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及轮椅,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与轮椅的架体铰接。所述座板与架体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座板与架体之间的角度。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架体指的是轮椅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架,可以由钢管或者铝合金管等固定连接形成。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架体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与座板沿架体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轮椅在爬楼梯时,座板与架体之间角度无法调节,进而无法调节座板与水平面之间相对角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及轮椅
本技术属于轮椅
,具体涉及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及轮椅。
技术介绍
爬楼梯属于负重运动,腰部以下的关节都要承受自己的体重,尤其是膝关节受力最多。老年人的膝关节原本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节软骨退变老化,上下楼梯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对于另外一些本身存在行走障碍、无法行走的人来说,轮椅是活动时必备的工具。专利技术人了解到,现有技术中存在爬楼轮椅,能够带动坐在轮椅上的人实现爬楼梯的操作,能够方便老年人或者有行走障碍的人实现爬楼梯的操作。但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爬楼轮椅的座板与架体固定连接,不能根据所要攀爬的楼梯倾角来调整座板与架体之间的角度,不能够使得座板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乘坐轮椅的人员有向后倾覆的趋势,给乘坐者造成心理恐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能够解决现有轮椅在爬楼梯时,座板与架体之间角度无法调节,进而无法调节座板与水平面之间相对角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与轮椅的架体铰接。所述座板与架体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座板与架体之间的角度。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架体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与座板沿架体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座板铰接。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轴承座,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支撑,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安装在架体上的调节电机驱动。进一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线设置。进一步,所述座板与架体铰接的位置形成铰接点,所述座板上表面远离铰接点的一侧设有靠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座板与架体铰接的方式,为座板以架体为基础进行转动提供了基础;采用角度调节装置,能够将转动轴的转动转化成调节杆的运动,进而利用调节杆推动座板沿架体的转动,为座板沿架体的转动提供了动力,实现了座板沿架体的转动;使得座板在轮椅爬坡时相对于水平面平行或近似平行。2)采用锥齿轮传动的方式,能够将调节电机的扭矩经过转向后传递给转轴,使得调节电机不必与转动轴同轴设置。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板与角度调节装置等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板、角度调节装置与架体等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靠背;2、扶手;3、调节杆;4、连接杆;5、踏板;6、调节电机;7、转动轴;8、座板;9、连接板;10、架体。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包括座板8,所述座板8的一侧与轮椅的架体10铰接。所述座板8与架体10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座板8与架体10之间的角度。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架体10指的是轮椅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架,可以由钢板固定连接形成。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架体10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7的转动轴线与座板8沿架体10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3的一端铰接,所述调节杆3的另一端与座板8铰接。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轴承座,所述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支撑,所述转动轴7的中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架体10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安装在架体10上的调节电机6驱动。具体的,转动轴7上应设置轴肩,以便于转动轴7在与轴承座连接的情况下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调节电机6的输出轴同轴线设置。两个连接杆4分别设置在座板8的两侧,两个调节杆3分别设置在座板8的两侧。所述转动轴7及调节电机6设置在座板8的下方。所述座板8与架体10铰接的位置形成铰接点,所述座板8上表面远离铰接点的一侧设有靠背1。所述座板8靠近铰接点的一侧设有踏板5。所述座板8的一侧具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上端与座板8的主体固定连接,下端与架体10铰接。所述靠背1的两侧分别设有扶手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板9可以作为座板8的一部分,与座板8的主体结构一体成型,也可以分离设置,然后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连接在一起。工作原理:当使用本装置时,将架体10与轮椅的其他部分进行安装,此部分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置。当轮椅需要爬坡时,调节电机6的输出轴旋转带动角度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轴7旋转。转动轴7的转动带动连接杆4小范围转动,连接杆4的转动带动调节杆3的运动,调节杆3能够相对于座板8与架体10之间的铰接点后移或前进,进而使得座板8可以转动。轮椅爬坡时,架体10会自然倾斜一定角度,通过角度调节装置的运动,使得座板8发生相应的旋转,使得座板8与水平面保持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状态。避免乘坐人呈现后仰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板8角度的调节可以由乘坐者手动调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架体10上设置角度传感器,根据角度传感器偏转的角度,使得座板8沿设定方向偏转同样的角度数值。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椅,包括上述的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与轮椅的架体铰接;/n所述座板与架体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座板与架体之间的角度;/n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架体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与座板沿架体的转动轴线平行;/n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座板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与轮椅的架体铰接;
所述座板与架体之间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座板与架体之间的角度;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架体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与座板沿架体的转动轴线平行;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座板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轴承座,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支撑,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安装在架体上的调节电机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用可调节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键,郭安福,张玉增,邵庚龙,贾立斌,索文隆,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