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747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护壳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包括与充电盒的外形匹配的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上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下凸条;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上卡接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下卡接凸条,所述上卡接凸条和下卡接凸条均用于嵌入至耳机充电盒的外侧壁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解决耳机充电盒产生水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保护壳件
,尤其是指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
技术介绍
由于入耳式无线耳机体积小,其自带电池容量也较小,因而需要经常充电,而入耳式无线耳机基于其结构特殊,需要特定的充电盒进行收纳和充电。在高频率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性取出充电盒,从而容易使充电盒表面滑伤,影响美观,因此,用户都会选择在充电盒的外表面套设一个保护壳,但是,当保护壳套设后,保护壳与充电盒的贴合容易使充电盒的外壁产生水印,尤其保护壳采用透明材质时,充电盒的水印则会显露而影响充电盒的美观性。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解决产生水印问题的耳机充电盒保护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包括与充电盒的外形匹配的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上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下凸条;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上卡接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下卡接凸条,所述上卡接凸条和下卡接凸条均用于嵌入至耳机充电盒的外侧壁的凹槽内。其中的,所述上凸条沿着上保护壳的开口部的内侧壁环绕凸设。其中的,所述下凸条沿着下保护壳的开口部的内侧壁环绕凸设。其中的,所述下保护壳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下保护壳的底部的内侧壁环绕通孔的边缘凸设有底部凸条。其中的,所述上凸条的外表面和下凸条的外表面均设有防刮花层。其中的,所述防刮花层为聚氨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或丙烯酸类树脂。其中的,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均由透明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当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均套设在耳机充电盒外后,此时在上凸条和下凸条的隔离作用下,如图3所示,上保护壳的内壁与耳机充电盒的外壁之间、下保护壳的内壁与耳机充电盒的外壁之间均形成一个装配间隙,该装配间隙大概在0.15mm至0.2mm范围内;该装配间隙的形成以使高光面的保护壳与耳机充电盒之间不会完全贴合,进而使耳机充电盒的外表面不会产生水印而影响其美观性。同时,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在套设于耳机充电盒外时,上卡接凸条和下卡接凸条均嵌入耳机充电盒的外壁的凹槽内,由此使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均能够卡紧在耳机充电盒上,以防止保护壳容易从耳机充电盒上掉落。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紧凑,加工简单,且制成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保护壳的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保护壳的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保护壳;11、上凸条;12、上卡接凸条;2、下保护壳;21、下凸条;22、下卡接凸条;23、通孔;24、底部凸条;3、装配间隙;4、耳机充电盒;5、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包括与耳机充电盒4的外形匹配的上保护壳1和下保护壳2,所述上保护壳1的内侧壁凸设有上凸条11,所述下保护壳2的内侧壁凸设有下凸条21;所述上保护壳1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5的一端凸设有上卡接凸条12,所述下保护壳2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5的一端凸设有下卡接凸条22,所述上卡接凸条12和下卡接凸条22均用于嵌入至耳机充电盒4的外侧壁的凹槽内。在实际应用中,当上保护壳1和下保护壳2均套设在耳机充电盒4外后,此时在上凸条11和下凸条21的隔离作用下,如图3所示,上保护壳1的内壁与耳机充电盒4的外壁之间、下保护壳2的内壁与耳机充电盒4的外壁之间均形成一个装配间隙3,该装配间隙3大概在0.15mm至0.2mm范围内;该装配间隙3的形成以使高光面的保护壳与耳机充电盒4之间不会完全贴合,进而使耳机充电盒4的外表面不会产生水印而影响其美观性。同时,上保护壳1和下保护壳2在套设于耳机充电盒4外时,上卡接凸条12和下卡接凸条22均嵌入耳机充电盒4的外壁的凹槽内,由此使上保护壳1和下保护壳2均能够卡紧在耳机充电盒4上,以防止保护壳容易从耳机充电盒4上掉落。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紧凑,加工简单,且制造成本低,对耳机充电盒4的保护效果好。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凸条11沿着上保护壳1的开口部5的内侧壁环绕凸设。所述下凸条21沿着下保护壳2的开口部5的内侧壁环绕凸设。在开口部5环形设计有凸条,既可以使保护壳与耳机充电盒4隔离,又可以减少保护壳与耳机充电盒4的接触面积,进而使保护壳与耳机充电盒4留存更多的装配间隙3空间,有效地避免水印的产生。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下保护壳2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3,所述下保护壳2的底部的内侧壁环绕通孔23的边缘凸设有底部凸条24。在实际使用中,耳机充电盒4的底部会设有一个充电插口,为了方便耳机充电盒4的充电,下保护壳2的底部设置有与该充电插口的位置相对应的通孔23,以便于充电线穿过通孔23插设进充放电插口,则无需将下保护壳2拆下才能对耳机充电盒4进行充电。同时,该通孔23的边缘也环绕设有底部凸条24,该底部凸条24的设置,提高了下保护壳2底部的强度,可以使下保护壳2位于通孔23的位置不易变形,进而使下保护壳2保持其整体结构形状,使下保护壳2能够与耳机充电盒4更加适配。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凸条11的外表面和下凸条21的外表面均设有防刮花层。作为优选的,所述防刮花层为聚氨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或丙烯酸类树脂。该防刮花层可以避免保护壳在套设时将耳机充电盒4的外壁刮花或者产生胶痕,以确保耳机充电盒4的外表不受损伤。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保护壳1和下保护壳2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作为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壳1的底部内壁和下保护壳2的底部内壁均凸设有缓冲胶件,在保护壳与耳机充电盒4套设后,该缓冲胶件可以对耳机充电盒4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万一套装有保护壳的耳机充电盒4不小心掉落在地上时,其缓冲胶件可以降低耳机充电盒4的硬性碰撞,降低耳机充电盒4的损伤程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耳机充电盒的外形匹配的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上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下凸条;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上卡接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下卡接凸条,所述上卡接凸条和下卡接凸条均用于嵌入至耳机充电盒的外侧壁的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耳机充电盒的外形匹配的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上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凸设有下凸条;所述上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上卡接凸条,所述下保护壳的内侧壁靠近其开口部的一端凸设有下卡接凸条,所述上卡接凸条和下卡接凸条均用于嵌入至耳机充电盒的外侧壁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条沿着上保护壳的开口部的内侧壁环绕凸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充电盒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条沿着下保护壳的开口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元清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天富励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