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迪专利>正文

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及智能可穿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8111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和智能可穿戴系统,其中,组件包括:可穿戴饰物;自供电柔性电极,设置在所述可穿戴饰物的内侧;生物电检测主机,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用于检测人体的微电流和弱磁场;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分别与所述柔性电极和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电连接。基于皮肤电阻的大数据和算法来监测身体各器官内细胞量子级别的电磁场;使用柔性电极,让用户更加舒适方便并且随时携带随时跟踪随时预警实时治疗的效果;使用自供电柔性电极,可以自供电和自存储,光照储能,不需要额外充电,待机时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及智能可穿戴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及智能可穿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每年1~2次体检来掌控身体状况,已经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很多感觉不适的人在常规体检中往往发现不了问题,也就是处在亚健康状态——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但器官功能退化并引起了身体不适。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这份计划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此后,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精准医学计划,预期在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精准医疗的本质是通过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传统的医疗检测仪器和智能穿戴产品测量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主要有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率等,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并且无法建立亚健康的人体状态与疾病之间算法关系的数据模型。现有医院体检的大型医疗检测设备往往是片段化的测量,而且只是在生病之后,会测量血液、尿液、CT和超声,属于碎片化疾病检查,不能测量全身各器官的综合数据,也无法长期跟踪监测,更不能做到预防疾病和提前改善的程度。现有的智能穿戴监测产品仅现于测量心率、心率变异性、血压、血糖含量、运动脂肪含量等信息,无法表征身体各器官的健康程度和新陈代谢状况,无法把各个部分组织的健康状况数据贯通统一进行综合分析,比如一些老年人出现头晕胸闷手臂发麻,有可能是因为心脑血管出现疾病,也有可能是脊椎变形压迫引起供血不足。精准的预防医学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大多数疾病不是某一器官、单一的生理问题,而是多个器官多个系统相互影响或相互牵制的复杂的网络,其中涉及基因、环境、运动、活力、精神状态等,对生命健康是综合的影响因素。而传统的临床医学是治病,当身体不舒服或某一检测指标达到医学规定的标准时,医生就按某一系统或某一器官说某人得某种病,然后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以控制症状为目的的杀死或切除,并不完全能把身体严重受损器官恢复到最初健康的状态,而且片段化诊断结果,也无法得出综合的病因分析。21世纪是慢性病、营养性疾病、恶性疾病爆发的时代,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日益上涨的健康需求。从精准医疗监测入手的饮食和营养才是重获健康的关键,正确的饮食和营养计划既离不开精准的身体状况分析、消化吸收功能分析、营养代谢功能分析、解毒排毒能力分析等。在这样一个对科技和健康个性化刚需的特殊时代,通过本技术的智能穿戴医疗监测产品将精准营养和功能医学结合起来,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健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及智能可穿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的技术问题。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包括:可穿戴饰物;自供电柔性电极,设置在所述可穿戴饰物的内侧;生物电检测主机,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用于检测人体的微电流和弱磁场;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分别与所述柔性电极和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电连接,生物电阻抗感应模块,与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连接,用于采集生物电阻抗。可选地,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微电流的细胞微电流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弱磁场的细胞弱磁场传感器,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单元、数/模转换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细胞微电流传感器输出微电流检测信号,并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所述细胞弱磁场传感器输出弱磁场检测信号,并与所述数/模转换单元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数/模转换单元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可选地,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包括生物电检测芯片,其上集成有所述细胞微电流传感器和所述细胞弱磁场传感器。可选地,还包括蓝牙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蓝牙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可与移动终端通信。可选地,所述蓝牙模块包括:电池、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蓝牙芯片和控制所述蓝牙芯片使能工作的开关,所述电池上设有USB接口,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进行功率转换后对所述蓝牙芯片供电,所述蓝牙芯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可选地,所述自供电柔性电极包括:采集生物电信号及生物电阻抗数据的自供电柔性石墨烯电极。可选地,所述自供电柔性石墨烯电极包括:石墨烯基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石墨烯基底板上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和柔性有机光伏电池其中,所述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与所述柔性有机光伏电池电连接。可选地,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还包括:电极芯片,设置在所述柔性电极和所述微控制之间,包括放大器和换能器。根据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可穿戴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可穿戴组件通信。可选地,智能可穿戴系统还包括:云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所述移动终端向云服务器上传数据,所述云服务器被备份的数据导入所述移动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基于皮肤电阻的大数据和算法来监测身体各器官内细胞量子级别的电磁场;使用柔性电极,让用户更加舒适方便并且随时携带随时跟踪随时预警实时治疗的效果;使用自供电柔性电极,可以自供电和自存储,光照储能,不需要额外充电,待机时间长。本技术智能穿戴产品通过和云端服务器连接,可以把用户的健康数据基于用户许可的前提下,分享给自己的私人医生、家人甚至实施紧急呼叫,针对如脑卒、心梗等突发性疾病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远程呼救,保证家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管理。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基本工作机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穿戴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的可塑性调节效果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生物电信号分立式采集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生物阻抗分析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的人体阻抗分析芯片电路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可穿戴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可穿戴饰物;/n自供电柔性电极,设置在所述可穿戴饰物的内侧;/n生物电检测主机,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用于检测人体的微电流和弱磁场;/n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分别与所述柔性电极和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电连接;/n生物电阻抗感应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生物电阻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穿戴饰物;
自供电柔性电极,设置在所述可穿戴饰物的内侧;
生物电检测主机,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用于检测人体的微电流和弱磁场;
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可穿戴物外侧,分别与所述柔性电极和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电连接;
生物电阻抗感应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生物电阻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微电流的细胞微电流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弱磁场的细胞弱磁场传感器,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单元、数/模转换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细胞微电流传感器输出微电流检测信号,并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模/数转换单元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所述细胞弱磁场传感器输出弱磁场检测信号,并与所述数/模转换单元进行信号传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数/模转换单元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电检测主机包括生物电检测芯片,其上集成有所述细胞微电流传感器和所述细胞弱磁场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蓝牙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蓝牙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可与移动终端通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吴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