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4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检测电路包括位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分压路径。检测电路依据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检测信号。控制电路依据检测信号判断负载是否连接至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通常是借由可充电蓄电装置所提供,因此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时间是取决于可充电蓄电装置的蓄电能力。此外,可充电蓄电装置在使用上必须搭配一充电装置。其中,充电装置不仅可适时地提升可充电蓄电装置的电力,且可检测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否连接至可充电蓄电装置,并判断是否须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充电。传统的充电装置可例如利用霍尔感测、设计机械开关或透过弹簧针接脚(pogopin)来进行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接检测与是否进行充电的判断,然而这些方式将具有体积过大、成本高、机械结构易损坏、防水防尘效果差以及需增设接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可改善传统充电装置体积过大、成本高、机械结构易损坏、防水防尘效果差以及需增设接脚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装置包括电源、充电电路、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充电电路耦接电源,依据电源提供充电电压。参考电压产生电路耦接电源,依据电源提供参考电压。检测电路耦接充电电路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路包括位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分压路径,检测电路依据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检测信号。控制电路耦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路以及充电电路,依据检测信号以及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判断负载是否连接至充电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电路还依据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判断负载的充电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电阻、分压电路以及比较器。二极管的阳极耦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阻耦接于二极管的阴极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之间。分压电路耦接二极管与电阻的共同接点,分压二极管与电阻的共同接点上的电压而产生分压电压。比较器的正、负输入端分别耦接分压电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比较分压电压与充电电压而产生检测信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串接于二极管与电阻的共同接点与接地之间,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共同接点耦接比较器的正输入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以及二极管。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分别耦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上述负载具有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与二极管的共同接点产生检测信号,其中当负载连接至充电装置时,第二电阻耦接于二极管的阴极与接地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当控制电路依据检测信号判断出负载未连接至充电装置时,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停止输出充电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当控制电路依据检测信号与充电电流判断出负载连接至充电装置且负载尚未完成充电时,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输出充电电压,以对负载进行充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当控制电路依据检测信号与充电电流判断出负载连接至充电装置且负载已完成充电时,控制电路控制充电电路停止输出充电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以及电流感测电路。电压转换电路耦接控制电路,转换电源提供的电压而产生充电电压。电流感测电路耦接电压转换电路与控制电路,感测充电电流,并将感测结果传送至控制电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充电电压大于参考电压。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电路可依据位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检测信号,控制电路依据检测信号判断负载是否连接至充电装置。如此便不需借由磁铁、机械开关或额外设置的弹簧针接脚等组件来实现负载是否连接到充电装置的检测,而可有效改善传统充电装置体积过大、成本高、机械结构易损坏、防水防尘效果差以及需增设接脚等缺点。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流程示意图。其中:100:充电装置102:电源104:充电电路106: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8:检测电路110:控制电路202:电压转换电路204:电流感测电路208:分压电路V1:充电电压S1:检测信号RL:负载I1:充电电流D1、D2:二极管R1~R4:电阻A1:比较器S302~S312、S502~S512:充电流程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充电装置100包括电源102、充电电路104、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检测电路108以及控制电路110,电源102耦接充电电路104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检测电路108耦接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与充电电路104的输出端,控制电路110耦接充电电路104、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与检测电路108,为保持图标简洁,图1未绘示出控制电路110与充电电路104的耦接关系。充电电路104可依据电源102提供充电电压V1。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依据电源102于其输出端产生参考电压。检测电路108包括位于充电电路104的输出端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的输出端之间的分压路径,检测电路108可依据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检测信号S1,控制电路110可依据检测信号S1判断负载RL是否连接至充电装置100,其中负载RL可例如为无线耳机、移动电源、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然不以此为限。此外,控制电路110还可依据充电电路104的充电电流I1判断负载的充电状态,以决定是否对负载RL进行充电。例如,当控制电路110依据检测信号S1判断出负载RL未连接至充电装置100时,控制电路110可控制充电电路104停止输出充电电压V1。当控制电路110依据检测信号S1与充电电流I1判断出负载RL连接至充电装置100且负载RL尚未完成充电时(例如充电电流I1大于预设电流值时,控制电路110可判断负载RL尚未完成充电),控制电路110可控制充电电路104输出充电电压V1,以对负载RL进行充电。此外,当控制电路110依据检测信号S1与充电电流I1判断出负载RL连接至充电装置100且负载RL已完成充电时(例如充电电流I1小于或等于预设电流值时,控制电路110可判断负载RL已完成充电),控制电路110控制充电电路104停止输出充电电压V1。如此借由检测电路108依据位于充电电路104的输出端与参考电压产生电路106的输出端之间的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检测信号S1,并借由控制电路110依据检测信号S1判断负载RL是否连接至充电装置100以及依据充电电路104的充电电流I1判定是否对负载RL进行充电,可不需借由磁铁、机械开关或额外设置的弹簧针接脚等组件来实现负载RL是否连接到充电装置100的检测,而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n一电源;/n一充电电路,耦接所述电源,依据所述电源提供一充电电压;/n一参考电压产生电路,耦接所述电源,依据所述电源提供一参考电压;/n一检测电路,耦接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位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一分压路径,所述检测电路依据所述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一检测信号;以及/n一控制电路,耦接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以及所述充电电路,依据所述检测信号以及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判断一负载是否连接至所述充电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5 TW 108147617;20190813 US 62/886,306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一电源;
一充电电路,耦接所述电源,依据所述电源提供一充电电压;
一参考电压产生电路,耦接所述电源,依据所述电源提供一参考电压;
一检测电路,耦接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位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的一分压路径,所述检测电路依据所述分压路径上的分压电压提供一检测信号;以及
一控制电路,耦接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以及所述充电电路,依据所述检测信号以及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判断一负载是否连接至所述充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依据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判断所述负载的充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一二极管,其阳极耦接所述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
一电阻,耦接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之间;
一分压电路,耦接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的共同接点,分压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的共同接点上的电压而产生所述分压电压;以及
一比较器,其正、负输入端分别耦接所述分压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比较所述分压电压与所述充电电压而产生所述检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阻;以及
一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串接于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电阻的共同接点与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柏嘉罗吉胤刘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