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建全专利>正文

热交换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9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冷却装置。它是将供热流体通过的排管置于冷却塔内,采用吸收和传递热量良好介质-水作热交换介质,使得水在与排管进行热交换同时,又与冷风热交换得到冷却,从而达到在一个热交换装置中同时实现两种热交换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不宜直接与冷却水接触热流体的热交换冷却。(*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一种热流体热交换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冷却装置。工业生产中,一些与冷却水不宜(能)直接接触热流体的冷却,或是一些不能散失热流体的冷却,常采用排管淋水冷却装置。即以热传导较好材料制成热交换排管(常用的有金属排管),使热流体在排管中流动,大量的热交换冷却水以连续膜层形式或自由淋洒在排管表面与排管热交换,从而使排管中热流体得到冷却。为节约冷却用水,通常将热交换后热水送入冷却塔中冷却回用。这种冷却系统,占地面积大,动力消耗高(需配用二台水泵),造价投资大,运行不经济。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少,动力消耗小,能够在一个装置内同时完成热流体冷却及冷却介质冷却两种热交换过程的热交换冷却装置。技术的基本构思是将热交换排管与冷却塔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得热交换冷却水在与排管热交换同时,自身亦能得到有效冷却。具体说,技术热交换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筒,循环水泵,机力通风装置以及设置在冷却塔筒上部的配水装置和下部的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内配水装置下方设有热交换排管。其工作过程为,热流体在排管中流过,将热量传递给排管,冷却用水由循环水泵从底部的集水池压送至上部的配水装置,冷却水经配水装置源源不断均匀喷洒在下方的排管表面,与排管热交换。与此同时,与排管热交换得热升温的热水在下移过程中,又以水膜形式与塔体外进来的冷风热交换,水膜将热量传递给冷风,生成的湿热空气经风筒排出塔外,经冷却的水滴入塔筒底部的集水池回用。机力通风装置的作用是增加热交换风量,以提高冷却效果。为提高热交换效率,增大热交换接触面积并延长接触时间,使冷却水与热排管,水和空气有良好的热交换作用。技术还可以通过将排管交错设置,排管下方设置淋水填料和/或溅水填料及将排管表面制成凹凸曲面结构(如螺纹、翅片)等措施,来提高热交换率。以下将能体现本技术构思的几个优选(非限定性)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说明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第1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2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参见图1,在冷却塔筒7顶端有机力抽风装置8,以增加交换风量。塔筒内由上而下分别为收水器6(用于分离回收随气流夹带的水滴),喷淋配水装置5,热交换排管4,淋水填料3和溅水填料2,塔筒下部有进风口9,底部有集水池1。为提高热交换接触面积,热交换排管呈交错排列,排管表面加工成螺纹结构。溅水填料为有固定表面形状填料单片串接而成,本例采用中国专利85204794所述半软性填料。工作时,冷却水由循环水泵(图中未给出)送至喷淋配水装置5,连续均匀喷洒在排管4表面,冷却水一面以水膜为主形式与排管热交换冷却排管,同时换热后热水又以水膜形式与自下而上的冷风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冷却用水与排管热交换后,下移进入淋水填料,在填料层,水又以水膜和水滴形式与冷风热交换,使水温进一步降低。冷却用水经淋水填料层与冷空气热交换后,又下落至溅水填料上,使水滴被溅散成许多细小水滴,在此水又以水滴为主形式与冷空气交换散热。溅水填料除有增加空气与水热交换面积和延长接触时间作用外,对改善塔内气流均布,防止旋流产生及降低落水噪声也有积极作用。冷却用水经溅水填料再次热交换散热后,落入集水池1,冷却水在集水池内,继续以表面蒸发散热冷却,并供循环冷却使用。随上升气流携带的一小部分小水滴,在气流排出塔体前经收水器6分离回收,不使带出塔外造成水量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周围环境。实施例2参见图2,冷却塔采用抽风横流式结构,冷却水在经循环水泵由集水池1送入喷淋配水装置5,均匀喷洒在热排管4表面与之热交换后,下落至溅水填料上溅散成细小水滴。塔外冷风由进风口9进入与换热后热水以水膜和水滴形式热交换。随气流携带的小水滴经收水器6分离回收,湿热风由机力抽风装置8抽排出塔外。技术可以根据热交换量及使用地点,适当增加或减少淋水、溅水填料,以及改变机力通风装置、配水装置等,这些改动均没有偏离本技术的实质,均在技术保护范围。技术由于采用将排管冷却装置与冷却塔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并采用吸收和传递热量良好介质--水作冷却热交换介质,不仅可在一个热交换冷却装置中可同时实现两种热交换功能,而且又保证了较好的冷却性能。同时还节省了占地面积,减小了动力消耗,降低了工程造价。技术可广泛用于煤气站洗涤塔浊水冷却,化工厂溶剂冷却或冷凝,纯水站净水冷却循环,高频、中频炉软化水冷却,热处理淬火水、油冷却,加热炉炉门炉套水冷却,炼钢用水冷却,以及冷冻站冷凝蒸发冷却等各种工业热流体冷却。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筒,循环水泵,机力通风装置以及设置在冷却塔筒上部的配水装置和下部的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内配水装置下方设有热交换排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排管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交换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排管表面呈凹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热交换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换排管下方有淋水填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热交换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淋水填料下方还有溅水填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热交换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塔筒排气通道上还设有收水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冷却装置。它是将供热流体通过的排管置于冷却塔内,采用吸收和传递热量良好介质——水作热交换介质,使得水在与排管进行热交换同时,又与冷风热交换得到冷却,从而达到在一个热交换装置中同时实现两种热交换功能。本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不宜直接与冷却水接触热流体的热交换冷却。文档编号F28C1/00GK2164004SQ9323747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夏建全, 孙建明 申请人:夏建全, 孙建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筒,循环水泵,机力通风装置以及设置在冷却塔筒上部的配水装置和下部的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内配水装置下方设有热交换排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全孙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夏建全孙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