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还原酶、核酸、重组表达质粒及菌株、合成劳拉替尼中间体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3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酮还原酶、编码所述酮还原酶的核酸、包含所述核酸的重组表达质粒、包含所述重组表达质粒的重组表达菌株,以及所述酮还原酶在不对称还原合成劳拉替尼中间体(S)‑1‑(2‑碘‑5‑氟苯基)乙醇中的应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酮还原酶在不添加任何有机辅助试剂的纯水相中制备的(S)‑1‑(2‑碘‑5‑氟苯基)乙醇,不仅提高了底物的反应浓度,得到的产品光学纯度高,且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绿色环保,操作简便,易于工业放大,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酮还原酶、核酸、重组表达质粒及菌株、合成劳拉替尼中间体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工
,主要是涉及一种酮还原酶、编码该酮还原酶的核酸、含有该核酸序列的重组表达质粒、包含该重组表达质粒的重组表达菌株,以及该酮还原酶在不对称合成劳拉替尼中间体(S)-1-(2-碘-5-氟苯基)乙醇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S)-1-(2-碘-5-氟苯基)乙醇是合成劳拉替尼(Lorlatinib)的关键中间体。劳拉替尼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是辉瑞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可逆、强效小分子ALK和ROS1抑制剂,对ALK已知的耐药突变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而被誉为第3代ALK抑制剂。在专利WO2013132376中,(S)-1-(2-碘-5-氟苯基)乙醇常用的化学合成方法如下所示:但化学合成方法要求条件苛刻,使用高压催化氢化或危险的硼烷络合物进行手性还原,危险性较大,得到的产品手性纯度低,且具有收率低、成本较高、不绿色环保等缺点。在生物催化方面,手性羟基化合物可通过还原酶催化合成,其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立体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酮还原酶,为如下的(a)、(b)或(c):/n(a)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n(b)在(a)基础上突变n个氨基酸、缺失或添加m个氨基酸的具有(a)活性的多肽;其中,1≤n≤10,1≤m≤30;/n(c)与(a)具有至少90%同一性且具有(a)活性的多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酮还原酶,为如下的(a)、(b)或(c):
(a)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多肽;
(b)在(a)基础上突变n个氨基酸、缺失或添加m个氨基酸的具有(a)活性的多肽;其中,1≤n≤10,1≤m≤30;
(c)与(a)具有至少90%同一性且具有(a)活性的多肽。


2.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酮还原酶的核酸,其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核酸的重组表达质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表达质粒,其中,所述核酸选用pET21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5.包含权利要求3或4所述重组表达质粒的重组表达菌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表达菌株,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涂布在含有50μg/mL氨苄的LB平板上,37℃过夜培养后,从中挑选阳性菌落接种到50mL液体LB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4h后,吸取10mL种子液转入1L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
2)当培养的浓度达到OD6000.6-1.0时,加入终浓度为0.05-1.0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进行诱导,诱导温度为16-30℃,诱导培养为8-16h,诱导培养后离心或浓缩,得到重组表达菌株的湿菌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葛德培吴其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联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