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11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包括去油腔和分离腔,所述去油腔与分离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开,所述去油腔内设有出油口和出气孔,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去油腔的一侧,所述分离腔包括离心腔和套设在所述离心腔外侧的出水腔,所述离心腔通过第一隔板与所述出水腔分隔开,所述离心腔内设有用于分离淤泥的分离机构和产生含油气泡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离心腔底部,所述离心腔的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水腔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去油腔、离心腔和出水腔相互连通,所述离心腔的一侧与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曝气盘和螺旋刀片配合,有效地分离水、油和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水淤泥分离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油田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油井采出液H相分离、脱水(盐)处理、油井清洗、设备的反冲洗过程。早期开发的油田多采用“重力沉降-气浮(水力旋流器)-过滤”的处理工艺,经处理达标后的含油污水主要回注地层或直接外排。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采出液中的平均含水率逐年上升,个别油田甚至达到95%左右,伴随产生的含油污水总量增加了2-3倍,超出了原有处理工艺流程的最大设计量。此外,由于含油污水中含有矿物盐类,不达标直接排放或回注将对环境或地层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对于石油类排放标准制定日趋严格,最新颁布的含油污水排放标准中对于企业排放要求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理含油污水己成为油田生产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陆上油田而言,因无占地空间的顾虑,污水处理流程中加入了重力沉降罐、气浮池等大型处理设备,设计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污水总量的增加,重力沉降罐中的停留时间必然缩短,造成进入后续处理设备中的污水含油浓度的提升,使得外排水含油量排放不达标。通过组合多种常规水处理技术,此期望达到紧凑高效的目的。其中基于旋流、气浮两种单元处理技术组合而成的气浮旋流一体化(或称气旋浮)处理技术最为引人注目。但是目前含油污泥中淤泥含量较多,现有的气浮旋流一体化(或称气旋浮)处理装置只能分离油和水,导致分离出的水中淤泥含量高,还需要二次处理,并且淤泥容易堵塞管道,需要定期的清理装置底部的淤泥,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含油污泥中淤泥含量较多无法分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包括去油腔和分离腔,所述去油腔与分离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开,所述去油腔内设有出油口和出气孔,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去油腔的一侧,所述分离腔包括离心腔和套设在所述离心腔外侧的出水腔,所述离心腔通过第一隔板与所述出水腔分隔开,所述离心腔内设有用于分离淤泥的分离机构和产生含油气泡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离心腔底部,所述离心腔的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水腔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去油腔、离心腔和出水腔相互连通,所述离心腔的一侧与进水口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滤孔。待处理的污水可以穿过滤孔到达去油腔内,从出油口抽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离心孔,所述离心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淤泥的尺寸。作为优选,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电机、保护罩、刀轴和设置在所述刀轴上的螺旋刀片,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保护罩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刀轴传动连接。电机带动刀轴旋转,从而刀轴带动螺旋刀片旋转,将污水中含有大颗粒的污泥破碎,同时螺旋刀片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离心力,使得水和泥同时甩动,甩向第一隔板,由于泥较大,泥从第一隔板往下移动,从出泥口流出,水从第一隔板的离心孔进入到出水腔内,从出水口流出。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离心腔内的曝气盘、进气管和曝气泵,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出水腔和离心腔与所述曝气盘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曝气泵连接。曝气盘产生气泡,与含有油的污水充分接触,气泡上浮到去油腔内,从出油口排出至外界。作为优选,为了更好地排水和排泥,所述离心腔和出水腔的底部均呈锥形,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出泥口均设置在所述锥形最低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待处理的含油废水先注入集水箱中,启动曝气泵让曝气盘产生微小气泡,通过产生的微小气泡和含有油的污水中分充分接触,实现高效浮选,首先分离去除油分,随后在旋转电机的作用下带动刀轴旋转,利用螺旋刀片将废水中含有的大颗粒淤泥粉碎,接着利用螺旋刀片转动产生的涡流产生离心力,使得水和泥同时离心甩动,淤泥由于粒度较大被离心孔阻隔落入出泥口排出,而水则由于离心力被甩出进入出水腔,并从出水口排出,最终实现含油污水中油、水、泥的分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1、集水箱;2、去油腔;3、第二隔板;4、出气孔;5、出油口;6、出水腔;7、离心腔;8、第一隔板;9、出泥口;10、出水口;11、保护罩;12、电机;13、刀轴;14、螺旋刀片;15、曝气盘;16、进气管;17、曝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包括集水箱1,所述集水箱1包括去油腔2和分离腔,所述去油腔2与分离腔通过第二隔板3分隔开,所述去油腔2内设有出油口5和出气孔4,所述出油口5位于所述去油腔2的一侧,所述分离腔包括离心腔7和套设在所述离心腔7外侧的出水腔6,所述离心腔7通过第一隔板8与所述出水腔6分隔开,所述离心腔7内设有用于分离淤泥的分离机构和产生含油气泡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离心腔7底部,所述离心腔7的底部设有出泥口9,所述出水腔6内设有出水口10,所述去油腔2、离心腔7和出水腔6相互连通,所述离心腔7的一侧与进水口18连通。出油口5与泵连通,泵将去油腔2内的油抽离至外界。所述第二隔板3上开设有滤孔。所述第一隔板8上设有离心孔,所述离心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淤泥的尺寸。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电机12、保护罩11、刀轴13和设置在所述刀轴13上的螺旋刀片14,所述电机12通过所述保护罩1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3上,所述电机12的电机轴与所述刀轴13传动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离心腔7内的曝气盘15、进气管16和曝气泵17,所述进气管16穿过所述出水腔6和离心腔7与所述曝气盘15连通,所述进气管16与所述曝气泵17连接。所述离心腔7和出水腔6的底部均呈锥形,所述出水口10和所述出泥口9均设置在所述锥形最低处。工作原理:将待处理污水从注水口注入,直至水液面接触到出油口5,启动电机12和曝气泵17,曝气盘15产生微小气泡,与含有油的污水充分接触,往上浮,经过第二隔板3上的滤孔到达去油腔2内,泵启动将上浮的油抽离到外侧,电机12带动刀轴13不停地转动,螺旋刀片14带动流体旋转,使得污水中的大颗粒粉碎,同时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离心力,使得水和泥同时离心甩动,淤泥由于粒度较大被离心孔阻隔落入出泥口9排出,而水则由于离心力被甩出进入出水腔6,并从出水口10排出,最终实现含油污水中油、水、泥的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所述集水箱(1)包括去油腔(2)和分离腔,所述去油腔(2)与分离腔通过第二隔板(3)分隔开,所述去油腔(2)内设有出油口(5)和出气孔(4),所述出油口(5)位于所述去油腔(2)的一侧,所述分离腔包括离心腔(7)和套设在所述离心腔(7)外侧的出水腔(6),所述离心腔(7)通过第一隔板(8)与所述出水腔(6)分隔开,所述离心腔(7)内设有用于分离淤泥的分离机构和产生含油气泡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离心腔(7)底部,所述离心腔(7)的底部设有出泥口(9),所述出水腔(6)内设有出水口(10),所述去油腔(2)、离心腔(7)和出水腔(6)相互连通,所述离心腔(7)的一侧与进水口(1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1),所述集水箱(1)包括去油腔(2)和分离腔,所述去油腔(2)与分离腔通过第二隔板(3)分隔开,所述去油腔(2)内设有出油口(5)和出气孔(4),所述出油口(5)位于所述去油腔(2)的一侧,所述分离腔包括离心腔(7)和套设在所述离心腔(7)外侧的出水腔(6),所述离心腔(7)通过第一隔板(8)与所述出水腔(6)分隔开,所述离心腔(7)内设有用于分离淤泥的分离机构和产生含油气泡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离心腔(7)底部,所述离心腔(7)的底部设有出泥口(9),所述出水腔(6)内设有出水口(10),所述去油腔(2)、离心腔(7)和出水腔(6)相互连通,所述离心腔(7)的一侧与进水口(1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上开设有滤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淤泥污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迎庆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