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紧凑式内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换热器不仅能强化传热,而且其结构紧凑,稳定性好。可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工业领域的传热使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流化床换热器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进口段、出口段、换热管束及壳体四部分。换热器进口段由液体进口段和固体颗粒分布段组成。固体分布板位于进口管和颗粒流化段之间。液体和固体颗粒混合流化后进入换热管束与热介质发生能量交换,最终由出口端排出。该结构的缺点在于难于实现固体颗粒的正常循环。于是开发了一种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从上管箱流出的流体和固体颗粒经旋液分离器后实现固液分离,固体颗粒经循环管返回到下管箱中再次循环使用。这种结构组成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结构的不对称性,易带来操作的不稳定和颗粒夹带的问题。同时,由于旋液分离器装置在换热器外部而发生循环,带来了能量损失。从经济成本上看,这种换热器流程复杂,体积庞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尺寸紧凑,换热效率高,操作稳定性好的流化床换热器。该结构可解决原有装置运行工况窄、操作不稳定以及热量损失的缺点,合理布置上管板和下管板的位置, ...
【技术保护点】
紧凑式内循环流化床换热器,其结构为立式换热器,主要由上(3)、下(7)管箱、换热管束(23)及壳体(12)组成,其特征是在上管箱内装置有水力旋流器(16),同时配有螺旋通道(15)和导流板(14),换热管出口连接到螺旋通道入口端,而螺旋通道出口端与导流板入口端相连,同时导流板出口端则连接到水力旋流器的筒体部分;下管箱设置有均布板(21),均布板下有伞形挡板(22);中心沉沙管(18)安装部位从水力旋流器下出口一直到伞形挡板上方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锁龙,李彩东,裴峻峰,陆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