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28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该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筒;阀座,位于泄压筒的内壁;第一流道,位于阀座上,一端与泄压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的外壁;第二流道,位于阀座上,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的外壁;阀芯杆,可移动地插装在第一流道内,阀芯杆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阀芯杆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芯杆隔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当阀芯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拆卸捞砂管柱时,多根捞砂管柱内的高压砂液从捞砂管柱的拼接处喷溅出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修井
,特别涉及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清除油井井筒泥砂施工时通常采用机械捞砂工艺,机械捞砂工艺不需打入洗井液、冲砂液,不需要高压水泵及储水罐等设备,作业时,只需将捞砂管柱下放到井底砂面处,将油井的泥砂装入捞砂管中,然后起出捞砂管柱将泥砂带至地面,即可完成捞砂工艺。然而,完成井下捞砂作业后,捞砂管柱内会存有较高压力,使用时捞砂管柱时通常是将多根捞砂管柱的首尾拼接在一起,因此在拆卸多根捞砂管柱时,捞砂管柱内的高压砂液就会从捞砂管柱的拼接处喷溅出来,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操作人员受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能避免拆卸捞砂管柱时,多根捞砂管柱内的高压砂液从捞砂管柱的拼接处喷溅出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所述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筒;阀座,位于所述泄压筒的内壁;第一流道,位于所述阀座上,一端与所述泄压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筒的外壁;第二流道,位于所述阀座上,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筒的外壁;阀芯杆,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阀芯杆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所述阀芯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杆隔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当所述阀芯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与所述泄压筒的内腔连通的引流道和与所述泄压筒的外壁连通的插装道,所述引流道与所述插装道的连接处的内壁面为第一锥面,从所述引流道至所述插装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锥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阀芯杆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锥面相匹配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插装道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装道的内壁具有内凸缘,所述阀芯杆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凸缘的内径,所述阀芯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内凸缘和所述第一锥面之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为直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呈锐角布置。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芯杆与所述第一流道螺纹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芯杆的另一端具有操控孔,所述操控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座呈台体状,所述阀座的大端与所述泄压筒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阀座的小端的端面。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泄压筒的一端具有内螺纹,所述泄压筒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阀芯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均设有电镀层。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泄压筒具有壁厚胀大区,所述泄压筒的壁厚胀大区位于所述泄压筒的中部,所述泄压筒的壁厚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泄压筒的两端可分别与两个捞砂管柱连接,以便于捞砂管柱内的高压砂液流入泄压筒,阀座上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泄压筒的内腔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的外壁,且第二流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的外壁。同时阀芯杆可移动地插装在第一流道内,且阀芯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阀芯杆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芯杆隔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当阀芯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使用泄压装置泄压时,将阀芯杆沿第一流道滑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从而使得泄压筒的内腔中的高压砂液可以依次顺着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出泄压筒,完成泄压目的。这样在拆卸捞砂管柱时,捞砂管柱内就不会有高压砂液从捞砂管柱的拼接处喷溅出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泄压筒,2-阀座,21-第一流道,211-引流道,212-插装道,213-第一锥面,22-第二流道,23-内凸缘,3-阀芯杆,31-第二锥面,32-操控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机械捞砂作业时,一般需要使用30多根的捞砂管柱,捞砂前将30多根的捞砂管柱首尾拼接在一起,然后从井口下放至捞砂位置进行捞砂作业。当捞砂作业完成后,起出多根拼接在一起的捞砂管柱,卸开多根捞砂管柱,将捞砂管柱的泥砂清除出来。因为在捞砂过程中,捞砂管柱内积存了一定的压力,在拆卸拼接在一起的捞砂管柱时,捞砂管柱内腔的高压砂液就会从捞砂管柱的拼接处喷溅出来,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操作人员受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在拆卸捞砂管柱前,先将捞砂管柱连接处的压力泄掉,以消除机械捞砂工艺中的安全隐患。图1是本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筒1、阀座2、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和阀芯杆3。阀座2位于泄压筒1的内壁,第一流道21位于阀座2上,第一流道21的一端与泄压筒1的内腔连通,第一流道21的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1的外壁,第二流道22位于阀座2上,第二流道22的一端与第一流道21连通,第二流道22的一端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1的外壁。阀芯杆3可移动地插装在第一流道21内,阀芯杆3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阀芯杆3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芯杆3隔断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当阀芯杆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连通。本技术实施例中泄压筒的两端可分别与两个捞砂管柱连接,以便于捞砂管柱内的高压砂液流入泄压筒,阀座上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泄压筒的内腔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的外壁,且第二流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泄压筒的外壁。同时阀芯杆可移动地插装在第一流道内,且阀芯杆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阀芯杆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芯杆隔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当阀芯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使用泄压装置泄压时,将阀芯杆沿第一流道滑动至第二位置,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包括:/n泄压筒(1);/n阀座(2),位于所述泄压筒(1)的内壁;/n第一流道(21),位于所述阀座(2)上,一端与所述泄压筒(1)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筒(1)的外壁;/n第二流道(22),位于所述阀座(2)上,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2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筒(1)的外壁;/n阀芯杆(3),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流道(21)内,所述阀芯杆(3)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所述阀芯杆(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杆(3)隔断所述第一流道(21)和所述第二流道(22),当所述阀芯杆(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21)和所述第二流道(2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包括:
泄压筒(1);
阀座(2),位于所述泄压筒(1)的内壁;
第一流道(21),位于所述阀座(2)上,一端与所述泄压筒(1)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筒(1)的外壁;
第二流道(22),位于所述阀座(2)上,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2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泄压筒(1)的外壁;
阀芯杆(3),可移动地插装在所述第一流道(21)内,所述阀芯杆(3)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当所述阀芯杆(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杆(3)隔断所述第一流道(21)和所述第二流道(22),当所述阀芯杆(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21)和所述第二流道(2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1)包括与所述泄压筒(1)的内腔连通的引流道(211)和与所述泄压筒(1)的外壁连通的插装道(212),所述引流道(211)与所述插装道(212)的连接处的内壁面为第一锥面(213),从所述引流道(211)至所述插装道(21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锥面(213)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阀芯杆(3)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锥面(213)相匹配的第二锥面(31),所述第二流道(22)的一端与所述插装道(2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砂管柱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道(212)的内壁具有内凸缘(23),所述阀芯杆(3)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伦薛琦李进光倪善鑫韩永海初柄军张文超李海军钱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