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98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笼连接结构,属于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钢筋件,每组钢筋件包括有两根相互平行的钢筋竖条,以及若干根沿钢筋竖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箍筋,所述箍筋上焊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有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以及连接杆,所述第一竖杆焊接于一组钢筋件之间,所述第二竖杆焊接与另一组钢筋竖条之间且第二竖杆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竖杆的最高位置,所述第一竖杆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第二竖杆的最低位置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钢筋使用较少,整体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笼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笼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钢筋笼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大量实践案例表明,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强的稳定性,即混凝土浆液渗透至土层深处,能使土层与灌注桩体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地基更加牢固可靠,同时灌注桩能够有效控制地基沉降,从而对土层产生压实效果;钻孔灌注桩对土层起着较好的渗透、压密及劈裂作用,且三者间的相互作用能使土层更加稳固。现有钢筋笼一般为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竖杆以及若干包围钢筋竖条外侧且与钢筋竖条交叉点焊的环状的箍筋焊接形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钢筋笼的连接结构中,钢筋使用较多,生产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笼的连接结构,其具有的效果是:钢筋使用较少,整体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筋笼连接结构,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钢筋件,每组钢筋件包括有两根相互平行的钢筋竖条,以及若干根沿钢筋竖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箍筋,所述箍筋上焊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有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以及连接杆,所述第一竖杆焊接于一组钢筋件之间,所述第二竖杆焊接与另一组钢筋竖条之间且第二竖杆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竖杆的最高位置,所述第一竖杆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第二竖杆的最低位置之间连接有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件将两组钢筋件之间的箍筋连接起来,用一根钢筋连接两端,同时中间有一段倾斜的连接杆,增大了钢筋笼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从而使得该钢筋笼无需通过增加多根钢筋竖条的数量来增大钢筋笼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在使用钢筋较少的情况下整体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件设置为三组且相互平行,其中两组加强件的第二竖杆的最低位置位于所述钢筋竖条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另外一组加强件的第二竖杆的最低位置靠近钢筋竖条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件设置为三根,从而增大整个钢筋笼的抗拉强度,其中两组加强件的第二竖杆的最低位置位于钢筋竖条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增大钢筋笼的抗剪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箍筋包括有全包围箍筋以及半包围箍筋,所述全包围箍筋为正方形箍圈且正方形的四个角位于四根钢筋竖条上,所述全包围箍筋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的最低位置上以及所述钢筋竖条上下两端,所述半包围箍筋一根钢筋折弯两次形成,半包围箍筋的两端绕接于两根相邻的钢筋竖条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全包围箍筋的设置是作为加强件的固定点,而其他位置的箍筋设置为半包围箍筋,半包围箍筋在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的同时每根箍筋能节省约四分之一的钢筋,从而在使用钢筋较少的情况下整体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箍筋在竖直方向上自上而下两个箍筋之间的间隔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灌注桩来说,灌注桩的下部主要功能是抗压,所以可以减少钢筋数量,当钢筋的分部密度相对变稀之后,钢筋笼在浇筑的时候就不容易上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竖条以及所述加强件上端设置有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在施工的时候,通过吊机将其吊起,然后通过吊机移动至施工位置,通过设置挂钩,便于现场施工的时候将钢筋笼绑接于吊机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竖条下端朝向钢筋笼中轴线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灌注桩的时候,有时候是先灌注混凝土,再放置钢筋笼本体,当使用这种工序的时候,放置混凝土的时候,在下放钢筋笼本体的时候,如果下方速度太慢的话,混凝土可能凝结使钢筋笼本体无法下放,将钢筋竖条下端朝向钢筋笼本体内部中心线弯曲,使钢筋笼更容易下放,减少出现混凝土凝结导致钢筋笼本体无法下放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竖条下端设置为倒勾状且倒勾的端部朝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本体底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翻出由下而上的压力较大,托动了钢筋笼本体上浮;或由于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本体有一定握裹力,混凝土在导管翻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本体上移,钢筋竖条下端设置为倒勾状且倒勾的开口朝上,能一定程度预防钢筋笼本体上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钢筋竖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辅助加强件,所述辅助加强件包括有与本体同轴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与所述箍筋之间的焊接有加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吊起过程中钢筋竖条承受弯矩的时候,支撑筋能将钢筋竖条承受的内应力分散至其他钢筋竖条以及加强环上,使整个钢筋笼本体的结构更稳定,使钢筋竖条不易变形或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加强件将两组钢筋件之间的箍筋连接起来,用一根钢筋连接两端,同时中间有一段倾斜的连接杆,增大了钢筋笼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从而使得该钢筋笼无需通过增加多根钢筋竖条的数量来增大钢筋笼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在使用钢筋较少的情况下整体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2.全包围箍筋的设置是作为加强件的固定点,而其他位置的箍筋设置为半包围箍筋,半包围箍筋在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的同时每根箍筋能节省约四分之一的钢筋,从而在使用钢筋较少的情况下整体结构强度满足施工要求;3.对于灌注桩来说,灌注桩的下部主要功能是抗压,所以可以减少钢筋数量,当钢筋的分部密度相对变稀之后,钢筋笼在浇筑的时候就不容易上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辅助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筋件;11、钢筋竖条;12、挂钩;2、箍筋;21、全包围箍筋;22、半包围箍筋;3、加强件;31、第一竖杆;33、第二竖杆;32、连接杆;4、辅助加强件;41、加强环;42、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筋笼连接结构,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钢筋件1,每组钢筋件1包括有两根相互平行的钢筋竖条11,以及若干根沿钢筋竖条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箍筋2,箍筋2在竖直方向上自上而下相邻的两个箍筋2之间的间隔逐渐变大。对于灌注桩来说,灌注桩的下部主要功能是抗压,所以可以减少钢筋数量,当钢筋的分部密度相对变稀之后,钢筋笼在浇筑的时候就不容易上浮。箍筋2上焊接有三组且相互平行的加强件3,加强件3包括有第一竖杆31、第二竖杆33以及连接杆32,第一竖杆31焊接于一组钢筋件1之间,第二竖杆33焊接与另一组钢筋竖条11之间且第二竖杆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竖杆31的最高位置,第一竖杆31的最高位置与第二竖杆33的最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连接结构,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钢筋件(1),每组钢筋件(1)包括有两根相互平行的钢筋竖条(11),以及若干根沿钢筋竖条(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箍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2)上焊接有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包括有第一竖杆(31)、第二竖杆(33)以及连接杆(32),所述第一竖杆(31)焊接于一组钢筋件(1)之间,所述第二竖杆(33)焊接与另一组钢筋竖条(11)之间且第二竖杆(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竖杆(31)的最高位置,所述第一竖杆(31)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第二竖杆(33)的最低位置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连接结构,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钢筋件(1),每组钢筋件(1)包括有两根相互平行的钢筋竖条(11),以及若干根沿钢筋竖条(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箍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2)上焊接有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包括有第一竖杆(31)、第二竖杆(33)以及连接杆(32),所述第一竖杆(31)焊接于一组钢筋件(1)之间,所述第二竖杆(33)焊接与另一组钢筋竖条(11)之间且第二竖杆(33)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竖杆(31)的最高位置,所述第一竖杆(31)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第二竖杆(33)的最低位置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设置为三组且相互平行,其中两组加强件(3)的第二竖杆(33)的最低位置位于所述钢筋竖条(11)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另外一组加强件(3)的第二竖杆(33)的最低位置靠近钢筋竖条(1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笼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2)包括有全包围箍筋(21)以及半包围箍筋(22),所述全包围箍筋(21)为正方形箍圈且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李容吴李龙李云鹏郑允家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