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601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该积液清理系统包括有箱体本体以及清理装置;所述箱体本体设置为方体结构,其底部形成具有导流面的底座,所述导流面用于将积液引向箱体本体的内腔预设区域处,该预设区域位于箱体本体的侧壁与箱体本体的底座交接处,且在该交接处形成有用于汇流积液的汇集区,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有橡胶球以及连接在该橡胶球上吸管,所述吸管的另一端插入箱体本体内,其吸管的管口部位于汇集区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橡胶球结合吸管的方式实现对箱体本体底部的电解液收集,同时设计了一种可有效的将电解液汇集至汇集区的箱体底部结构,保证了电解液在箱体本体内不残留的效果,进一步实现了橡胶球高效吸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积液清理
,具体为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工业车辆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车辆生产制造厂商逐步转向新能源
铅酸蓄电池组作为动力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叉车行业作为工业车辆的重要领域,蓄电池叉车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应用占比逐年递增。在欧洲市场,蓄电池叉车已经占据叉车行业市场份额的70%。目前我国叉车市场电动叉车占有率约占25%,发展潜力很大,客户也对绿色、环保、噪音、无污染,零排放提出更高的期望。引导蓄电池叉车迅猛发展。铅酸蓄电池组作为动力源,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储能装置,其性能安全可靠,应用领域广泛。蓄电池叉车主要使用富液式铅酸电池组。该蓄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当电池单体电压达到2.4V以上,蓄电池电解液中就会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析出,产生气泡,如果维护保养补水过量充电后期就会将电解液溢出单体外,积液积聚蓄电池箱体内。积液成分主要是稀硫酸,对箱体内部造成腐蚀,目前主要方法是通过箱体底部开漏液孔,通过漏液孔进行将稀硫酸进行排放,减少对蓄电池组箱体的腐蚀。积液随时排放有效的保护了稀硫酸对箱体的腐蚀,由于电解液流到地面后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有效的对电解液实现人工有效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该积液清理系统包括有箱体本体以及清理装置;所述箱体本体设置为方体结构,其底部形成具有导流面的底座,所述导流面用于将积液引向箱体本体的内腔预设区域处,该预设区域位于箱体本体的侧壁与箱体本体的底座交接处,且在该交接处形成有用于汇流积液的汇集区,所述箱体本体内在靠近其底部上方的水平面上固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组以及导流积液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边缘部固设在箱体本体的内壁,所述支撑板设置为镂空的板体结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有橡胶球以及连接在该橡胶球上吸管,所述吸管的另一端插入箱体本体内,其吸管的管口部位于汇集区内;所述电池组与箱体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吸管的引导间隙,该引导间隙垂直于箱体本体的底座设置。所述橡胶球与吸管之间连接有过渡软管,该过渡软管设置为四分之一的圆环状管件结构。所述橡胶球设置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球体结构,且在球面处开设有连通空腔并用于可拆卸连接过渡软管的连接口。插入所述箱体本体内的吸管管口置于汇集区内,且管口位于导流面上方2mm处。所述导流面设置为中部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向导流面的四个拐角处延展并均形成了具有引流积液的汇集区。所述导流面设置为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指向所述导流面的任意一个拐角处并形成具有引流积液的汇集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橡胶球结合吸管的方式实现对箱体本体底部的电解液收集,同时设计了一种可有效的将电解液汇集至汇集区的箱体底部结构,保证了电解液在箱体本体内不残留的效果,进一步实现了橡胶球高效吸液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橡胶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底座区域分布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底座区域分布图。图中:1箱体本体、2橡胶球、21空腔、22连接口、3过渡软管、4吸管、5支撑板、6底座、61导流面、611高位区、7导流腔、71汇集区、8电池组、9引导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的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该积液清理系统包括有箱体本体1以及清理装置,通过清理装置实现对箱体本体1底部的积液实施有效清理,具体的为;所述箱体本体1设置为方体结构,该种方体结构可有效的实现对电池组8实施装纳,同时为了有效的结合清理装置的使用,该种箱体本体1采用了双层结构设计,在位于底座6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池组8以及导流积液的支撑板5,在底座6与支撑板5之间形成了导流腔7,该导流腔7用于收集积液,通过底座6的上表面的导流面61可有效的实施对积液的收集与处理。实施例一:如图6所示,所述的底座6的表面设置有导流面61,该导流面61用于将积液引向箱体本体1的内腔预设区域处,该区域处位于箱体本体1的侧壁与箱体本体1的底座6的交界处,且在该交接处形成有用于汇流积液的汇集区71,导流面61设置为中部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向导流面61的四个拐角处延展并均形成了具有引流积液的汇集区71,图示中,位于导流面61的中心部为具有凸起结构的高位区611,即可理解为该种箱体本体1的底座6上形成了4个相对于高位区611具有相对水平面最低点的汇集区71,该种具有坡度的导流面61可有效的将积液引导至汇集区71,相对应的,在位于汇聚区71的上方均设置有吸管4,用于实现采用清理装置对汇集区71的积液采集,本实施例中,将汇集区71分设在箱体本体1的四个拐角处,可有效的实现积液的收集以及起到均分积液的效果,实施过程中,将吸管4插入汇集区71内,捏紧橡胶球2,通过排出空腔21内的空气,再收紧橡胶球2,即可实现将积液收集至橡胶球2内,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橡胶球2与吸管4采用的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收集积液完成后,拆卸下橡胶球2便可将积液集中倾倒处理,而吸管4可采用长期滞留箱体本体1内的方式,待需要再次清理积液时,只需要将橡胶球2插上便可,该种实施方式简单高效且有效的防止了吸管4拔出后造成的二次污染。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所述的底座6的表面设置有导流面61,该导流面61用于将积液引向箱体本体1的内腔预设区域处,该区域处位于箱体本体1的侧壁与箱体本体1的底座6的交接处,所述导流面61设置为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指向所述导流面61的任意一个拐角处并形成具有引流积液的汇集区71,图示中,高位区611位于导流面61的任意一个拐角处,而与之相邻的两个拐角处其坡面高度次之,从而可形成在位于高位区611对立角的拐角处形成坡面高度最低的汇集区71,该汇集区71可有效的收集来自导流面61其他任意坡面位置流经的积液,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汇集区71仅含有一处,该种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减少汇集区71数量,同时对应设置的吸管4也只有一根,该种设置可有效的减少清理装置的使用数量,便于实施过程中快速收集积液;实施过程中,将吸管4插入汇集区71内,捏紧橡胶球2,通过排出空腔21内的空气,再收紧橡胶球2,即可实现将积液收集至橡胶球2内,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橡胶球2与吸管4采用的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收集积液完成后,拆卸下橡胶球2便可将积液集中倾倒处理,而吸管4可采用长期滞留箱体本体内的方式,待需要再次清理积液,只需要将橡胶球2插上便可,该种实施方式简单高效且有效的防止了吸管4拔出后造成的二次污染。上述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清理装置包括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积液清理系统包括有箱体本体以及清理装置;/n所述箱体本体设置为方体结构,其底部形成具有导流面的底座,所述导流面用于将积液引向箱体本体的内腔预设区域处,该预设区域位于箱体本体的侧壁与箱体本体的底座交接处,且在该交接处形成有用于汇流积液的汇集区,所述箱体本体内在靠近其底部上方的水平面上固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组以及导流积液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边缘部固设在箱体本体的内壁,所述支撑板设置为镂空的板体结构;/n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有橡胶球以及连接在该橡胶球上吸管,所述吸管的另一端插入箱体本体内,其吸管的管口部位于汇集区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积液清理系统包括有箱体本体以及清理装置;
所述箱体本体设置为方体结构,其底部形成具有导流面的底座,所述导流面用于将积液引向箱体本体的内腔预设区域处,该预设区域位于箱体本体的侧壁与箱体本体的底座交接处,且在该交接处形成有用于汇流积液的汇集区,所述箱体本体内在靠近其底部上方的水平面上固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组以及导流积液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边缘部固设在箱体本体的内壁,所述支撑板设置为镂空的板体结构;
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有橡胶球以及连接在该橡胶球上吸管,所述吸管的另一端插入箱体本体内,其吸管的管口部位于汇集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的积液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与箱体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吸管的引导间隙,该引导间隙垂直于箱体本体的底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的积液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雪峰李阳栾英熊国栋邵凌凌高新颖叶志祥李飞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