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及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01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及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所述的降噪防水帽以近似平板的结构代替现有技术的罩式结构,不仅减小体积,节约对出气槽的空间占用;而且通过隔断部将出气槽的空间进行分隔,增加出气槽之间的腔室,一方面弯折延长了出气口至过气孔之间的气流路径,延长消音路径,增强消音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了声音传播路径的截面突变,使沿路径传播的声波形成反射,降低噪声。所述的电子真空泵通过降噪防水帽在出气槽形成双重降噪,结合缓冲台阶与缓冲槽,进一步实现多重降噪。同时,通过弯折的气流路径与隔断部的阻断,能够有效防止水或异物进入泵室。已进入泵室的水或异物,也可通过过气缺口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及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真空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以及一种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
技术介绍
随着法规对汽车油耗和碳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和电动汽车成为越来越多汽车厂商的选择。配备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汽车,其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在某些工况下会出现真空度不足的情况,影响行车安全。此时,电子真空泵能够为其提供额外的真空源,确保真空助力器正常工作,确保行车安全。配备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的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提供真空,需要额外的装置专门提供真空,电子真空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现有技术的电子真空泵,如图1所示,在马达法兰中构成接纳空间,并且在接纳空间中接纳橡胶弹性的嵌入件,所述嵌入件具有空心成形的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与排出接头连通,并且嵌入件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导向开口,借助所述空气导向开口,空气能够从泵部件溢出到内部区域中。其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嵌入件与电机法兰配合仅存在一个腔室,异物可由出气口进入腔室直接进入泵室与消音罩的空间,进而防止异物进入泵室的效果差;并且只设计一个腔室,无法利用声音传播路径遇到截面突变反射声波有效减小噪声的原理,造成降噪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在出气槽的位置进行有效降噪,并防止异物进入泵室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以及基于所述的降噪防水帽的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r>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包括盖板、隔断部,盖板上设置有过气孔,隔断部设置于盖板的底面;当盖板设置于电机法兰的出气槽的敞口时,隔断部伸入出气槽内,将出气槽的空间进行分隔,设置于出气槽内的出气口与盖板的过气孔分别位于隔断部的不同侧。作为优选,隔断部为大致垂直连接于盖板的隔断壁,隔断壁的下边沿开设有过气缺口。作为优选,过气缺口的面积大于过气孔的截面面积总和。作为优选,盖板的底面对应过气孔延伸设置有气流导向通道,气流导向通道的内径从过气孔至通道末端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气流导向通道的内径从过气孔至通道末端平滑过度或台阶式过度。作为优选,盖板的顶面边缘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凸台,用于与消音罩配合压紧。一种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电机法兰的出气槽盖装降噪防水帽,降噪防水帽的盖板过盈配合于出气槽的敞口,隔断部伸入出气槽内,将出气槽的空间进行分隔,设置于出气槽内的出气口与盖板的过气孔分别位于隔断部的不同侧,弯折延长出气口至过气孔之间的气流路径,实现降噪。作为优选,出气槽的内壁位于劣角位置,均设置支撑凸筋,对盖板形成支撑限位。作为优选,出气口设置于靠近出气槽外侧,出气槽内由内侧向外侧、从高到低依次设有若干级缓冲台阶与缓冲槽,出气口开设于缓冲槽;隔断部的下沿顶抵于中间的某一级缓冲台阶上。作为优选,缓冲槽的内外相向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若干凸出的缓冲凸块,两侧壁的缓冲凸块形成交错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降噪防水帽,适用于电子真空泵,以近似平板的结构代替现有技术的罩式结构,不仅减小体积,节约对出气槽的空间占用;而且通过隔断部将出气槽的空间进行分隔,增加出气槽之间的腔室,一方面弯折延长了出气口至过气孔之间的气流路径,延长消音路径,增强消音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了声音传播路径的截面突变,使沿路径传播的声波形成反射,降低噪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基于所述的降噪防水帽,通过降噪防水帽在出气槽形成双重降噪,结合缓冲台阶与缓冲槽,进一步实现多重降噪,最终最大限度地降低真空泵的工作噪声。同时,通过弯折的气流路径与隔断部的阻断,能够有效防止水或异物进入泵室。已进入泵室的水或异物,也可通过过气缺口及时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防水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降噪防水帽的顶面角度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降噪防水帽的底面角度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机法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电机法兰与防水帽)图6是图5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0是防水帽,11是盖板,12是过气孔,13是气流导向通道,14是隔断部,15是过气缺口,16是凸台,20是出气槽,21是出气口,22是支撑凸筋,23是缓冲台阶,24是缓冲槽,241是缓冲凸块,30是电机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真空泵的出气槽位置在工作过程中降噪效果差、无法有效防止水或异物吸入泵室等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用于适配真空泵,实现双重降噪;基于所述的降噪防水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出气槽降噪的电子真空泵,通过弯折的气流路径与隔断部的阻断,能够有效防止水或异物进入泵室。已进入泵室的水或异物,也可通过过气缺口及时排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10,如图2、图3所示,包括盖板11、隔断部14,盖板11上设置有过气孔12,隔断部14设置于盖板11的底面;当盖板11设置于电机法兰30的出气槽20的敞口时,隔断部14伸入出气槽20内,将出气槽20的空间进行分隔,设置于出气槽20内的出气口21与盖板11的过气孔12分别位于隔断部14的不同侧。具体实施时,盖板11的形状匹配出气槽20的敞口形状,以达到密封出气槽20的敞口的效果,防止水或异物从盖板11与出气槽20的缝隙掉入。过气孔12设置于对应出气槽20的内侧的位置,即远离出气口21,在横向关系上,进气孔与出气口21形成错位,并通过隔断部14隔开。当水进入出气口21时,不会直接冲至盖板11上的过气孔12,从而进入泵室。本实施例中,隔断部14为大致垂直连接于盖板11的隔断壁,盖板11与隔断壁形成近似“T”型结构,隔断壁的下边沿开设有过气缺口15,用于气流通过;同时,当水或异物已经进入泵室时,可通过过气缺口15将水或异物及时从出气槽20内排出。为了不影响抽真空的速率,过气缺口15的面积大于过气孔12的截面面积总和。为了防止气流从过气孔12进入出气槽20后,出现紊乱,进而形成噪声,盖板11的底面对应过气孔12延伸设置有气流导向通道13,气流导向通道13的内径从过气孔12至通道末端逐渐增大。气流导向通道13一方面能够保证气流的顺畅,另一方面,较小的出气孔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或异物的通过,有效地减少进入泵室的水或异物。根据实施需求,气流导向通道13的内径从过气孔12至通道末端平滑过度或台阶式过度。用于与消音罩配合安装,盖板11的顶面边缘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凸台16,用于与消音罩配合压紧。实施时,凸台16分布在盖板11的顶面边缘位置且让位开密封圈的位置,凸台16的高度刚好能与泵室底板和消音罩配合,防止防水帽10从出气槽20脱落。基于所述的降噪防水帽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出气槽20降噪的电子真空泵,如图4、图5、图6所示,电机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隔断部,盖板上设置有过气孔,隔断部设置于盖板的底面;当盖板设置于电机法兰的出气槽的敞口时,隔断部伸入出气槽内,将出气槽的空间进行分隔,设置于出气槽内的出气口与盖板的过气孔分别位于隔断部的不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隔断部,盖板上设置有过气孔,隔断部设置于盖板的底面;当盖板设置于电机法兰的出气槽的敞口时,隔断部伸入出气槽内,将出气槽的空间进行分隔,设置于出气槽内的出气口与盖板的过气孔分别位于隔断部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征在于,隔断部为大致垂直连接于盖板的隔断壁,隔断壁的下边沿开设有过气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征在于,过气缺口的面积大于过气孔的截面面积总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征在于,盖板的底面对应过气孔延伸设置有气流导向通道,气流导向通道的内径从过气孔至通道末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征在于,气流导向通道的内径从过气孔至通道末端平滑过度或台阶式过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真空泵的降噪防水帽,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阳吴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