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载荷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00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础工程自平衡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载荷箱,包括由上到下设有的上导流体(1)、载荷箱(2)和下导流体(3),上导流体(1)内测设有第一圆柱台空腔(11),下导流体(3)内测设有第二圆柱台空腔(31);第一圆柱台空腔(11)和第二圆柱台空腔(31)侧壁的外侧均设有增强筋(4);载荷箱(2)内测为圆柱状空腔(21),圆柱状空腔(21)侧壁的外侧分布至少三个千斤顶(2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载荷箱不受场地、吨位限制,设备安装和使用时省时省力,大幅度降低静载试验的成本。上(下)导流体的第一(第二)圆柱台空腔设有的斜面,使用钢板焊接载荷箱刚度更好,混凝土浇筑更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载荷箱
本技术涉及桩基础工程自平衡检测
,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载荷箱。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及大跨桥梁工程的兴建,大直径、大吨位、超长桩应用得越来越多,确定其单桩承载力最可靠的办法是静荷载试验。传统的桩基静荷载试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堆载法,二是锚桩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存在问题是:前者必须解决几百吨至上千吨的荷载来源、对方及运输问题,后者必须设置多根锚桩及反力大梁,不仅所需费用昂贵,时间较长,而且易受到吨位和场地条件限制,以至于许多大吨位桩和特殊场地的桩承载力往往得不到可靠的数据,基桩的潜力不能合理发挥,这是桩基础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上述情况,国外发达国家提出了在桩身中埋设载荷箱的测试方法,称之为O-Cell法,在国内称之为自平衡法。自平衡法最关键的就是加载设备—载荷箱,与钢筋笼相接,埋入桩内,在地面通过高压油管用高压油泵向载荷箱注油,由载荷箱上部桩身的摩阻力与下部桩身的摩阻力及端阻力相平衡来维持加载,然后根据向上向下Q-s、s-lgt和s-lgQ等曲线确定基桩承载力,通过二十几年研究及实践应用优化设计一种操作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载荷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设有的上导流体(1)、载荷箱(2)和下导流体(3),上导流体(1)内侧设有第一圆柱台空腔(11),其上侧开口横截面大于下侧开口横截面;下导流体(3)内侧设有第二圆柱台空腔(31),其上侧开口横截面小于下侧开口横截面;第一圆柱台空腔(11)和第二圆柱台空腔(31)侧壁的外侧均设有增强筋(4);载荷箱(2)内侧为圆柱状空腔(21),圆柱状空腔(21)侧壁的外侧分布至少三个千斤顶(22),千斤顶(22)之间设有检测管预留孔(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载荷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设有的上导流体(1)、载荷箱(2)和下导流体(3),上导流体(1)内侧设有第一圆柱台空腔(11),其上侧开口横截面大于下侧开口横截面;下导流体(3)内侧设有第二圆柱台空腔(31),其上侧开口横截面小于下侧开口横截面;第一圆柱台空腔(11)和第二圆柱台空腔(31)侧壁的外侧均设有增强筋(4);载荷箱(2)内侧为圆柱状空腔(21),圆柱状空腔(21)侧壁的外侧分布至少三个千斤顶(22),千斤顶(22)之间设有检测管预留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载荷箱,其特征在于:千斤顶(22)包括缸套(221),缸套(221)内侧设有活塞(222),缸套(221)上侧设有油腔(223),油腔(223)内设有油管(224),缸套(221)上侧壁设有进油管(2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玉柱徐胜锋徐胜祥郭立瓴黄玉良张罕见邵一鸣丁富军高楠楠张伦飞张一丹陈善波章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