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8的大小槽定子冲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27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4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8的大小槽定子冲片,属于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领域,解决降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杂散损耗、降低电机的温升和噪声、提高电机效率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根据电机级数在所述基片的圆环面上沿基片的圆周方向辐射状均匀布置有至少六组用于放置铜线的定子槽组,每一组所述定子槽组中每极每相槽数为8,定子槽组包括大定子槽、中定子槽和小定子槽,小定子槽的面积是大定子槽面积的80%~95%,中定子槽的面积介于大定子槽和小定子槽面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定子槽组中大定子槽、中定子槽和小定子槽的槽形分布,可以使槽利用率大大提高,改善定子冲片轭部磁密的分配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8的大小槽定子冲片
本技术属于三相异步电动机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8的大小槽定子冲片。
技术介绍
三相异步电动机包含有五大损耗,即定子铜耗、转子铜耗、铁心损耗、机械耗和杂散损耗。为了使电机效率达到高效、超高效、超超高效等不同等级,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各项损耗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和判断,采取对应措施降低损耗。定子线圈采用不等匝低谐波绕组形式,不仅可使绕组的实际电阻降低,达到降低定子铜耗的目的,而且对不同匝数的谐波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从而有效的降低电机由于谐波产生的杂散损耗。面对每线圈匝数的不同数值,定子冲片的同一槽形会引起不同槽满率。由此,大小槽冲片设计应运而生。一方面为了优化嵌线工艺性,使各槽内的槽满率基本一致,有效的提高嵌线质量;另一方面同一冲片大小槽对应不同轭部尺寸对于降低电机杂散损耗和电机温升、降低噪声等,通过精确设计及试验需要进一步细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开发和提高现有定子冲片槽形设计的技术水平,有效的降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杂散损耗,降低电机的温升和噪声,提高电机效率。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8的大小槽定子冲片,它包括圆环形状的基片(1),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机级数在所述基片(1)的圆环面上沿基片(1)的圆周方向辐射状均匀布置有至少六组用于放置铜线的定子槽组(2),每一组所述定子槽组(2)中每极每相槽数为8,定子槽组(2)包括大定子槽(26)和小定子槽(25),小定子槽(25)的面积是大定子槽(26)面积的80%~95%,相邻大定子槽(26)和小定子槽(25)之间的圆心角均相等,定子槽组(2)中大定子槽(26)和小定子槽(25)槽形分布为下述槽形分布形式中的一种或两种:/n1)、两个大定子槽(26)设置于定子槽组(2)的中部,两个大定子槽(2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8的大小槽定子冲片,它包括圆环形状的基片(1),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机级数在所述基片(1)的圆环面上沿基片(1)的圆周方向辐射状均匀布置有至少六组用于放置铜线的定子槽组(2),每一组所述定子槽组(2)中每极每相槽数为8,定子槽组(2)包括大定子槽(26)和小定子槽(25),小定子槽(25)的面积是大定子槽(26)面积的80%~95%,相邻大定子槽(26)和小定子槽(25)之间的圆心角均相等,定子槽组(2)中大定子槽(26)和小定子槽(25)槽形分布为下述槽形分布形式中的一种或两种:
1)、两个大定子槽(26)设置于定子槽组(2)的中部,两个大定子槽(2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小定子槽(25),大定子槽(26)两侧的小定子槽(25)关于两个大定子槽(26)的中线对称设置;
2)、四个大定子槽(26)设置于定子槽组(2)的中部,四个大定子槽(2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小定子槽(25),四个大定子槽(26)一侧的两个小定子槽(25)与四个大定子槽(26)另一侧的两个小定子槽(25)关于四个大定子槽(26)的中线对称设置;
3)、六个大定子槽(26)设置于定子槽组(2)的中部,六个大定子槽(2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小定子槽(25),两个小定子槽(25)关于六个大定子槽(26)的中线对称设置;
所述大定子槽(26)或者小定子槽(25)均包括长方形槽(21)、第一等腰梯形槽(22)、第二等腰梯形槽(23)和半圆形槽(24),靠近基片(1)内圆面的一端设置为长方形槽(21),长方形槽(21)的宽度为2.5~4.2mm,长方形槽(21)的高度为0.9~2.0mm;所述第二等腰梯形槽(23)设置于第一等腰梯形槽(22)的远离圆心一端,第一等腰梯形槽(22)的上底边与所述长方形槽(21)的长边共线,第一等腰梯形槽(22)的下底边与第二等腰梯形槽(23)的上底边共线,第一等腰梯形槽(22)下底边的宽度为5~10mm,第一等腰梯形槽(22)的斜边与下底边之间的夹角为20°~30°,第二等腰梯形槽(23)下底边的宽度为8~15mm,第二等腰梯形槽(23)的高度为12~40mm;所述半圆形槽(24)设置于第二等腰梯形槽(23)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泽永马利亚吴栋民裴良裕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