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74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行李箱,它包括箱体和设在箱体底部的前、后两组行走轮,前行走轮设为单独的万向轮,分别设在箱体的两个角上,后行走轮通过连接杆相连,每个单独的后行走轮分别通过铰接架连接在箱体两侧,箱体后方两侧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两个定位销,铰接架设在凹槽内,通过定位销进行限位,在不同位置的定位销对铰接架限位时铰接架与后行走轮的连接边为等腰形式,前行走轮小于后行走轮,该装置采用不同大小的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配合后行走轮与铰接架的结合达到改变后行走轮位置,实现箱体爬坡实用省力和便于放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到家居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家居物品,通常用于出行时放置旅途中所需要的衣物或洗护用品。现行的行李箱一般底部都设有行走轮,该行走轮一般为万向轮,行李箱在行走的过程中,行走轮与地面接触进行滑动行走。现行的行李箱底部所搭载的行走轮的尺寸一般都较小,行李箱在平整的路面行走的时候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遇到上坡或楼梯时,行走轮尺寸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此时需要人为的进行提升,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行李箱,它采用两组不同直径的行走轮相互配合的形式,使行李箱在平地行走时和传统行李箱的行走方式相同,在遇到倾斜的坡面或者台阶时,本行李箱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极大的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为出行携带行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工具。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行李箱,它包括箱体和设在箱体底部的前、后两组行走轮。所述的前行走轮设为单独的万向轮,分别设在箱体的两个角上,所述的后行走轮通过连接杆相连,每个单独的后行走轮分别通过铰接架连接在箱体两侧,箱体后方两侧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两个定位销,铰接架设在凹槽内,通过定位销进行限位,在不同位置的定位销对铰接架限位时铰接架与后行走轮的连接边为等腰形式,所述的前行走轮小于后行走轮。所述的铰接架设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均设置通孔,定位销对应顶角通孔,对铰接架进行定位,凹槽上端设置铰轴,任意一个底角通孔对应铰轴,铰接架绕铰轴转动,所述的连接杆贯穿另一个底角通孔,所述的后行走轮设在连接杆端部。所述的凹槽形状与定位销固定铰接架时铰接架的外形相匹配,对铰接架进行限位。所述的箱体底部设置两个通槽,铰接架对后行走轮限位时,连接杆与通槽相对应,通槽对连接杆进行限位。所述的定位销包括设在凹槽内的圆槽和弹力柱,圆槽内设置弹簧,弹力柱设在圆槽内部,弹力柱下方与弹簧相连。所述的圆槽上设有限位圈,弹力柱穿过限位圈,弹力柱设有一部分裸露在圆槽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设计是采用不同大小的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配合可调整位置的铰接架带动后行走轮改变位置,可以使后行走轮倾斜向外拉出,将后行走轮拉出行李箱外侧可以在爬坡或者有台阶时更加省力、便捷,且不会划伤箱体,后行走轮上设置的连接杆可以达到箱体两边的后行走轮同步行走的效果,同时连接杆配合底部通槽也能对箱体底部进行支撑和对后行走轮限位。本技术的方案当箱体需要在平路上行走或者需要放置时,通过铰接架转动,带动后行走轮放置在箱体底部,便于放置且便于推动行走,箱体底部设置的通槽配合连接杆设置无论平面行走或者爬坡时都可以对箱体进行支撑和对后行走轮限位。本技术不同大小的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配合后行走轮与铰接架的结合达到改变后行走轮位置,实现箱体爬坡实用省力和便于放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视图(平路/需放置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视图(爬坡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底部结构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铰接架配合后行走轮的结构视图;图5为定位销的结构视图。图中:1.箱体,11.凹槽,12.铰轴,13.通槽,2.前行走轮,3.后行走轮,4.连接杆,5.铰接架,6.定位销,61.圆槽,62.弹力柱,63.弹簧,64.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新型行李箱,如图1-5所示,它包括箱体1和设在箱体1底部的前、后两组行走轮,所述的前行走轮2设为单独的万向轮,分别设在箱体1的两个角上,所述的后行走轮3通过连接杆4相连,每个单独的后行走轮3分别通过铰接架5连接在箱体1两侧,箱体1后方两侧设置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两个定位销6,铰接架5设在凹槽11内,通过定位销6进行限位,在不同位置的定位销6对铰接架5限位时,铰接架5与后行走轮3的连接边为等腰形式,所述的前行走轮2小于后行走轮3。所述的铰接架5设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均设置通孔,定位销6对应顶角通孔,对铰接架5进行定位,凹槽11上端设置铰轴12,任意一个底角通孔对应铰轴12,铰接架5绕铰轴12转动,所述的连接杆4贯穿另一个底角通孔,所述的后行走轮3设在连接杆4端部。所述的凹槽11形状与定位销6固定铰接架5时铰接架5的外形相匹配,对铰接架5进行限位。所述的箱体1底部设置两个通槽13,铰接架5对后行走轮3限位时,连接杆4与通槽13相对应,通槽13对连接杆4进行限位。所述的定位销6包括设在凹槽11内的圆槽61和弹力柱62,圆槽61内设置弹簧63,弹力柱62设在圆槽61内部,弹力柱62下方与弹簧63相连。所述的圆槽61上设有限位圈64,弹力柱62穿过限位圈64,弹力柱62设有一部分裸露在圆槽61外。在需要定位销6对铰接架5限位时,按压弹力柱62,转动铰接架5,使铰接架5的顶角通孔对应弹力柱62时,松开弹力柱62,弹力柱62与顶角通孔对应,对铰接架5进行限位。本技术的设计是采用不同大小的前行走轮2和后行走轮3,配合可调整位置的铰接架5带动后行走轮3改变位置,可以使后行走轮3倾斜向外拉出,将后行走轮3拉出行李箱外1侧可以在爬坡或者有台阶时更加省力、便捷,且不会划伤箱体1,后行走轮3上设置的连接杆4可以达到箱体1两边的后行走轮3同步行走的效果,同时连接杆4配合底部通槽13也能对箱体1底部进行支撑和对后行走轮3限位。本技术的方案当箱体1需要在平路上行走或者需要放置时,通过铰接架5转动,带动后行走轮3放置在箱体1底部,便于放置且便于推动行走,箱体1底部设置的通槽13配合连接杆4设置无论平面行走或者爬坡时都可以对箱体1进行支撑和对后行走轮3限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新型行李箱在使用过程中,当箱体1平路状态行驶时或者当箱体1需要放置时,转动铰接架5,将后行走轮3调整至箱体1底部,通过定位销6对应铰接架5的顶角通孔对后行走轮3进行限位,后行走轮3被限位后即可实现行走。当箱体需要爬坡或者有台阶时,将后行走轮3调整至箱体1外部,转动铰接架5,通过定位销6对应铰接架5的顶角通孔后后行走轮3进行限位,后行走轮3被限位后即可实现爬坡或者上台阶的行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行李箱,它包括箱体和设在箱体底部的前、后两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行走轮设为单独的万向轮,分别设在箱体的两个角上,所述的后行走轮通过连接杆相连,每个单独的后行走轮分别通过铰接架连接在箱体两侧,箱体后方两侧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两个定位销,铰接架设在凹槽内,通过定位销进行限位,在不同位置的定位销对铰接架限位时铰接架与后行走轮的连接边为等腰形式,所述的前行走轮小于后行走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行李箱,它包括箱体和设在箱体底部的前、后两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行走轮设为单独的万向轮,分别设在箱体的两个角上,所述的后行走轮通过连接杆相连,每个单独的后行走轮分别通过铰接架连接在箱体两侧,箱体后方两侧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两个定位销,铰接架设在凹槽内,通过定位销进行限位,在不同位置的定位销对铰接架限位时铰接架与后行走轮的连接边为等腰形式,所述的前行走轮小于后行走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架设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均设置通孔,定位销对应顶角通孔,对铰接架进行定位,凹槽上端设置铰轴,任意一个底角通孔对应铰轴,铰接架绕铰轴转动,所述的连接杆贯穿另一个底角通孔,所述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黎王馨语高慧侠董彤李钢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