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96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包含有一机壳、一冲泡筒、一锅炉、一水泵及一主管路;机壳具有一落地壳体、一放置平台及一冲泡壳体;落地壳体的底部为一地面抵靠部;放置平台及冲泡壳体设于落地壳体的顶面;冲泡筒位于冲泡壳体中,锅炉位于落地壳体中,主管路依序连通水泵、锅炉及冲泡筒;借由将锅炉设置于靠近地面处,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重心更接近机壳的底部,并且可借由增加锅炉的容量而使重心位置低于放置平台,使设备更加稳定而不易摇晃或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地型自动冲泡机
本技术为一种饮品冲泡设备,可自动泡茶或冲煮咖啡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泡茶机如图5所示,冲泡机壳91以其底部的桌面贴靠部911放置于桌面上,冲泡机壳91的上半部向前突出有一容置部912,冲泡筒92位于容置部912中;冲泡机壳91内另外设有一锅炉93以提供冲泡用的热水;使用时,将欲冲泡的茶叶放置于冲泡机壳91内的冲泡筒92中,同时将用以装茶汤的茶桶或茶壶(图中未示)置于放置平台913上;泡茶机自动将锅炉93内的水煮沸后输送至冲泡筒92中进行冲泡,并于冲泡完成后,将茶汤从冲泡筒92向下释放至茶桶或茶壶中。然而,因冲泡筒92内的茶汤是以重力的方式向下释放至桌面上的茶桶中,因此冲泡筒92的位置需设置于在冲泡机壳91的上半部,使现有的自动泡茶机的重心位置较高而容易摇晃或倾倒。因此,现有技术的自动泡茶机实有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落地型自动泡茶机,其重心位置较低而较稳定,不易摇晃或倾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包含:一机壳,其具有一落地壳体,其底部为一地面抵靠部;一放置平台,其形成于该落地壳体的顶面;一冲泡壳体,其设于该落地壳体的上方,该冲泡壳体具有:一连接部,其连接该落地壳体的顶面;一容置部,其连接该连接部的一侧边,并位于该放置平台的上方,该容置部的底面与该放置平台间隔设置;一饮料开口,其形成于该冲泡壳体的该容置部;一入水口,其形成于该落地壳体;一冲泡筒,其位于该机壳的该冲泡壳体中,该冲泡筒选择性地连通该饮料开口;一锅炉,其位于该机壳的该落地壳体中,并连通该入水口;一水泵,其位于该机壳中;一主管路,其连接该水泵、该锅炉及该冲泡筒,并可将该锅炉内的液体输送到该冲泡筒内。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落地型自动冲泡机进一步具有一出水阀,其位于该冲泡筒及该饮料开口之间;该出水阀的两端分别连通该冲泡筒及该饮料开口。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出水阀为一球阀。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主管路上设有一逆止阀,其连通于该入水口及该水泵之间,并且限制该主管路中的流体从该水泵朝该入水口流动。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机壳的该冲泡壳体进一步形成有一热水开口;该落地型自动冲泡机进一步包含该一热水支管,其选择性地连通该锅炉及该热水开口。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冲泡筒具有一冲泡入口及一清洗入口;该主管路上设有一三通阀,其连通于该锅炉及该冲泡筒之间;该三通阀具有一入口,其连通该锅炉;一第一出口,其连通该冲泡筒的该冲泡入口;一第二出口,其连通该冲泡筒的该清洗入口;其中,该入口可切换地连通该第一出口或该第二出口。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主管路上设有一流量计,其连通于该锅炉及该冲泡筒之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中该主管路上设有一流量计,其连通于该三通阀的该第一出口及该冲泡筒的该冲泡入口之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机壳进一步分为落地壳体及冲泡壳体,落地壳体的底部放置于地面上,冲泡壳体则设于落地壳体的顶面上,冲泡筒及放置平台的高度位置与现有桌上型的泡茶机相同,使本技术与现有的泡茶机具有同样便利的操作性,但同时,锅炉的安装位置则向下移动至放置平台下方的落地壳体中,锅炉内的热水借由水泵及主管路向上输送至冲泡筒内进行冲泡,由于锅炉设置于放置平台下方的落地壳体中,因此使落地型自动泡茶机的整体重心更接近机壳底部,并且可借由增加锅炉的容量而使重心位置低于放置平台,使设备更加稳定而不易摇晃或倾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路配置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组件后视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自动冲泡机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包含一机壳10、一冲泡筒20、一锅炉40、一水泵50及一主管路60;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有一出水阀30及一逆止阀70。机壳10具有一落地壳体11、一放置平台12、一冲泡壳体13、一入水口14、一饮料开口15及一热水开口16(如图2所示);落地壳体11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方型箱体,其底部为地面抵靠部111;放置平台12设于落地壳体11的顶面,其位于落地壳体11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放置平台12的高度与一般工作桌面大致相同,以方便使用者放置茶桶等容器,但不以此为限。冲泡壳体13设于落地壳体11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冲泡壳体13具有一连接部131及一容置部132;连接部131为一方型箱体,并连接落地壳体11的顶面,且位于顶面的后侧;容置部132突出于连接部131的一侧边,并且位于放置平台12的上方;容置部132的底面与放置平台12间隔设置,使机壳10在容置部132与放置平台12间形成可供使用者放置茶桶的空间;入水口14形成于落地壳体11;饮料开口15及热水开口16形成于容置部132的底面,且位于放置平台12的上方。前述的冲泡筒20位于机壳10的冲泡壳体13中,并位于饮料开口15的上方;前述的出水阀30位于冲泡筒20及饮料开口15之间,出水阀30的两端分别连通冲泡筒20及饮料开口15,当出水阀30的两端相连通时,冲泡筒20内的茶汤便可从饮料开口15向下流出;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阀30为一球阀。前述的锅炉40位于机壳10的落地壳体11中;在本实施例中,锅炉40分隔为下方的预热锅41以及上方的开水锅42,复数电热装置43穿设于锅炉40中,以制作热水。前述的水泵50位于机壳10中,且具体来说,位于锅炉40的一侧;前述的主管路60依序连通入水口14、水泵50、锅炉40及冲泡筒20,主管路60中的水流借由水泵50的驱动而从入水口14朝冲泡筒20流动,但水泵50、锅炉40及冲泡筒20在主管路60中的连接顺序不以此为限,仅要锅炉40内的液体可借由水泵50驱动而输送至冲泡筒20内即可,例如水泵50也可视情况而设置于锅炉40与冲泡筒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入水口14与水泵50间进一步安装前述的逆止阀70,以避免锅炉40中的热水朝入水口14逆流。在本实施例中,冲泡筒20具有一冲泡入口21及一清洗入口22,其分别对应于冲泡筒20的一般泡茶功能以及更换茶叶后的冲泡筒20清洗功能,因此,主管路60中对应设有三通阀61以控制前述泡茶与清洗的功能切换;具体来说,三通阀61具有一入口611、一第一出口612及一第二出口613,入口611连通锅炉40,第一出口612连通冲泡筒20的冲泡入口21,第二出口613连通冲泡筒的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机壳,其具有/n一落地壳体,其底部为一地面抵靠部;/n一放置平台,其形成于该落地壳体的顶面;/n一冲泡壳体,其设于该落地壳体的上方,该冲泡壳体具有:/n一连接部,其连接该落地壳体的顶面;/n一容置部,其连接该连接部的一侧边,并位于该放置平台的上方,该容置部的底面与该放置平台间隔设置;/n一饮料开口,其形成于该冲泡壳体的该容置部;/n一入水口,其形成于该落地壳体;/n一冲泡筒,其位于该机壳的该冲泡壳体中,该冲泡筒选择性地连通该饮料开口;/n一锅炉,其位于该机壳的该落地壳体中,并连通该入水口;/n一水泵,其位于该机壳中;/n一主管路,其连接该水泵、该锅炉及该冲泡筒,并可将该锅炉内的液体输送到该冲泡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机壳,其具有
一落地壳体,其底部为一地面抵靠部;
一放置平台,其形成于该落地壳体的顶面;
一冲泡壳体,其设于该落地壳体的上方,该冲泡壳体具有:
一连接部,其连接该落地壳体的顶面;
一容置部,其连接该连接部的一侧边,并位于该放置平台的上方,该容置部的底面与该放置平台间隔设置;
一饮料开口,其形成于该冲泡壳体的该容置部;
一入水口,其形成于该落地壳体;
一冲泡筒,其位于该机壳的该冲泡壳体中,该冲泡筒选择性地连通该饮料开口;
一锅炉,其位于该机壳的该落地壳体中,并连通该入水口;
一水泵,其位于该机壳中;
一主管路,其连接该水泵、该锅炉及该冲泡筒,并可将该锅炉内的液体输送到该冲泡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特征在于,该落地型自动冲泡机进一步具有一出水阀,其位于该冲泡筒及该饮料开口之间;该出水阀的两端分别连通该冲泡筒及该饮料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型自动冲泡机,其特征在于,该出水阀为一球阀。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老日光冷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