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紧凑型空间传输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0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工业换热器技术领域,是将密集的金属传输棒、板、贯穿空气侧和烟气侧的间壁,利用冷、热温差,通过金属传输棒、板传输热量,具有管式对流换热和热管式的空间传热的特点,可用于高达600℃以上的高温气体预热。它可提高空气侧和烟气侧的传热系数,综合传热系数达80-100W/m↑[2]℃,单位体积传热面积达100-200m↑[2]/m↑[3],该换热器还具有结构简单,不积灰,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烟气余热回收和空气预热装置。(*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换热器
工业换热器是用以回收烟气余热来加热助燃空气的,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技术措施。研究高效、长寿、结构紧凑的换热器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常用的换热器,多属于间壁式换热器,它靠间壁来传输热量,因此,受到间壁的面积,形状和材质的限制,而影响其热量传输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地发挥空间传输热量的优势,难以获得结构紧凑,热效率高的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属于空间传输式的,在烟气侧的空间吸收热量后,通过导热能力很强的热管,穿过间壁,将其热量释放于空气侧的空间,该换热器能够充分发挥空间传输热量的优势,但是,热管式换热器受管材质所限,多数用于300℃以下的低温空气预热,因而,它已不能适应烟气预热回收率越来越高,已由40%提高至90%的热回收率的需要,预热温度也超过300℃,而达到600℃以上。因此,必须开发高效,高温、长寿,结构紧凑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应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传输棒、板,采用密集排列方式,将其穿过空气侧和烟气侧的间壁,金属传输棒、板将烟气侧空间的热量吸收后,通过金属传输棒、板的传输,将热量输送至空气侧空间,通过对流,导热和辐射传热方式将其热量释放出来预热空气,达到充分地利用空间传输热量的能力,扩大了传热面积,提高了传热效率,增加烟气余热利用率以及提高空气预热温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见图1,图2,金属传输棒、板(1)密集排列,贯穿呈矩形断面的风管(7)和烟气管道(8),风管和烟道的间壁(2),上风管(3)下风箱(4),进风口(5),出风口(6),烟道壁(9)烟气入口(10),烟气出口(11)。金属传热器件包括密集排布的传热的金属传输棒,风管和烟气通道为金属壳体,金属传热棒贯穿空气侧和烟气侧的风管和烟气通道的间壁,完成主要的传热量,冷风管和烟气通道的间壁间隔冷和热的空间,兼有传热作用。金属传输棒直径为2-30mm,长度为风管和烟气通道宽度之和,风管截面以控制空气流速4-12m/s来确定,烟气通道截面以控制烟气流速1-4m/s来确定,金属传输棒、板的排布间距为2-20mm,金属棒、板在风管和热风烟道的充满度为30-80%,金属传输棒、板和风管的材质为耐热钢,不锈钢、优质碳钢、铜及其铜合金,也可用耐火材料、陶瓷材料等。换热器中的风管和烟道的数量是以控制其相应的流速,传热所需面积,传热量来确定,风管和烟道的间隔分布按3-12对的风管和烟道构成换热单元构件,其中靠近烟道壁的其烟气通道为其内部烟气通道宽度的0.5倍,根据传热面积要求,可由2-4个换热单元构件组合成完整的换热器。换热单元构件高度按实际要求确定,换热单元构件是由一定数量的风管,烟气通道间壁和烟道壁,密集排布的贯穿风管和热风烟道的金属传输棒、板构成。风管宽度为40-120mm,长度为100-800mm,间壁厚度为2-12mm。本专利技术为防止金属传输棒,板的热膨胀变形,影响金属传输棒,板与间壁的连接部份的密闭性,采取在热风通道内,预留金属传输棒,板的间距的措施。因此,金属传输棒,板与烟道壁也预留一定的间距,其距高应依热风温度和金属棒的线膨胀度而定。本专利技术传热的金属传输棒的形状是圆柱状、方柱状、矩形柱状、板状体。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技术方案,金属传输棒直径为6-12mm,其间距为6-12mm,每个风管宽为80-100mm,长为200-400mm,间壁厚度为3-5mm。矩形的风管的角部为园弧形。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传输棒,板与风管和热风通道壁的连接方式为膨胀连接、焊接、铸接、粘结,其中膨胀连接可用套管结构,焊接用电焊,氩弧焊,电渣焊,或用无机高温粘结剂粘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中的管式对流换热器比较,具有密集布置的金属传输棒,板贯穿风管和热风通道的吸热空间和放热空间,其充满度高,因此,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且综合了导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综合传热系数和很大的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其综合传热系数高达80-100w/m2℃,单位体积传热面积达100-200m2/m3,空气预热温度达600℃以上的高温。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风管均为竖直的,间壁也均为垂直面,烟尘不易堵塞烟气通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寿命长,热效率高。本专利技术具有热管式换热器空间传热量大的性能,且可用于高达600℃以上的预热的高温气体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冷热流体通过间壁隔开,金属传输棒,板穿过其冷热风的管,间壁主要作用是起间隔作用,兼有传热的作用,而主要传热是依靠金属传输棒,板来完成,因此,间壁的面积和形状对传热效率影响较小,所以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传输棒,板传热面积大,传热效率高,传输热量大。 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换热器的前视剖面图,图2为换热器的俯视剖面图。图1和图2表示具有2个换热单元构件,按照串联方式联接,该2个换热单元构件如图2所示是并列放置,依靠分别具有180°角的风管的联接管连接,形成串联方式连接的组合式换热器。热风由热风口(10)通过第一个换热单元并列的4个热风通道(8),平行地进入第二个换热单元的并列的4个热风通道,经烟气出口(11)排出的串联方式连接的。如图1所示,空气是流过空气矩形管(7),烟气通过烟气通道(8),其流动过程为空气从风管入口(5)进入风箱(3)通过并列的3个风管(7),进入下风箱(4)和风管出口(6),空气预热后从出口排出。烟气是通过烟气进口,通过4个热风通道,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经过与金属传输棒,板和冷热风管间壁的热风通道换热后,通过烟气排出口排出。附图2所示为二个换热单元构件串联的换热器的俯视剖面图,烟气从烟气入口(10)进入并列的烟气通道(8),其流动方向垂直于金属传输棒、板,与矩形的空气风管(7)平行流动,经过第一个换热单元构件,从4个烟气通道,相应与并列二排各3个矩形风管间壁热面流过,串联流入第二个传热单元构件,经过2排各3个矩形风管,通过烟气通道(8),从烟气出口(11)排出。而空气按与烟气流动的垂直方面先通过进风口和上风箱通过并列的6个风管,进入下风管至风管口,经过第1个和第2个换热单元构件的连接风管再进入第2个换热单元构件的上风箱,经过并联的6个风管,进入下风管,至风管出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金属传输棒直径8mm,长200mm,其棒的间距为8mm;风管壁厚3mm,宽100mm,长300mm,高1000mm,烟道截面宽100mm,长300mm,其风管和烟道各为6个构成一个换热单元构件,其风管和热风通道分为两排布置,每排有3个风管和4个烟气通道,其中靠烟道外壁的烟气通道截面宽各为50mm,总计有2个换热单元构件串联构成完正的换热器。以风管和烟气通道是分别连通的,风管为顺排,金属传输棒为错排布置,其空间充满度为50%,金属传输的数量为1000根/m2,换热器高为1000mm,宽650-700mm,长为800mm×2,金属传输棒与风管的连接方式采用膨胀法连接,烟气进口温度为800℃,烟气量为5000m3/h,空气进口温度为20℃,空气量为4000m3/h,空气预热温度为400-450℃,烟气出口温度为400-450℃。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达199W/m2·℃,综合换热系数达96W/m2/℃,热效率达76%。高效紧凑空间传输式换热器,适用于烟气余热的回收和空气加热的装置,具有结构紧凑,高效,高温和长寿的性能,这种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紧凑式空间传输换热器,包括金属传热器件,进、出风口,上、下风箱,风管,进、出烟气口,烟道,其特征在于密集排布的传热的金属传输棒,贯穿呈矩形断面的风管和烟气通道。金属传输棒,板直径为2-30mm,长度为风管和烟气通道宽度之和,风管截面可以控制空气流速4-12m/s来确定,烟气通道截面的控制烟气流速1-4m/s来确定,金属传输棒,板的排布间距为2-20mm,金属传输棒,板在风管和热风烟道的充满度为30-80%,金属传输棒、板和风管的材质为耐热钢、不锈钢、优质碳钢、铜及其铜合金,耐火材料,陶瓷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皓范光前尹丹模张先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业部节能中心常熟喷嘴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