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除臭毛巾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除臭毛巾的制备方法,属于日用纺织品领域。
技术介绍
毛巾是人们使用频次最高的日用品之一,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所,如出海捕鱼的渔船、作战或演习的舰船等,由于淡水资源有限且出海作业时间较长,渔民及战士无法及时洗涤毛巾,导致毛巾极易滋生细菌,产生难闻的气味并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此类情况更易发生,因此需开发一款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毛巾。目前市场上的抗菌系列毛巾有两大类,一种是采用后整理剂的方式对毛巾进行抗菌处理,这种方式不耐洗涤,多次洗涤使用后,抗菌效果就会完全丧失;另一种是采用将天然抗菌纤维(竹纤维、麻)或人工改性的抗菌纤维(镀银纤维、镀铜纤维、银螯合抗菌纤维等)混纺成纱线后进而纺织得到抗菌毛巾。其中天然抗菌纤维由于自身抗菌性能很差,导致其在混纺纱线中的占比很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毛巾的手感;采用现有人工改性的抗菌纤维纺织成的毛巾,如镀银纤维有很强的金属质感,其柔软性、吸水性及回潮率都无法达到毛巾的正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除臭毛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包括:/n(1)将腈纶纤维放入含催化剂的有机胺溶液中,80℃-120℃下反应1h-5h,反应结束后取出洗涤;得到网状纤维;其中,所述有机胺的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600,所述有机胺为聚乙烯胺、聚乙烯亚胺、多乙烯多胺、氨基酸和多乙烯多酰胺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胍、吡啶、二氮杂二环或二氮杂二环的衍生物;/n(2)将所述网状纤维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80℃-120℃下反应1h-4h,反应结束后取出洗涤,得到羧酸钠型腈纶纤维;/n(3)将所述羧酸钠型腈纶纤维放入含抗菌离子的溶液中,于20℃-50℃下震荡反应0.5h-5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除臭毛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1)将腈纶纤维放入含催化剂的有机胺溶液中,80℃-120℃下反应1h-5h,反应结束后取出洗涤;得到网状纤维;其中,所述有机胺的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600,所述有机胺为聚乙烯胺、聚乙烯亚胺、多乙烯多胺、氨基酸和多乙烯多酰胺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胍、吡啶、二氮杂二环或二氮杂二环的衍生物;
(2)将所述网状纤维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80℃-120℃下反应1h-4h,反应结束后取出洗涤,得到羧酸钠型腈纶纤维;
(3)将所述羧酸钠型腈纶纤维放入含抗菌离子的溶液中,于20℃-50℃下震荡反应0.5h-5h,同时调节溶液的pH值为5-7,反应结束后取出洗涤、晾干,得到一种抗菌除臭腈纶纤维;其中,所述抗菌离子为银离子和/或铜离子;固液比为1:20-1:50;
(4)将所述抗菌腈纶纤维与常规纤维在开松机上开松后并混毛均匀,然后疏机上梳理制成混合绒条,混合绒条抽长拉细,反复并条达到设定粗细,然后经过牵伸拉长、加捻及喂入粗纱条得到混纺纱线;其中,所述常规纤维为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所述混纺纱线中抗菌腈纶纤维含量为0.5-45%;
(5)将所述混纺纱线作为地纱或毛圈纱进行织造,得到毛巾胚布;
(6)所述毛巾胚布经过染整、烘干、裁剪缝纫后得到一种抗菌除臭毛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毛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腈纶纤维为干法纺丝制备得到的腈纶纤维经抽提处理后得到的,抽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洋,陈兆文,孙世操,黄国庆,王力,刘大鑫,范海明,白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