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37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在上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区和第二散热孔区。另外,该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还包括滤尘网,其均黏附于上壳体的内侧壁上,且完全遮盖上述第一散热孔区以及第二散热孔区。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散热孔而进入到车灯控制模块的内部,进而防止元器件受到污染;另一方面,上述技术方案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工人进行操作。另外,还综合散热效率以及过滤性能两方面考虑,对滤尘网的具体目数进行了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拖车附属件制造
,尤其是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拖车车灯(包括车辆转向灯、位置灯、远光灯、近光灯等)的开启/关闭进程均由拖车车灯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出于提高防护性以及使用耐久性方面考虑,需要在拖车车灯控制模块的外围增设有保护壳。已知,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车灯控制模块必不可免地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致使其内部元器件出现温度过高现象,进而影响其性能的可靠性。为此,较为常见的做法为:在保护壳上开设有一系列散热孔,从而提高散热效率。然而,这样一来,一方面,外部灰尘或杂物极易透过散热孔而进入到灯控制模块的内腔,集聚在元器件的外围以形成蒙尘,从而导致其散热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具有腐蚀性的灰尘还会对元器件表面造成腐蚀现象,降低其使用寿命。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有效防止外界灰尘对元器件造成污染,且便于后期进行维护的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区和第二散热孔区。另外,该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还包括滤尘网,其均黏附于上壳体的内侧壁上,且完全遮盖上述第一散热孔区以及第二散热孔区。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滤尘网的目数控制在200-300目。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上壳体的左、右侧均设置有第一压型沉陷区和第二压型沉陷区。第一散热孔区即布置于第一压型沉陷区的底壁上。第二散热孔区即布置于第二压型沉陷区的底壁上。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围绕上述第一压型沉陷区以及第二压型沉陷区的周缘均开设有环形容胶槽,以用来容纳耐高温黏合剂。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压型沉陷区以及第二压型沉陷区的转折区域均设置有过渡圆角。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第一散热孔区以及第二散热区内均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且分布密度各异。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散热孔在第一散热孔区内以线性阵列形态进行分布。散热孔在第二散热区内以矩形阵列形态进行分布。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黏附滤尘网的方式可有效地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散热孔而进入到车灯控制模块的内部,进而防止元器件受到污染,且操作工艺简单,便于进行具体施工。另外,还综合散热效率以及过滤性能两方面考虑,对滤尘网的具体目数进行了限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中上壳体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中上壳体的仰视图(附有滤尘网)。图4是本技术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中上壳体的仰视图(未附有滤尘网)。1-上壳体;11-第一散热孔区;12-第二散热孔区;13-第一压型沉陷区;131-过渡圆角;14-第二压型沉陷区;15-环形容胶槽;2-下壳体;3-滤尘网。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沿着上下方向依序布置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构成。图2示出了本技术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中上壳体的主视图,出于提高散热效率方面考虑,在上壳体1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区11和第二散热孔区12,且正对应于控制元器件(如图4中所示)。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该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还额外设置有滤尘网3,均黏附于上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完全遮盖上述第一散热孔区11以及第二散热孔区12,在上述第一散热孔区11以及第二散热区12内均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如图3中所示),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对灰尘进行过滤,防止外部灰尘通过散热孔而进入到车灯控制模块的内部,防止其内元器件受到污染。另外,上述技术方案的操作工艺简单,便于进行具体施工。在此需要注意一点,车灯车灯控制模块在长时间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其内腔温度升高,为此,需选用耐高温的黏合剂用来固定上述滤尘网3。经过长期的实验结果验证,上述滤尘网3的疏密度宜控制在200-300目,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具有较好的滤尘性能,以对其内腔元器件形成可靠保护,且对其散热效率有着相对较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当采用平面贴附的方式对滤尘网3进行固定时,需要求第一散热孔区11以及第二散热孔区12自身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以确保贴附的牢靠性和表面美观性,从而变向地提高了上壳体1的制造精度高度,增加了成型困难度。为此,可以在上述上壳体1的左、右侧均设置有第一压型沉陷区13和第二压型沉陷区14。第一散热孔区11即布置于第一压型沉陷区13的底壁上。第二散热孔区12即布置于第二压型沉陷区14的底壁上(如图4中所示)。滤尘网3沿着第一压型沉陷区13和第二压型沉陷区14的周缘贴合即可。为了提高滤尘网与上壳体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后期发生脱离现象,还可以围绕上述第一压型沉陷区13以及第二压型沉陷区14的周缘均开设有环形容胶槽15(如图4中所示),以用来容纳耐高温黏合剂。出于降低成型困难度,确保上壳体1的成型质量方面考虑,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压型沉陷区13的转折区域均宜设置有过渡圆角131,且其半径值不小于0.8倍上壳体的壁厚(如图4中所示)。出于相同目的考虑,上述第二压型沉陷区14亦参照上述第一压型沉陷区13进行设置。一般来说,在保护壳前期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其内腔各控制元器件的体积、发热量等因素来具体确定布置上述第一散热孔区11以及第二散热区12内散热孔的分布密度大小。更为具体的为:在发热量较小的区域,散热孔以线性阵列的形态进行分布即可;而在发热量较大的区域,散热孔优选以矩形阵列的形态进行分布(如图3、4中所示),从而尽可能地确保热量的散失速度。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区和第二散热孔区;还包括滤尘网,其均黏附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上,且完全遮盖所述第一散热孔区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孔区;所述滤尘网的目数控制在200-300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区和第二散热孔区;还包括滤尘网,其均黏附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上,且完全遮盖所述第一散热孔区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孔区;所述滤尘网的目数控制在200-300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侧均设置有第一压型沉陷区和第二压型沉陷区;所述第一散热孔区即布置于所述第一压型沉陷区的底壁上;所述第二散热孔区即布置于所述第二压型沉陷区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防尘功能的拖车车灯控制模块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裕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吉山津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