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30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于不会随着蓄热容量的减少、热传递效率的降低和由于空气中的氧而引起的蓄热材料的氧化变质等,而吸收蓄热材料的体积变化,所以,能确保蓄热容量大,便于高性能化、而且,能减少零件个数和成本的蓄热装置,主部件具有:在外壁部(21)的内侧形成使从入口部(82)导入的流体流动的流体流道(24)的流体流道形成部(25);与流体流道邻接形成填充根据蓄热状态的不同体积发生变化的蓄热材料的蓄热材料填充空间(27)的蓄热材料填充空间形成部(28),相对该主部件(12)在外侧设置根据由于蓄热材料的体积变化而移动的移动部件(42)的位置的不同,有选择地将从入口部(82)导入的流体的流入目的地切换到流体流道(24)和绕过该流体流道排出的旁通流道的流道切换部(13)。(*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回收废热的。
技术介绍
例如,有的内燃机设有蓄热装置,由于在内燃机进行驱动时,产生大量的废热,另一方面,在起动时赋出热量,使起动平稳,所以,将其用于在驱动时积蓄废热、起动时的加热。作为有关现有的蓄热装置的例子,例如有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5-4244号所公开的蓄热装置。该蓄热装置具有内箱、覆盖该内箱的外侧的隔热材料和覆盖该隔热材料的外侧的外箱,在中心部分的一侧设有用于导入流体的入口部,而且,在中心部分的另一侧设有用于排出流体的出口部的箱体;在包体内封入蓄热材料,而且,配置在箱体内的蓄热体;卷绕该蓄热体的芯材。而且,蓄热体通过中间隔着多个定位器且以涡状卷绕在芯材上,由此形成为使进行热交换的流体流动的流体流道的间隙。对于上述蓄热装置,在包体内封入蓄热材料而形成蓄热体,而且,通过中间隔着定位器形成为流体流道的间隙,且将该蓄热体以涡状卷绕在芯材上。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零件数多,而且,制造烦杂,所以,制造成本增加了。另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中间隔着定位器形成为流体流道的间隙,且将该蓄热体以涡状卷绕在芯材上,所以,必须需要芯材,由于该芯材部分,蓄热容量变小了。因此,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部件和一对盖部件;该主部件具备:在轴心方向的前后端具备开口的、与轴心垂直的截面相同的外壳;在上述外壳的内侧形成使具有热量的流体流动的流体流道的流体流道形成部;在上述外壳的内侧与上述流体流道邻接形成填充蓄热材料的蓄热材料填充空间的蓄热材料填充空间形成部,该一对盖部件配置在上述主部件的前后端;上述主部件的上述外壳、上述流体流道形成部以及上述蓄热材料填充空间形成部制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知英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