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用车下燃料电池动力集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用车下燃料电池动力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各国的动车组分为电力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虽然电力动车组具有功率大、轴重轻、运行过程中“零”排放运行的特点,但存在前期的地面供电系统建设成本高、高压设备安全性低、施工周期长、环境适应能力差、受电弓摩擦损耗等缺点;而内燃动车组的缺陷则是由于内燃动力传动系统集成度低,车辆编组灵活性差,布置占用车辆的空间大使得乘客舒适度降低、载客量减少,系统低温环境下启动能力差,而且使用石油资源作为燃料,会带来了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地球石油资源储量减少等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可知现有的电力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采用的动力系统均无法满足未来动车组发展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特提出了一种动车组用车下燃料电池动力集成系统。一种动车组用车下燃料电池动力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水热管理系统、空气供给系统、氢气供给系统、消防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用车下燃料电池动力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安装架(10)上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水热管理系统(2)、空气供给系统(3)、氢气供给系统(4)、消防灭火系统(5)、电控系统(6)、氢气回收系统(7)、增湿器(8)、锂电池(9)和空气泵(11);其中,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包括安装在安装架(10)上的电堆(101)、安装在电堆(101)上的流量监测器(102)以及压力传感器(103);所述水热管理系统(2)能够为所述系统提供冷却介质;所述空气供给系统(3)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相连接以为其提供电堆(101)化学反应所需的空气;所述氢气供给系统(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用车下燃料电池动力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安装架(10)上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水热管理系统(2)、空气供给系统(3)、氢气供给系统(4)、消防灭火系统(5)、电控系统(6)、氢气回收系统(7)、增湿器(8)、锂电池(9)和空气泵(11);其中,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包括安装在安装架(10)上的电堆(101)、安装在电堆(101)上的流量监测器(102)以及压力传感器(103);所述水热管理系统(2)能够为所述系统提供冷却介质;所述空气供给系统(3)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相连接以为其提供电堆(101)化学反应所需的空气;所述氢气供给系统(4)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相连接以为其提供电堆(101)化学反应所需的氢气;所述氢气回收系统(7)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相连接,其能够对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内部没有反应的氢气进行气水分离回收并将回收后的氢气重新供给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所述增湿器(8)分别与空气供给系统(3)和氢气供给系统(4)相连接以使得进入到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中的气体满足设定的气体湿度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包括:减震器(1001)、横梁(1002)、纵梁(1004)以及支架(1003);所述横梁(1002)、纵梁(1004)以及支架(1003)构成所述安装架(10)的基础框架,且所述基础框架通过减震器(1001)吊挂在动车组的地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管理系统(2)包括散热器(201)、电动风扇(202)、水箱(203)、水泵(204)、去离子器(205)和冷却系统减震器(206);所述散热器(201)、水箱(203)、水泵(204)和去离子器(205)构成冷却介质供给单元;其中,所述散热器(201)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的回水口连接;所述去离子器(205)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1)的进水口连接;同时所述散热器(201)与电动风扇(202)固定为一体且通过冷却系统减震器(206)安装在安装架(10)的支架(10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6)包括DC/DC模块(601)和电控箱(6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明月,朱丹,杨化龙,类延磊,郑家炜,贾红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