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的
,尤其提供一种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电路板以及设于外壳端部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安装在外壳的端部时还需要将连接器上的电源线与外壳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往往在该接线器的多个端口处分别焊接有连接线,并用胶密封的方式固定连接线,接着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多根连接线分别焊接至与电子设备内电路板的接线端端口,而为了保证将连接线焊接至对应的端口处,焊接时往往需要鉴别连接线的颜色,焊接难度高,操作错误的风险高,从而导致产品的报废率高,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组装时接线出错率高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路连接结结构,包括用于实现电路板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的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质板和连接所述硬质板的柔性板,所述硬质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 ...
【技术保护点】
1.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电路板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的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质板和连接所述硬质板的柔性板,所述硬质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的第一电连接部,所述柔性板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别与各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柔性板上设置有多个分别用于实现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各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电性连接的连接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电路板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的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质板和连接所述硬质板的柔性板,所述硬质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的第一电连接部,所述柔性板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别与各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柔性板上设置有多个分别用于实现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各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之间的电性连接的连接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为内部覆盖有导电层以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接线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各第二电连接部为内部覆盖有导电层以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口端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各第二电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柔性板上以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口端电性连接的导电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上对应各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一焊接盘,所述柔性板对应各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焊接盘,各所述第一焊接盘与各所述第二焊接盘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线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为印刷电路板,多个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关于所述硬质板的中心对称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在所述软硬结合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良,兰昱旻,陈诗和,
申请(专利权)人: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