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0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4
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段、轴承室压盖及密封槽;吸入段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腔室,其上端与立式润滑油泵中段底端连通,其底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有密封槽,轴承室压盖中间位置由下至上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及轴承室密封圈,轴承室压盖封闭吸入段时,轴承室密封圈与圆柱滚子轴承插入密封槽内与密封槽内壁贴合,密封槽顶端与叶轮挡套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叶轮挡套套于轴承外,叶轮挡套下端高于轴承下端,叶轮挡套下端及轴承下端由立式润滑油泵底端伸入至密封槽内,使轴承室密封圈套于叶轮挡套下端侧壁外,圆柱滚子轴承套于轴承下端侧壁外,轴承室密封圈与叶轮挡套之间具有间隙。结构简单,有效消除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泵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
技术介绍
因为结构的原因,有些大流量、上出口的立式离心油泵的转子部件轴向没有固定,泵正常工作时转子通过平衡板和平衡鼓配合产生的向上的推力,使整个转子部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保证转子长时间的平稳运转。转子径向力由上、下两个圆柱滚子轴承承受。但是这种结构在启泵和停泵的一瞬间,转子部件都有一个立即上升和下降的动作,容易产生冲击和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方案: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包括吸入段、轴承室压盖及密封槽;吸入段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腔室,其上端与立式润滑油泵中段底端连通,其底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有密封槽,轴承室压盖中间位置由下至上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及轴承室密封圈,轴承室压盖封闭吸入段时,轴承室密封圈与圆柱滚子轴承插入密封槽内与密封槽内壁贴合,密封槽顶端与叶轮挡套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叶轮挡套套于泵轴外,叶轮挡套下端高于泵轴下端,叶轮挡套下端及泵轴下端由立式润滑油泵底端伸入至密封槽内,使轴承室密封圈套于叶轮挡套下端侧壁外,圆柱滚子轴承套于泵轴下端侧壁外,轴承室密封圈与叶轮挡套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叶轮挡套与轴承室密封圈之间的单边间隙为0.1mm。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底端开设螺孔,轴承室压盖边缘开设相应的螺孔,螺钉螺入螺孔内使轴承室压盖与密封槽相互连接固定。在常用的立式润滑油泵的下轴承部位增设压力缓冲轴承室,由吸入段、轴承室密封圈、轴承室压盖等部份组成。原理是通过合理地匹配叶轮挡套与轴承室铜密封圈之间的间隙(参照泵的密封环间隙标准,取最小值,单边间隙控制在0.1mm),让吸入段、轴承室铜密封圈、轴承室压盖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这个空间充满了润滑油,泵启动或停止过程中,泵轴下端部在这个密闭空间中做活塞运动,尽管运动幅度很小,但是产生的阻尼作用的方向,与转子部件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是相反的,能够有效地消除冲击,让泵能平稳的启动或停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原理简单,在原立式润滑油泵的基础上容易改造实现。使立式润滑油泵能够启、停平稳,做到长时间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衡板;2.平衡鼓;3.泵轴;4.泵出口;5.叶轮;6.吸入段;7.轴承室密封圈;8.圆柱滚子轴承;9.轴承室压盖;10.叶轮挡套;11.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包括吸入段6、轴承室压盖9及密封槽;吸入段6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腔室,其上端与立式润滑油泵中段底端连通,其底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有密封槽11,轴承室压盖9端面中间位置由下至上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8及轴承室密封圈7,轴承室压盖9封闭吸入段6时,轴承室密封圈7与圆柱滚子轴承8插入密封槽11内与密封槽11内壁贴合,密封槽11顶端与叶轮挡套10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叶轮挡套10套于泵轴3外,叶轮挡套10下端高于泵轴3下端,叶轮挡套10下端及泵轴3下端由立式润滑油泵底端伸入至密封槽11内,使轴承室密封圈7套于叶轮挡套10下端侧壁外,圆柱滚子轴承8套于泵轴3下端侧壁外,轴承室密封圈7与叶轮挡套10之间具有间隙。叶轮挡套10与轴承室密封圈7之间的单边间隙为0.1mm。密封槽11底端开设螺孔,轴承室压盖9边缘开设相应的螺孔,螺钉螺入螺孔内使轴承室压盖9与密封槽11相互连接固定。本技术适用于大流量、泵出口4在上半部的立式离心油泵,在常用的立式润滑油泵的下轴承部位增设压力缓冲轴承室,通过合理地匹配叶轮挡套10与轴承室密封圈7之间的间隙(参照泵的密封环间隙标准,取最小值,单边间隙控制在0.1mm),让吸入段6、轴承室密封圈7、轴承室压盖9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这个空间充满了润滑油,泵正常工作时泵轴3通过平衡板1和平衡鼓2配合产生的向上的推力,使整个泵轴3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保证泵轴3长时间的平稳运转,在启泵和停泵的一瞬间,泵轴3都有一个立即上升和下降的动作,泵轴3下端部在这个密闭空间中做活塞运动,尽管运动幅度很小,但是产生的阻尼作用的方向,与泵轴3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是相反的,能够有效地消除冲击,让泵能平稳的启动或停止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段、轴承室压盖及密封槽;吸入段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腔室,其上端与立式润滑油泵中段底端连通,其底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有密封槽,轴承室压盖中间位置由下至上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及轴承室密封圈,轴承室压盖封闭吸入段时,轴承室密封圈与圆柱滚子轴承插入密封槽内与密封槽内壁贴合,密封槽顶端与叶轮挡套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叶轮挡套套于轴承外,叶轮挡套下端高于轴承下端,叶轮挡套下端及轴承下端由立式润滑油泵底端伸入至密封槽内,使轴承室密封圈套于叶轮挡套下端侧壁外,圆柱滚子轴承套于轴承下端侧壁外,轴承室密封圈与叶轮挡套之间具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润滑油泵压力缓冲轴承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段、轴承室压盖及密封槽;吸入段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腔室,其上端与立式润滑油泵中段底端连通,其底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有密封槽,轴承室压盖中间位置由下至上设置有圆柱滚子轴承及轴承室密封圈,轴承室压盖封闭吸入段时,轴承室密封圈与圆柱滚子轴承插入密封槽内与密封槽内壁贴合,密封槽顶端与叶轮挡套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叶轮挡套套于轴承外,叶轮挡套下端高于轴承下端,叶轮挡套下端及轴承下端由立式润滑油泵底端伸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大庆江桥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胜达泵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