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1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涉及稻田水稻-绿肥轮作制度条件下紫云英的栽培与利用技术,尤其适用于南方水稻-绿肥轮作制度。本法采用稻田套播紫云英,通过选择迟熟高产的紫云英品种、推迟紫云英种子到黑荚期翻埋、水稻收获后及时开沟排水等措施,达到紫云英一年播种多年免播种,降低种子成本30元/年.亩,同时减少水稻氮肥用量30%、降低稻田氮径流损失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减少稻田氮、磷迁移损失,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属于稻田紫云英栽培技术,适用于水稻绿肥轮作制度条件下,紫云英的种植与利用。
技术介绍
紫云英由于根瘤菌作用,每年每亩可固定空气中氮达5-10公斤,作为绿肥作物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有种植,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紫云英种植面积达1亿亩。传统的稻田紫云英种植利用技术是每年秋天在稻田田播种,第二年春季紫云英盛花期耕播作为绿肥利用,需每年播种,用种用工费用较大,由于紫云英作为绿肥,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复种指数提高,化肥大量施用,紫云英被小麦、油菜等替代,紫云英种植面积越来越小。然而,近年来,我国南紫云英播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近年南方稻区冬作小麦、油菜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为减少冬闲抛荒与土地资源浪费,减少稻季氮肥用量与降低稻田氮、磷迁移损失,而增加了紫云英播种面积;其次,由于紫云英蜂蜜在日本一直深受欢迎,为鼓励农民种植紫云英,许多蜂业公司出资帮助农民恢复紫云英种植,如杭州常青蜂业有限公司,不仅为种植紫云英的农民无偿提供种子,同时还提供每亩的50元的劳务费,以确保紫云英种植与不施农药,再其次,受养殖业效益提高的带动,种草养畜再次为许多农民所接受,而使紫云英种植得到了推动。虽然稻田种植紫云英,利用其根瘤菌固氮,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稻季肥料用量,亦可作青绿饲料养畜或供蜂采蜜或在部分地区春天采摘当菜,但仍然由于不能直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加之每年播种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了稻田冬闲田扩大种植紫云英。为解决紫云英种植成本高的难题,众多研究工作者,在提高紫云英产量或提高其利用价值或扩大其用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进步,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林沧等报道了紫云英稻田一次播种多次繁殖利用的技术,但他们的研究仅限于紫云英种子越夏出苗,而对自然出苗对紫云英产量及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未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因而,紫云英稻田一次播种多次繁殖利用的技术未能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因此,研究探索适应于更大区域内紫云英免播技术仍然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就是使紫云英在紫云英可留种地区达到自然繁殖,在降低紫云英种植成本,使种植紫云英接近零成本的同时,减少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稻田肥料流失,减轻面源污染。技术方案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技术,它包括1、选用高产、迟熟紫云英品种,如弋江籽等,迟熟是指种子于5月底以后成熟。2、适期套播紫云英需在9月底-10月初套播于稻田,确保紫云英在入冬前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幼苗越冬。4、播种量播种量每亩5公斤。5、适期翻耕于5月10-6月5日,紫云英种荚50%黑荚至完熟期;6、耕作方式先用中拖干耕翻或旋耕,水稻移栽前上水旋耕或耙田,这样有利于紫云英在耕作层中均匀分布及腐烂。7、田间管理相对于一般稻田,种植紫云英的稻田前期用氮量量减少一半,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减少30%,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以防渍害。开沟宜采用机械耕翻或人工开沟。上述的稻田,是指紫云英可以安全越冬并结籽,且采用水稻-绿肥种植制度的稻田;稻田紫云英栽培,在第1年按一般稻田紫云英播种方法播种,以后连年生长紫云英而不再需要播种,直到冬作改种其它作物而中断紫云英生长。排水不爽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要求水稻收割后,选择晴天,用带单铧犁手扶拖拉机,或人工开沟,沟深应达15厘米以上。技术思路1、适期播种,以达到提高产量,特别是提高种子成熟的整齐度,同时提高种子产量,以便使更多的种子通过翻耕进入土层;2、水稻收获后及时开沟,可以减少因渍害而影响紫云英生长或死苗。3、采用先翻耕后旋耕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紫云英在耕作层中均匀分布及腐烂,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4、水稻氮肥减量施用,不仅可以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有利减少稻田氮的迁移负荷量。技术效果1、减少了用种量、降低了成本。按5年周期计算,采用本项技术只需第一年年播种,每亩紫云英用种量为5公斤,而常规方法需每年播种5公斤/亩,共需用种25公斤/亩,5年减少用种20公斤/亩,平均每亩每年降低用种4公斤,成本约30元。2、提高了紫云英鲜草产量,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第1年播种后,随后的第二年中,紫云英鲜草亩产量达2000公斤以上。3、减少了水稻氮肥用量达每亩4公斤,与常规冬季休闲田水稻相比节省用氮量30%。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时间2003-2005年实施地点江苏宜兴选用紫云英品种弋江籽(公知公用生产用种,市场可买到)。耕作方式先用中拖干耕翻或旋耕,水稻移栽前上水旋耕或耙田;田间管理相对于一般稻田氮肥用量减少30%,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以防渍害,开沟采用机械耕翻或人工开沟。播种量每亩紫云英播种量5公斤;实施方案1、不同耕翻期对紫云英产量、秋后紫云英自然出苗量、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03年10月-2005年5月在宜兴进行。紫云英于2003年10月5日播种,2004年春紫云英耕翻期设为A4月22日(盛花期)、B5月10日(50%黑荚期)、C5月22日(80%黑荚期)及D6月5日(完熟期)。研究不同处理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对秋后紫云英田间自然出苗量及产量的影响。实施效果(1)不同耕翻期前收获紫云英种子产量不同收获期紫云英种子产量见表1,由表1可见,除4月22日翻耕紫云英没有产生种子外,其余均产生种子,且收获越迟,种子产量越高,种子数量在5月22日后基本稳定,千粒重处理C的低于处理B,这是由于紫云英的弱势花在5月10日时尚未形成有效种子,而在5月22日已形成有效种子但成熟度不够,千粒重很小,影响了处理C种子的整体千粒重。表1不同翻耕期紫云英种子产量 (2)不同耕翻期对秋后紫云英自然出苗量、产量的影响不同耕翻期紫云英种子秋后出苗情况(2004年10月28日调查)及生物产量(2005年4月26日取样测算)见表2。从表2中可见,5月10-6月5日,即从紫云英种荚50%黑荚至完熟期耕翻,紫云英种子秋后出苗量达21万/亩以上,高于常规播种的密度(常规播种的高度一般为20万苗/亩左右),5月10日后耕翻,出苗量虽有所增加,但生物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而4月22日紫云英结籽前耕翻,则出苗量、生物产量大大减少。因此,要保证紫云英种子在稻田中安全越夏并能在秋后达到一定的出苗力,保证紫云英的产量,紫云英应在5月10日后耕翻,以5月22日-6月5日最佳。表2不同耕翻期紫云英种子秋后出苗 注*4月23日翻耕虽没结籽,但耕后仍有少量紫云英继续生长结籽。**括号内字母表示5%差异显著性。2、紫云英对后茬水稻产量影响及经济效益研究。2004年6-10月在宜兴进行。耕翻期试验设A紫云英4月22日(盛花期)耕翻、B5月10日(50%黑荚期)、C5月22日(80%黑荚期)及D6月5日(完熟期)耕翻及冬闲田常规耕作,紫云英还田施氮12公斤/亩,冬闲田16公斤/亩。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3。表3紫云英不同处理对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单位公斤/亩) 从表3可知紫云英还田不仅可减少用氮4公斤/亩,即稻田氮肥用量可减少30%左右,而且可增产19.4-63.4公斤/亩。采用本项技术,在5月10日-6月5日耕翻紫云英比常规盛花期耕翻的增产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a)选用高产、迟熟紫云英品种,迟熟是指种子于5月底以后成熟;b)适期套播:紫云英需在9月下旬-10月初套播于稻田;c)播种量:每亩紫云英播种量4-5公斤;d)适期 翻耕:于5月10-6月5日,紫云英种荚50%黑荚至完熟期;e)耕作方式:先用中拖干耕翻或旋耕,水稻移栽前上水旋耕或耙田;f)田间管理:相对于一般稻田氮肥用量减少30%,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以防渍害,开沟采用机械耕翻或人工开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a)选用高产、迟熟紫云英品种,迟熟是指种子于5月底以后成熟;b)适期套播紫云英需在9月下旬-10月初套播于稻田;c)播种量每亩紫云英播种量4-5公斤;d)适期翻耕于5月10-6月5日,紫云英种荚50%黑荚至完熟期;e)耕作方式先用中拖干耕翻或旋耕,水稻移栽前上水旋耕或耙田;f)田间管理相对于一般稻田氮肥用量减少30%,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以防渍害,开沟采用机械耕翻或人工开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本增效的稻田紫云英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稻田,是指紫云英可以安全越冬并结籽,且采用水稻-绿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普平常志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