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珙桐苗、珙桐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7431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外植体消毒:选取珙桐备用外植体,使用消毒液对备用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作为组培用的外植体;(2)诱导培养:将(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置于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初代培养苗;(3)继代培养:将(2)中处理后的初代培养苗置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继代培养幼芽;(4)壮苗、生根培养:将(3)中培养得到的继代培养幼芽置于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在再置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完成后即可得到珙桐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组培方法具有较低的污染率,启动效果好,启动培养的诱导分化率高,组培苗生长健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珙桐苗、珙桐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及其组织培养得到的珙桐苗。技术背景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有珙桐和光叶珙桐一种一变种,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活化石”之称。珙桐为落叶大乔木,树冠呈广卵形或圆锥形,树形优美;头状花序棕褐色,外被两片大小不同的苞片,花序成熟时苞片颜色由绿色变白色,珙桐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早在1986年珙桐就引起了国外植物学家的关注,20世纪初,国外多个国家就从我国引种珙桐,并广泛栽培。珙桐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种子、果皮可榨油;内果皮还可提炼香精;其树木可作为家具的优质原料;树皮和果皮可提取拷胶。珙桐生存环境范围狭窄,仅在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分布。加之珙桐内果皮坚硬、种子败育现象严重,虽然胚内无抑制物质存在,种子也很难突破果皮发育成苗。综合以上原因,珙桐很难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运用。如能将珙桐苗木引种成功,再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加快珙桐苗木的繁殖进度,则可实现濒危植物的大规模生产,其应用价值将得到充分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n(1)外植体消毒/n选取珙桐备用外植体,使用消毒液对备用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作为组培用的外植体;/n(2)诱导培养/n将(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置于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初代培养苗;/n(3)继代培养/n将(2)中处理后的初代培养苗置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继代培养幼芽;/n(4)壮苗、生根培养/n将(3)中培养得到的继代培养幼芽置于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在再置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完成后即可得到珙桐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1)外植体消毒
选取珙桐备用外植体,使用消毒液对备用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作为组培用的外植体;
(2)诱导培养
将(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置于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初代培养苗;
(3)继代培养
将(2)中处理后的初代培养苗置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继代培养幼芽;
(4)壮苗、生根培养
将(3)中培养得到的继代培养幼芽置于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完成后在再置于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完成后即可得到珙桐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备用外植体选自叶片、冬芽、茎段、带芽茎段或嫩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消毒处理包括多级消毒,先以多菌灵的800-1500倍液浸泡备用外植体15-30min,取出用水冲洗15-25min;冲洗后的外植体用70-75%的酒精浸泡50-80s,再置于浓度为0.02-0.04%的次氯酸钠溶液中5-10min,取出用无菌水清洗,最后置于浓度为0.1-0.2%的新洁尔灭溶液中10-15min,取出用无菌水多次清洗,清除水分后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含有维生素、萘乙酸、激动素和蔗糖的MS培养基,其中维生素、萘乙酸、激动素和蔗糖的浓度分别为0.5-1.0mg/L、0.05-0.1mg/L、0.03-0.08mg/L和10-2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珙桐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诱导培养的温度为18-25℃,湿度55-65%,光照强度1800-2100lx,每天光照总时长为10-12h,分两次光照,中间间隔1-2h;诱导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杜建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