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01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转车,包括车体(1),在该车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装置,在所述车体(1)上设有托板(2),在所述托板(2)上设有第一导轨(21)和托盘(3),在所述托盘(3)上设有垫板(31)和第二导轨(22),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设有托箱架(4),该托箱架(4)的底部设有单边轨道轮(41),所述单边轨道轮(41)的轮轴与限位装置的对应位置抵接限位;在该托箱架(4)上活动设置有托块(43),在所述托板(2)上可拆式设有卸货板(5)。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体上能固定限位托箱架,托箱架还能在车体上移动装卸,同时托箱架上的货物也便于装卸,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转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转运
,特别涉及一种中转车。
技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和成品均需要采用中转车进行短途运输。如此,中转车需要频繁的运行和停止来进行装卸作业,这其中还要保证货物运输的稳定性,目前,为了实现货物的固定,使用者往往采用较为原始的捆绑的方式,显然,这种方式装卸较为繁琐,且安全稳定性不高;另外,中转车运输到位后,还需要把货物卸下到合适的放置位置,而这对于较重的货物来说,靠人力是很困难的,如用其他搬运装置辅助又要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货物运输限位,又便于货物装卸的中转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转车,包括车体,在该车体的一侧设有限位装置,在所述车体上设有托板,在所述托板上设有第一导轨,在该托板的中部转动设有托盘,在所述托盘的两侧对应托板上端面的位置处平行设有两个垫板,在所述垫板的上端面嵌设有滑轮,在所述托盘上设有与第一导轨连通的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托箱架,该托箱架的底部设有单边轨道轮,所述单边轨道轮的轮轴与限位装置的对应位置抵接限位;在该托箱架上活动设置有托块,在所述车体上可拆式设有卸货板。采用上述结构,把托箱架由卸货板移动到第二导轨上,并使部分车体移动到第一导轨上,此时,由限位装置的对应位置分别对单边轨道轮以及单边轨道轮的轮轴抵接限位,在车体移动过程中,保证托箱架的运输稳定性;对于较宽的货物,平行设置的垫板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避免转弯的时候倾覆,同时,在装卸过程中,垫板上的滑轮也能减少搬运的移动阻力;活动设置的托块,依据箱体的规格,便于调节托载位置的宽度,可拆式的卸货板便于拆取,不占用空间,使用灵活,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为了便于操作,简化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铰接固设在车体上的拉杆,在所述拉杆的中部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平行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每个该第一连接杆的非铰接端均穿设有缓冲盒,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穿入端固设有套筒,在所述套筒内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套筒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缓冲盒对应端的内侧壁抵接;该缓冲盒的一侧穿设有第二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的穿入端套设在压簧中,并与第一连接杆的穿入端螺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非穿入端铰接有制动杆,所述制动杆的一端铰接固定在车体的对应位置处,另一端设有制动块,所述制动块与单边轨道轮的轮轴外侧壁抵接。为了配合拉杆的移动量,同时保证移动限位,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上螺接有导向销,在所述缓冲盒上对应导向销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销穿设出导向槽。为了便于给托箱架在车体上的移动定位,作为优选,在所述托板上的一侧固设有凸台,另一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在所述凸台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均铰接连接一个制动杆,两个所述制动杆之间连接固定有弧形的制动块,当货架移动到位时,所述限位块与单边轨道轮的轮面抵接限位。为了简化结构,便于调节,作为优选,在所述托箱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置箱盒,在每个所述置箱盒的底部均设有一个撑板,在所述撑板的上端面沿轴向平行对称设有六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均设有一个托块,在所述托块的下端面设有两个锁紧螺栓,上端面螺接固定有支撑板;在该凹槽的槽底对应锁紧螺栓的位置处沿纵向平行设有两个条形槽,对应位置的所述锁紧螺栓向上穿设过条形槽,并与托块螺接固定,锁紧螺栓螺帽位置的台阶端面与撑板下端面的对应位置抵接。为了便于装载物料箱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拆装,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和竖直段,在所述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之间设有过渡斜段,两个支撑板形成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在所述托块的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一平直段与固定板螺接固定,所述竖直段与托块的对应位置螺接固定。为了便于箱体的移动,作为优选,在所述撑板的中部设有通槽,在该通槽位置处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上端轮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平直段上端面所在的平面齐平,下端轮面伸入通槽中。为了给推把限位,作为优选,在所述车体上设有推把,在所述推把上固设有定位盒,在所述定位盒的上、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7”字形开口槽,该定位盒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弧形通槽,在所述拉杆上对应弧形通槽的位置处螺接有定位销,所述拉杆经上、下端的开口槽穿设过定位盒,且定位销穿设出弧形通槽的槽口。为了便于货物的转移移动,作为优选,在所述车体的上端设有安装槽,在该安装槽内设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托盘;在所述托盘上固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二导轨的上端面与第一导轨的上端面齐平。为了便于卸货板的拆装,作为优选,所述卸货板的上端面为斜面,在该斜面上设有与第一导轨连贯设置的第三导轨;在所述卸货板的一侧设有挂钩,在所述车体上对应挂钩的位置处设有挂环,所述挂环与挂钩挂接固定。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车体上能固定限位托箱架,托箱架还能在车体上移动装卸,同时托箱架上的货物也便于装卸,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5为托盘与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C处放大图。图7为单边轨道轮与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由车体1等组成,在该车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装置,在所述车体1上设有托板2,在所述托板2上设有第一导轨21,在所述车体1的上端设有安装槽,在该安装槽内设有转轴25,在所述转轴25上固定连接有托盘3;在该托板2的中部转动设有托盘3,在所述托盘3的两侧对应托板2上端面的位置处平行设有两个垫板31,在所述垫板31的上端面嵌设有滑轮311,在所述托盘3上设有与第一导轨21连通的第二导轨22,所述第二导轨22与第一导轨21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二导轨22的上端面与第一导轨21的上端面齐平;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设有托箱架4,该托箱架4的底部设有在第二导轨22上滚动连接的单边轨道轮41。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铰接固设在车体1上的拉杆11,在所述车体1上设有推把7,在所述推把7上固设有定位盒71,在所述定位盒71的上、下端面对称设有两个“7”字形开口槽,该定位盒7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弧形通槽,在所述拉杆11上对应弧形通槽的位置处螺接有定位销72,所述拉杆11经上、下端的开口槽穿设过定位盒71,且定位销72穿设出弧形通槽的槽口;在所述拉杆11的中部铰接有传动杆111,所述传动杆111上平行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2,每个该第一连接杆12的非铰接端均穿设有缓冲盒13,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穿入端固设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上螺接有导向销141,在所述缓冲盒13上对应导向销141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131,所述导向销141穿设出导向槽131;在所述套筒14内设有压簧15,所述压簧15的一端与套筒14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缓冲盒13对应端的内侧壁抵接;该缓冲盒13的一侧穿设有第二连接杆16,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在该车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装置,在所述车体(1)上设有托板(2),在所述托板(2)上设有第一导轨(21),在该托板(2)的中部转动设有托盘(3),在所述托盘(3)的两侧对应托板(2)上端面的位置处平行设有两个垫板(31),在所述垫板(31)的上端面嵌设有滑轮(311),在所述托盘(3)上设有与第一导轨(21)连通的第二导轨(22),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设有托箱架(4),该托箱架(4)的底部设有单边轨道轮(41),所述单边轨道轮(41)的轮轴与限位装置的对应位置抵接限位;在该托箱架(4)上活动设置有托块(43),在所述车体(1)上可拆式设有卸货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在该车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装置,在所述车体(1)上设有托板(2),在所述托板(2)上设有第一导轨(21),在该托板(2)的中部转动设有托盘(3),在所述托盘(3)的两侧对应托板(2)上端面的位置处平行设有两个垫板(31),在所述垫板(31)的上端面嵌设有滑轮(311),在所述托盘(3)上设有与第一导轨(21)连通的第二导轨(22),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设有托箱架(4),该托箱架(4)的底部设有单边轨道轮(41),所述单边轨道轮(41)的轮轴与限位装置的对应位置抵接限位;在该托箱架(4)上活动设置有托块(43),在所述车体(1)上可拆式设有卸货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铰接固设在车体(1)上的拉杆(11),在所述拉杆(11)的中部铰接有传动杆(111),所述传动杆(111)上平行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2),每个该第一连接杆(12)的非铰接端均穿设有缓冲盒(13),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穿入端固设有套筒(14),在所述套筒(14)内设有压簧(15),所述压簧(15)的一端与套筒(14)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缓冲盒(13)对应端的内侧壁抵接;该缓冲盒(13)的一侧穿设有第二连接杆(16),该第二连接杆(16)的穿入端套设在压簧(15)中,并与第一连接杆(12)的穿入端螺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16)的非穿入端铰接有制动杆(17),所述制动杆(17)的一端铰接固定在车体(1)的对应位置处,另一端设有制动块(171),所述制动块(171)与单边轨道轮(41)的轮轴外侧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4)上螺接有导向销(141),在所述缓冲盒(13)上对应导向销(141)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131),所述导向销(141)穿设出导向槽(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板(2)上的一侧固设有凸台(23),另一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4),在所述凸台(23)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两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均铰接连接一个制动杆(17),两个所述制动杆(17)之间连接固定有弧形的制动块(171),当货架移动到位时,所述限位块(24)与单边轨道轮(41)的轮面抵接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箱架(4)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敏向鹏曾小义唐前辉欧儒春向贤斌姚昌模罗远福鲁冠军梅其政黄丹向上邱明成福群王磊刘建国雷诗轩龚齐斌高倩霞贾明扬裴洋王康宁胡耀文谢欣霖吴鏑胡馨月蒋金陶柳帅向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