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锦明专利>正文

一种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9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由塔身,与塔身上部连接的风筒,以及与塔身底部连接的储水盆组成;所述风筒内安装有风机和马达装置,塔体内设有中心喉以及与其连接的播水装置,在播水装置下方布置有填料;所述塔身是由玻璃纤维侧板围接而成的多边形棱柱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改变了传统冷却塔的塔体结构,省去了原有的方形逆流式冷却塔中的钢架结构,节省大量钢材和连接用的螺钉、螺丝等零件。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组装简单,运输方便,可以大大缩短组装时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设备,特别是一种逆流式冷却塔的塔体结构。背暈技术传统的方形逆流式冷却塔普遍采用由金属钢架搭建而成的塔体结构,再 在金属钢架体外包围一层玻璃纤维板。尽管这种结构的塔体已经被行业内普 遍使用,但是该塔体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制作塔体的钢架体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材料,而且随着冷却塔体 积的增大,其所使用的钢材也越多。在其钢架体两侧的玻璃纤维板为单层纤 维板,该玻璃纤维板通过自攻螺丝固定于钢架体的两侧,起到装饰和密封塔 体的作用,其自身并不承载塔体的重量;而且,自攻螺丝会破坏钢架表面的银锌层,容易引起腐蚀。由于冷却塔工作时,塔体内有大量的水汽通过,钢 架体长期暴露在该环境中,容易被冷却水侵蚀,导致生锈等。而且,单层玻 璃纤维板的内侧表面较粗糙,也容易滋生细菌或微生物等。传统的方形(四边形)逆流冷却塔在多组拼装使用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塔体由于两侧进风口被遮挡,导致塔体原有的进风面积减少(50%),为了 保证冷却塔具有充足的进风面积,传统的方法是将塔体另外两侧面的进风口 增大,因此导致改进后的塔体高度增加,体积增大,稳定性降低。按照逆流式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在冷却塔热交换过程中,气流的流向是 从塔体底部的进风口入风,经过填料层(气流与填料层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由风筒输出。传统的方形(四边形)冷却塔在热交换过程中,由于底部进风 口与塔体中心的距离不等,其塔体侧面进风口的中间部分距离塔体中心较 近,而转角处(即两侧面交接部分)距离塔体中心较远,因此导致上述两处 进风口的气流大小不同。通常转角处的气流较弱,如果要求转角处具有足够 强的气流,就要增大风机和马达的运转负荷。于1994年9月21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CN2177926Y,公开了--种超低噪声组合型逆流玻璃钢冷却塔,虽然其中公开八边形的塔体结构,但 是其塔体分为上、下塔体,在上、下塔体之间设置进风屏,而且其进风屏凸 出于上、下塔体,上、下塔体和进风屏分别形成内八边形结构和外八边形结 构。其缺陷在于,塔体的组成部件较多,完成塔体的组装时间也较长。纵上所述,传统的方形逆流式冷却塔通常需要耗费大量钢材制造塔体的 钢架,使用大量的螺钉或螺丝固定和连接玻璃纤维板,完全组装一座这样的 冷却塔,不仅组装困难,而且加工制作成本很高,运输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多边形逆流式冷 却塔。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 所述塔体由塔身,与塔身上部连接的风筒,以及与塔身底部连接的储水盆组 成;所述风筒内安装有风机和马达装置,塔体内设有中心喉以及与其连接的 播水装置,在播水装置下方布置有填料;所述塔身是由玻璃纤维侧板围接而 成的多边形棱柱结构。上述中心喉的上部通过支撑架与其上方的马达安装架连接,所述马达安装架的两端固定于风筒两侧的凹槽内。所述马达安装于风机的下方。上述播水装置包括一T形分水管,以及与其连接的布水管,所述T形分水管的两端固定于塔身的侧板内壁上,其进水口与中心喉连接。本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由塔身,与塔身上部连接的风筒,以及与塔身底部连接的储水盆组成;所述风筒内安装有风机和马达装置,塔体内设有中心喉以及与其连接的播水装置,在播水装置下方布置有填料;所述塔身是由玻璃纤维侧板 围接而成的多边形棱柱结构;所述中心喉的上部通过支撑架与其上方的马达 安装架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风机和马达装置的重量;所述马达安装架的两端 固定于风筒的两侧,用于固定所述风机和马达装置的水平位置;所述填料放 置在填料支架上,所述填料支架的底部通过斜撑支撑,填料支架的外端与玻 璃纤维侧板连接。上述玻璃纤维侧板的上部由两层玻璃纤维板粘合而成,其外层为具有连 续的凹凸结构的板体,内层为平板。上述玻璃纤维侧板的下部设有进风窗口,该进风窗口的出口处设有斜向 下延伸的挡板。上述塔身可以是六边形棱柱,或八边形棱柱,或十六边形棱柱。所述多 边形棱柱的侧面体数目随冷却塔的增大而增加。上述所述填料支架底部的斜撑上端与填料支架连接,下端与中心喉或储 水盆底部连接。与传统的逆流式冷却塔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本技术的塔身完全由玻璃纤维侧板围接而成,完全省去了传统冷却塔中的钢架体结构,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降低制作成本, 而且由于玻璃纤维具有更强的抗腐蚀性,不会被冷却水侵蚀。(2) 玻璃纤维侧板的上部是由两层玻璃纤维板粘合而成,其外层为具 有连续的凹凸结构的板体,内为平板,具有较强的硬度和承载能力,质量较 金属钢架轻,减少了整个冷却塔塔体的重量,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该玻璃纤 维侧板的内、外两侧表面均为光滑面,不易滋生细菌或微生物,方便清洗。 玻璃纤维侧板的下部设有进风窗口,该进风窗口的出口处设有斜向下延伸的 挡板,该挡板可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入塔体内,抑制塔体内生长 青苔,防止杂物掉落塔体内等,还可以引导气流自下而上进入塔体,使空气 流通更加通畅。(3) 本技术的塔体可以根据需要制造成任意的多边形棱柱结构, 例如六边形棱柱、八边形棱柱或十六边形棱柱,多边形棱柱的侧面体数目随 冷却塔的体积增大而增加。棱柱的数量越多,其受力越强;而且采用多棱柱 的大型冷却塔,其每块侧板的面积不会太大,便于运输和搬运。这种多边形 棱柱结构的优点在于,①便于逆流式冷却塔的组合拼装,当多组冷却塔拼 装在一起时,由于中间塔体被遮挡的进风口面积减少,例如,八边形冷却塔 拼装时,遮挡其中两个侧面的进风口后,还有另外6个侧面(75%的进风口 面积)的进风口可以入风,因此不需要像传统方法一样,增大其他进风口的 面积以弥补减少的入风面积,有利于降低塔体的高度,增加其稳固性。②采 用多边形棱柱结构,可以使塔体底部进风口各处距离塔体中心的距离差距减 小,特别是转角处距离塔体中心的距离,有利于降低风机和马达的运转负荷, 提高冷却效率。③通常冷却塔是被安装在空旷的地方,遇到大风或台风时,传统的方形冷却塔的侧面受风面积较大,因此其风阻也较大;而本技术所述多边形棱柱的塔体结构的侧面受风面积较小,因此可以减小风阻,承受 更大风的袭击。而且隨着冷却塔侧面数目的增多,上述效果也更明显。(4) 本技术所述塔体结构采用合理的力学分配结构,将塔体(包 括塔体顶部的风机和马达)的重量分布在中心喉以及玻璃纤维侧板上;同时, 利用填料支架与侧板的连接结构,使整个塔体的横向结构更加稳固。通过上 述结构使塔体均衡受力,并且省去了传统的钢架体,简化了冷却塔的塔体结构。(5) 与
技术介绍
中所述专利CN2177926Y相比,本技术的塔身采 用由玻璃纤维侧板围接而成的多边形棱柱结构,省去了传统冷却塔的钢架结 构,减少了冷却塔的组装部件数目,使其结构更简单,组装更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冷却塔的塔体结构,省去了原有的方 形逆流式冷却塔中的钢架结构,节省大量钢材和连接用的螺钉、螺丝等零件。 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组装简单,运输方便,可以大大縮短组装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所述塔体的俯视图;图2(b)、 2(c)为图2(a)中局部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边形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由塔身(11),与塔身上部连接的风筒(12),以及与塔身底部连接的储水盆(13)组成;所述风筒(12)内安装有风机和马达装置,塔体(1)内设有中心喉(15)以及与其连接的播水装置,在播水装置下方布置有填料(14);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11)是由玻璃纤维侧板(111)围接而成的多边形棱柱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锦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