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50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柱密封装置。立柱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内缸体,内缸体包括第一抵接端、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一嵌设板,第一抵接板抵接在第一抵接端的端面上,第一嵌设板从第一抵接端延伸嵌设进内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第一密封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限定出第一密封槽;第一嵌设板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的槽壁与第一抵接板上背向内缸体的表面限定出第三凸块,第三凸块密封填充在第一密封槽,第一凸块密封填充在第二密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立柱密封装置,提高了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灰尘等进入密封部位,防止了污染立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压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立柱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高效自动化采煤技术和矿井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大采高液压支架技术在不断发展更新,但因采煤工作面工况复杂,大采高液压支架因摩擦、磨损、腐蚀等多种不利因素,存在密封失效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支架上最典型和重要的密封是立柱密封,立柱连接液压支架和顶梁,其密封可靠性是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立柱一般包括活塞杆以及可伸缩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缸体。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活塞杆与缸体之间采用聚氨酯质Y型密封圈作为主密封环的复合密封,随着系统内部压力的增大,聚氨酯质Y型密封圈接触应力不断增大,使得密封界面处压力梯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密封性能逐渐减弱,水、灰尘等进入密封部位后,严重腐蚀密封面,造成密封失效,污染立柱。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立柱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灰尘等进入密封部位,防止污染立柱。本技术提供的立柱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可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内缸体,所述内缸体包括第一抵接端,还包括: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一嵌设板,所述第一抵接板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嵌设板从所述第一抵接端延伸嵌设进所述内缸体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限定出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嵌设板朝向所述活塞杆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上背向所述内缸体的表面限定出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凸块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二密封槽。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槽为闭环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第一密封块为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凸块绕着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周向延伸形成闭环凸块,所述环形凸块嵌设进所述环形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块由聚氨酯制成。可选地,所述立柱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一抵接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缸体的内壁在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嵌设板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倒角与所述第三密封槽相扣接形成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块密封填充在所述密封腔。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板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第一抵接端。可选地,所述立柱密封装置还包括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内缸体外侧的外缸体以及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密封嵌设在所述内缸体与所述外缸体之间。可选地,所述外缸体包括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二导向套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抵接板和第二嵌设板,所述第二抵接板抵接在所述第二抵接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嵌设板从所述第二抵接端延伸嵌设进所述外缸体与所述内缸体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嵌设板上朝向所述活塞杆的一侧还开设有第四密封槽,所述第四密封槽内填充内第四密封块。可选地,所述第四密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密封槽沿着所述第一嵌设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嵌设板上朝向所述内缸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五密封槽,所述第五密封槽内填充有第五密封块。本技术提供的立柱密封装置,第一抵接板抵接在第一抵接端可以在第一导向套与内缸体之间形成初步密封效果,通过第三凸块密封填充在第一密封槽,第一凸块密封填充在第二密封槽,使第一密封块和第一导向套之间形成双侧密封的二次密封效果,避免水、灰尘等进入密封部位,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立柱。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立柱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1、可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塞杆1外侧的内缸体2、第一导向套3、以及第一密封块4。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所述内缸体2包括第一抵接端21,所述第一导向套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板31和第一嵌设板32,所述第一抵接板31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端21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嵌设板32从所述第一抵接端21延伸嵌设进所述内缸体2与所述活塞杆1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块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41和第二凸块42,所述第一凸块41与所述第二凸块42限定出第一密封槽43;所述第一嵌设板32朝向所述活塞杆1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33,所述第二密封槽33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抵接板31上背向所述内缸体2的表面限定出第三凸块34,所述第三凸块34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一密封槽43,所述第一凸块41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二密封槽33。本技术提供的立柱密封装置,第一抵接板31抵接在第一抵接端21可以在第一导向套3与内缸体2之间形成初步密封效果,通过第三凸块34密封填充在第一密封槽43,第一凸块41密封填充在第二密封槽33,使第一密封块4和第一导向套3之间形成双侧密封的二次密封效果,避免水、灰尘等进入密封部位,可以防止污染立柱。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槽33为闭环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第一密封块4为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凸块41绕着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周向延伸形成闭环凸块,所述闭环凸块填充在所述环形槽。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块4沿着环向密封填充在第二密封槽33内,可以沿着活塞杆1与内缸体2周向进行有效地密封。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块4由聚氨酯制成。聚氨酯制成的第一密封块4具有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硬度高、有弹性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加内缸体2与活塞杆1之间的密封效果。较佳地,所述立柱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块5,所述第一抵接端21的端面与所述内缸体2的内壁在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倒角22;所述第一嵌设板32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36,所述第一倒角22与所述第三密封槽36相扣接形成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块5密封填充在所述密封腔。第二密封块5采用与所述密封腔相适配的异形结构填充在密封腔的内部,以在第一导向套3和内缸体2之间实现有效地密封。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过程,所述第一抵接板31通过螺钉6紧固在所述第一抵接端21。本实施例可以实现第一导向套3与内缸体2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增加第一导向套3与内缸体2之间的密封效果。可选地,所述立柱密封装置还包括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内缸体2外侧的外缸体7以及第二导向套71,所述第二导向套71密封嵌设在所述内缸体2与所述外缸体7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可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内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体包括第一抵接端,还包括:/n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一嵌设板,所述第一抵接板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嵌设板从所述第一抵接端延伸嵌设进所述内缸体与所述活塞杆之间;/n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限定出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嵌设板朝向所述活塞杆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上背向所述内缸体的表面限定出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凸块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二密封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可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内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体包括第一抵接端,还包括:
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一嵌设板,所述第一抵接板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嵌设板从所述第一抵接端延伸嵌设进所述内缸体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限定出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嵌设板朝向所述活塞杆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上背向所述内缸体的表面限定出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凸块密封填充在所述第二密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槽为闭环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第一密封块为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凸块绕着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周向延伸形成闭环凸块,所述环形凸块嵌设进所述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由聚氨酯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一抵接端的端面与所述内缸体的内壁在交界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嵌设板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一倒角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哲孙红发原长锁贺安民许联航付照明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