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士雪专利>正文

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298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电织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1‑3份、对甲苯磺酸2.5‑3.5份、六水合氯化铁8‑12份、苯胺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平纹织物和聚苯胺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以六水合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聚苯胺气相沉积的方法,在低温真空环境下,制备出聚苯胺导电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用于制作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存在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织物
,具体为一种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普通可变电阻器是硬性的,合成碳膜电位器电流噪声,非线性大,耐潮性及阻值稳定性差;金属-玻璃釉电位器接触电阻和电流噪声大,而且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柔性元器件必将成为纺织前沿
的热点研究课题,制作柔性可变电阻器有很大的需求性。目前美国研究人员(Adams,Jr.etal)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他们将聚吡咯沉积在普通织物上制得导电织物,然后用水刺喷头分别在织物不同方向上不均匀地去除聚吡咯,使织物在指定的方向上表现出电阻各向异性,呈现可变电阻器的特性。该方法虽然有创新性但不容易操作,且其导电性能存在不稳定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用于制作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存在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用于制作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存在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1-3份、对甲苯磺酸2.5-3.5份、六水合氯化铁8-12份、苯胺10份。优选的,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3份、六水合氯化铁10份、苯胺10份。优选的,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2.5份、六水合氯化铁12份、苯胺10份。优选的,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3.5份、六水合氯化铁8份、苯胺10份。优选的,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3份、六水合氯化铁12份、苯胺10份。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2-5质量份的氢氧化钠与1-3质量份的乙醇加入到18-25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匀,配制得到预处理液;S2.将1-3质量份的平纹织物加入到步骤S1中的预处理液,在40-60℃下恒温浸煮1-2h,之后取出织物,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呈中性,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得到预处理织物;S3.将2.5-3.5质量份的对甲苯磺酸加入到5-1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配制得到浸润液A;S4.将步骤S2中的预处理织物浸没于步骤S3中的浸润液A中,在35-40℃下,恒温浸渍1.5-2h,取出织物,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得到织物A;S5.取8-12质量份的六水合氯化铁加入到8-15质量份的乙醇中,搅拌混合均匀后,配制得到浸润液B;S6.将步骤S4中的织物A浸没于步骤S5中的浸润液B中,在35-40℃下恒温浸渍1.5-2h,取出织物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45-65℃下干燥2-4h,制备得到织物B;S7.将步骤S6中的织物B悬挂在密闭容器内,将10质量份的苯胺置于密闭容器内的织物B的正下方,在5-15℃的真空条件下,聚合反应2-5h,取出织物,采用去离子水清洗3-5次,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45-65℃下干燥1-2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聚苯胺导电织物。(三)有益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该聚苯胺导电织物在1-60天内每天静态表面比电阻的平均变化率为7.21-7.62%,与对比例中的聚苯胺导在1-60天内每天静态表面比电阻的平均变化率为11.56-11.89%相比,取得了显著降低聚苯胺导电织物每天静态表面比电阻平均变化率的技术效果;该聚苯胺导电织物在温度为20-60℃时静态表面比电阻为611-735Ω,与对比例中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在温度为20-60℃时静态表面比电阻为837-1269Ω相比,不仅取得了显著降低聚苯胺导电织物静态表面比电阻值的技术效果,而且取得了显著降低聚苯胺导电织物静态表面比电阻随温度变化幅度的技术效果;该聚苯胺导电织物在相对湿度为40-80%时静态表面比电阻为502-533Ω,与对比例中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在相对湿度为40-80%时静态表面比电阻为812-945Ω相比,不仅取得了显著降低聚苯胺导电织物静态表面比电阻值的技术效果,而且取得了显著降低聚苯胺导电织物静态表面比电阻随相对湿度变化幅度的技术效果;从而这一技术方案取得了显著提高聚苯胺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2、该制备方法,以平纹织物和聚苯胺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以六水合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聚苯胺气相沉积的方法,在低温真空环境下,制备出聚苯胺导电织物,再采用该聚苯胺导电织物制备柔性可变电阻器,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取得了缩短聚合时间的技术效果,且制备出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具有优异的导电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1份、对甲苯磺酸2.5份、六水合氯化铁8份、苯胺10份;上述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2质量份的氢氧化钠与1质量份的乙醇加入到18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匀,配制得到预处理液;S2.将1质量份的平纹织物加入到步骤S1中的预处理液,在40℃下恒温浸煮1h,之后取出织物,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PH值呈中性,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得到预处理织物;S3.将2.5质量份的对甲苯磺酸加入到5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配制得到浸润液A;S4.将步骤S2中的预处理织物浸没于步骤S3中的浸润液A中,在35℃下,恒温浸渍1.5h,取出织物,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制备得到织物A;S5.取8质量份的六水合氯化铁加入到8质量份的乙醇中,搅拌混合均匀后,配制得到浸润液B;S6.将步骤S4中的织物A浸没于步骤S5中的浸润液B中,在35℃下恒温浸渍1.5h,取出织物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45℃下干燥2h,制备得到织物B;S7.将步骤S6中的织物B悬挂在密闭容器内,将10质量份的苯胺置于密闭容器内的织物B的正下方,在5℃的真空条件下,聚合反应2h,取出织物,采用去离子水清洗3次,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45℃下干燥1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聚苯胺导电织物。实施例二: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3份、对甲苯磺酸3.5份、六水合氯化铁12份、苯胺10份;上述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5质量份的氢氧化钠与3质量份的乙醇加入到25质量份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匀,配制得到预处理液;S2.将3质量份的平纹织物加入到步骤S1中的预处理液,在60℃下恒温浸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1-3份、对甲苯磺酸2.5-3.5份、六水合氯化铁8-12份、苯胺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1-3份、对甲苯磺酸2.5-3.5份、六水合氯化铁8-12份、苯胺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3份、六水合氯化铁10份、苯胺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2.5份、六水合氯化铁12份、苯胺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3.5份、六水合氯化铁8份、苯胺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导电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胺导电织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平纹织物2份、对甲苯磺酸3份、六水合氯化铁12份、苯胺10份。


6.用于柔性可变电阻器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2-5质量份的氢氧化钠与1-3质量份的乙醇加入到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聂士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