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6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属于消融电极技术领域,包括消融电极本体,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左端设置有电极针,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的背面贴合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且固定圈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设置在第一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溶液筒,所述溶液筒内设置有推块,且推块的右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按压块;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消融电极本体的外表面进行防护,通过设置固定圈和凹槽,固定圈可以在凹槽内旋转滑动,因此可以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消融电极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全面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
本技术属于消融电极
,具体涉及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
技术介绍
消融电极是射频消融仪器的核心部件,因为它直接影响凝固坏死的大小和形状,理想的凝固区形状应为球形或扁球形,在B超或CT的引导下将多针电极直接刺人病变组织肿块内,射频电极针可使组织内温度超过60℃,细胞死亡,产生坏死区域。现有的可凝可吸消融电极表面没有防护结构,因此电极放置过程中如果受到挤压,可能会导致电极的外壳受到破坏,不利于人们使用电极,且医生在使用电极前,一般需要对局部组织进行麻醉药,需要工人使用别的医疗器械对组织进行麻醉,这样麻烦了医生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包括消融电极本体,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左端设置有电极针,所述消融电极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的背面贴合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且固定圈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设置在第一挡板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包括消融电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电极本体(1)的左端设置有电极针(2),所述消融电极本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4),且第一挡板(4)的背面贴合有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3),且固定圈(3)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设置在第一挡板(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挡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溶液筒(8),所述溶液筒(8)内设置有推块(9),且推块(9)的右侧面通过支撑杆(11)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支撑杆(11)贯穿于溶液筒(8)的右侧面,所述溶液筒(8)的左侧面连通有输液管(6),且输液管(6)的另一端连通有针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状可凝可吸消融电极,包括消融电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电极本体(1)的左端设置有电极针(2),所述消融电极本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4),且第一挡板(4)的背面贴合有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3),且固定圈(3)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设置在第一挡板(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挡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溶液筒(8),所述溶液筒(8)内设置有推块(9),且推块(9)的右侧面通过支撑杆(11)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支撑杆(11)贯穿于溶液筒(8)的右侧面,所述溶液筒(8)的左侧面连通有输液管(6),且输液管(6)的另一端连通有针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可凝可吸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同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