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17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所述背板上设有光反射膜;所述光反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POE层、第一阻水层、PET层、结构层、第二阻水层及AL层,光反射膜通过POE层直接粘贴在对应的焊带或背板上;所述结构层上表面并排设有多个角状凸棱,所述角状凸棱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电池片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凸棱角度大于90°;所述第二阻水层和AL层与凸棱结构相匹配并覆与其上;所述结构层上表面凸棱两侧边缘处还设有两块对称的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与结构层上表面之间呈钝角、以确保射入背板的光线能反射到电池片上。其结构设置更合理,安装工艺简单方便,更具实用性,且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减少焊带对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在不增加光伏组件的电学损失的同时降低光伏组件的光学损失。研究人员在焊带表面设计出锯齿形微结构,并通过优化焊带的表面结构运用全反射的原理来增加光伏组件中电池片受光的总量。但贴膜工艺比较复杂,且在贴膜过程中易出现滑移、脱落等异常情况。且通过在焊带上进行贴膜,由于焊带面积有限,利用焊带部位的太阳光最多能提升2%左右的输出功率,面积较大的电池片间隙区域的太阳光得不到有效地利用。为了更多的提升输出功率,申请号为201822244771.1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组件通过在电池片纵向及横向间隙对应的背板上设置光反射膜,使得位于电池片间隙处的太阳光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而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该结构中,仅仅是在背板上贴条带状的光反射膜,就其功能而言,其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背板上做图层实现光反射的原理相同,无法实现定向反射,增强效果有限;而就其实现工艺而言,网格状贴膜工艺实现难度高,与效益不成正比,不具实际生产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上设有光反射膜;所述光反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POE层(7)、第一阻水层(71)、PET层(72)、结构层(73)、第二阻水层(74)及AL层(75),光反射膜通过POE层直接粘贴在对应的焊带(6)或背板(5)上;所述结构层(73)上表面并排设有多个角状凸棱,所述角状凸棱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电池片(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凸棱角度大于90°;所述第二阻水层(74)和AL层(75)与凸棱结构相匹配并覆与其上;所述结构层(73)上表面凸棱两侧边缘处还设有两块对称的反光板(76),所述反光板与结构层上表面之间呈钝角、以确保射入背板的光线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上设有光反射膜;所述光反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POE层(7)、第一阻水层(71)、PET层(72)、结构层(73)、第二阻水层(74)及AL层(75),光反射膜通过POE层直接粘贴在对应的焊带(6)或背板(5)上;所述结构层(73)上表面并排设有多个角状凸棱,所述角状凸棱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电池片(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凸棱角度大于90°;所述第二阻水层(74)和AL层(75)与凸棱结构相匹配并覆与其上;所述结构层(73)上表面凸棱两侧边缘处还设有两块对称的反光板(76),所述反光板与结构层上表面之间呈钝角、以确保射入背板的光线能反射到电池片上;所述背板为复合型基本、涂布型基板、复合涂布型基板或多层共挤型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5)为复合型基板时,包括依次设置的PE/PP层、PET层和PVDF/PVF层;所述PE/PP层上贴光反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组件增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美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伯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