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081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杆状壳体、入耳杆,所述杆状壳体内部安装有电源和光源,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纤导入损伤入耳杆,所述入耳杆为中空的空心杆,所述入耳杆末端固连在所述杆状壳体前端,接触部分设置有绝缘头,所述光纤穿过所述入耳杆延伸到入耳杆的头端,所述光纤有1根以上,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入耳杆内壁,超过一根时均匀环状排列。所述入耳杆最大直径为0.7—4mm。为了便于携带,所述杆状壳体上安装有套索,所述套索为软性材料,带有可供提拉或悬挂的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型小巧,便于携带,光源内置于后部壳体,入耳杆采用光纤导入冷光源的设计,避免发热现象,且最细可达到0.7mm,避免对耳道的损伤,发光亮度大,能耗低,观察清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
本技术属于耳道检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诊所、美容、休闲场所,采用检耳灯等照明装置帮助实时查看耳道内的细节,清除耳垢或耵聍,避免损伤耳道。但大多数照明装置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入耳的杆部最粗部分超过4mm,而人类耳道直径是5mm左右,无法再放入其他工具,不方便同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清理;2、照明设备位于入耳杆头端,由于耳道内狭小,会因发热问题导致脆弱的耳道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采耳或耳道检测辅助用的可视化装置,杆部较粗,会发热,以及成本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杆状壳体、入耳杆,所述杆状壳体内部安装有电源和光源,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纤导入损伤入耳杆,所述入耳杆为中空的空心杆,所述入耳杆末端固连在所述杆状壳体前端,接触部分设置有绝缘头,所述光纤穿过所述入耳杆延伸到入耳杆的头端,所述入耳杆最大直径为0.7—4mm。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携带,所述杆状壳体上安装有套索,所述套索为软性材料,带有可供提拉或悬挂的环。进一步地,为了可以插入口袋内携带,所述杆状壳体侧面设置有杆夹,所述杆夹为长条状弹性材料,包括向内与所述杆状壳体侧面接触的凹陷。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亮度,所述光纤有1根以上,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入耳杆内壁,超过一根时均匀环状排列。进一步地,所述杆状壳体采用铝合金材料,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或颗粒状凸起;所述入耳杆为304不锈钢材料,长度为2—20CM。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产生LED冷光,冷光色温为4000—6500K。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直径为0.1—3.5mm。进一步地,所述杆状壳体内的电源为锂电池,所述杆状壳体侧面或末端设置有充电孔。进一步地,所述杆状壳体内的电源为3—7V的电池,所述杆状壳体末端带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电源的开关位于所述杆状壳体的端盖或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入耳杆不与所述杆状壳体同轴,所述电源与杆状壳体内壁之间有足够所述入耳杆收回的间隙,所述入耳杆通过卡扣在所述杆状壳体前端和后端锁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体型小巧,便于携带,光源内置于后部壳体,入耳杆采用光纤导入冷光源的设计,避免发热现象,且最细可达到0.7mm,避免对耳道的损伤。2、发光亮度大,能耗低,观察清楚。3、由于入耳杆细长,可做偏心可收缩设计,防止损坏入耳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耳部检查照明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耳部检查照明装置的可伸缩入耳杆的伸出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耳部检查照明装置的可伸缩入耳杆的收回示意图。图中:1、杆状壳体;2、电源;3、光源;4、入耳杆;5、光纤;6、杆夹;7、套索;8、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杆状壳体1、入耳杆4,入耳杆4与杆状壳体1为圆柱形且同轴,所述杆状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源2和光源3,杆状壳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或颗粒状凸起;所述入耳杆4为304不锈钢材料,长度为2—20CM。光源3发出的光通过光纤5导入损伤入耳杆4,所述光源3为发光二极管,产生LED冷光,冷光色温为4000—6500K。所述入耳杆4为中空的空心杆,所述入耳杆4末端固连在所述杆状壳体1前端,接触部分设置有绝缘头,所述光纤5穿过所述入耳杆4延伸到入耳杆4的头端,所述入耳杆4最大直径为0.7—4mm,所述光纤5直径为0.1—3.5mm。为了提高亮度,所述光纤5有1根以上,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入耳杆4内壁,例如4根,环状均匀沿入耳杆中心排列。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携带,所述杆状壳体1上安装有套索7,所述套索7为软性材料,带有可供提拉或悬挂的环。为了可以插入口袋内携带,所述杆状壳体1侧面设置有杆夹6,所述杆夹6为长条状弹性材料,包括向内与所述杆状壳体1侧面接触的凹陷。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杆状壳体1内的电源2为可充电的锂电池或可更换的碱性电池,当为固定的锂电池,所述杆状壳体1侧面或末端设置有充电孔;当为可更换电池,可为3—7V,所述杆状壳体1末端带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电源2的开关位于所述杆状壳体1的端盖或侧壁上。实施例二:如图2、3所示,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除了所述入耳杆4不与所述杆状壳体1同轴,所述电源2与杆状壳体1内壁之间有足够所述入耳杆4收回的间隙,所述入耳杆4通过卡扣8在所述杆状壳体1前端和后端锁紧。由于光纤柔软可弯曲,当不使用时可将入耳杆4旋转,松开卡扣8,按压进杆状壳体1,触碰到底部的锁扣时,旋转卡扣8,锁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作为耳部检测或采耳治疗的可视辅助设备,与市面上同类设备最大的不同在于入耳杆4最大宽度/直径仅有0.7—4mm。同类设备普遍在4mm以上,原因是它们多将光源设置在入耳杆前端,而我们采用环氧树脂固定光纤5,采用光纤5导入LED冷光,光纤5直径仅有0.1—3.5mm,因此可以将入耳杆4直径做到0.7—4mm。综上所述,本技术体型小巧,便于携带,光源内置于后部壳体,入耳杆采用光纤导入冷光源的设计,避免发热现象,且最细可达到0.7mm,避免对耳道的损伤。且发光亮度大,能耗低,观察清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杆状壳体(1)、入耳杆(4),/n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源(2)和光源(3),光源(3)发出的光通过光纤(5)导入损伤入耳杆(4),/n所述入耳杆(4)为中空的空心杆,所述入耳杆(4)末端固连在所述杆状壳体(1)前端,接触部分设置有绝缘头,所述光纤(5)穿过所述入耳杆(4)延伸到入耳杆(4)的头端,/n所述入耳杆(4)最大直径为0.7—4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杆状壳体(1)、入耳杆(4),
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源(2)和光源(3),光源(3)发出的光通过光纤(5)导入损伤入耳杆(4),
所述入耳杆(4)为中空的空心杆,所述入耳杆(4)末端固连在所述杆状壳体(1)前端,接触部分设置有绝缘头,所述光纤(5)穿过所述入耳杆(4)延伸到入耳杆(4)的头端,
所述入耳杆(4)最大直径为0.7—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壳体(1)上安装有套索(7),所述套索(7)为软性材料,带有可供提拉或悬挂的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壳体(1)侧面设置有杆夹(6),所述杆夹(6)为长条状弹性材料,包括向内与所述杆状壳体(1)侧面接触的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提高亮度,所述光纤(5)有1根以上,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入耳杆(4)内壁,超过一根时均匀环状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部检查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奇陈孝伟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耳目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