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万浩专利>正文

热传导扩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9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它包括与制热源连通的蛇形管,其特点在于:蛇形管置于本体内设置的液槽内,液槽与配液槽相连通,液槽与蛇形管之间的间隙为液流通道,在本体上配液槽的进、出液口与吸热器连通,本体与上、下盖板连接。在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换热孔。或蛇形管置于设有若干个导流板的液箱内,在液箱上设置的进、出液口与吸热器连通,液箱与上盖板连接。具有能够充分利用能源,热交换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属于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制冷系统由压缩机、热交换器(含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等主要部件相连接组成。一般分体式空调器把室内和室外机组分离,由管道把制冷系统连接起来。制冷系统以制冷剂为循环介质,在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和输送到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经冷凝器放热而液化成液体制冷剂,再经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吸热使液体制冷剂汽化成为气态制冷剂,而回到压缩机,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来实现空调器连续制冷的。现有空调器的室内、外热交换器均为单一制冷剂流经热交换器来实现吸热的,它存在着换热面积小,热交换率低,能源浪费大,成本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冷剂通过传导的换热液体进行热交换后,再压入吸热器,通过吸热器的吸热管和若干片翅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能够充分利用能源,热交换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热传导扩散器。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它包括与制热源连通的蛇形管3,其特殊之处在于蛇形管3置于本体7内设置的液槽5内,液槽5与配液槽4相连通,液槽5与蛇形管3之间的间隙为液流通道,本体7上的配液槽4的进、出液口11、12与吸热器16连通,本体7与上、下盖板2、9连接。在本体7上设有若干个换热孔8。蛇形管3置于设有若干个导流板17的液箱18内,在液箱18上设置的进、出液口11、12与吸热器16连通,液箱18与上盖板2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热传导扩散器与现有的空调器用热交换器相比,由于采用与制冷源连通的蛇形管,蛇形管置于液槽内,或置于带导流板的液箱内,液槽或液箱内的换热液体快速流动且直接与蛇形管壁相接触,能够将制冷剂通过换热液体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液体再快速压入换热面积大的吸热器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使室内降温的,它能够充分利用能源,热交换率高,热传导迅速,吸热效果好;通常蛇形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为氟里昂,由于蛇形管被热交换液体包容,能避免氟里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利于环境保护;本专利技术的热传导扩散器可代替现有空调器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可以使分体式空调器去掉室外机组。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热传导扩散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热传导扩散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示意图。图6为热传导扩散器制冷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3,热传导扩散器具有本体7,在本体7内设置的若干个液槽5和配液槽4相连通,蛇形管3分两层置于本体7内的液槽5内,液槽5与蛇形管3之间的间隙为液流通道。(即换热液体通道),蛇形管3的制冷剂进、出口6、10与制冷源连通。在本体7上设置的配液槽4的进、出液口11、12与吸热器16连通,在本体7上、下面均置有多个密封垫1,将上、下盖板2、9与本体7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成一体。在本体7和上、下盖板2、9上设有若干个换热孔8。本体7、上、下盖板2、9为工程塑料或金属材料制作均可,蛇形管3为铜管。蛇形管3不局限两层置于本体7内的液槽5内,可根据热交换对蛇形管3长度的要求,设置一至多层蛇形管3。实施例2,参照图4和5,热传导扩散器具有液箱18,在液箱18内置有若干个导流板17,液箱18上设有与吸热器16连通的进、出液口11、12,在液箱18内设置蛇形管3,蛇形管3的制冷剂进、出口6、10与制冷源连通。蛇形管3浸于液箱18的换热液体内。液箱18上连接有上盖板2。液箱18和上盖板2为工程塑料模压成型,或用金属板材制作。参照图6,热传导扩散器的蛇形管3的制冷剂进、出口6、10与具有压缩机的制冷源连通,换热液体的进液口11与吸热器13的出液口连通,换热液体的出液口12通过液压泵13与吸热器16的进液口连通,吸热器16具有风扇15,在吸热器16上连接有若干片翅片用以增大换热面积。权利要求1.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它包括与制热源连通的蛇形管(3),其特征在于蛇形管(3)置于本体(7)内设置的液槽(5)内,液槽(5)与配液槽(4)相连通,液槽(5)与蛇形管(3)之间的间隙为液流通道,本体(7)上的配液槽(4)的进、出液口(11、12)与吸热器(16)连通,本体(7)与上、下盖板(2、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扩散器,其特征在于在本体(7)上设有若干个换热孔(8)。3.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它包括与制冷源连通的蛇形管(3),其特征在于蛇形管(3)置于设有若干个导流板(17)的液箱(18)内,在液箱(18)上设置的进、出液口(11、12)与吸热器(16)连通,液箱(18)与上盖板(2)连接。全文摘要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它包括与制热源连通的蛇形管,其特点在于蛇形管置于本体内设置的液槽内,液槽与配液槽相连通,液槽与蛇形管之间的间隙为液流通道,在本体上配液槽的进、出液口与吸热器连通,本体与上、下盖板连接。在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换热孔。或蛇形管置于设有若干个导流板的液箱内,在液箱上设置的进、出液口与吸热器连通,液箱与上盖板连接。具有能够充分利用能源,热交换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F28D7/10GK1477348SQ0212879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李万浩 申请人:李万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传导扩散器,它包括与制热源连通的蛇形管(3),其特征在于:蛇形管(3)置于本体(7)内设置的液槽(5)内,液槽(5)与配液槽(4)相连通,液槽(5)与蛇形管(3)之间的间隙为液流通道,本体(7)上的配液槽(4)的进、出液口(11、12)与吸热器(16)连通,本体(7)与上、下盖板(2、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浩
申请(专利权)人:李万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