:月岛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