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及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63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用于海水淡化装置,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多个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包括加热层、冷凝层以及进气层,加热层、冷凝层以及进气层由上至下层叠设置,加热层供热水流过,冷凝层供海水流过,加热层浸泡在冷凝层中,进气层开设有进气孔,位于下方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加热层产生蒸汽,通过进气孔上升。冷海水进入至冷凝层后,一方面在冷凝层与蒸汽交换热量,接受蒸汽转变为蒸馏水的相变潜热,另一方面被加热层中的热水所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需要额外的冷却水进行冷却,节省能源,且成本低,产能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及海水淡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水淡化
,特别地,涉及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及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与生活对淡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的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途径。目前,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技术,但是,直接高温加热海水产生蒸汽,然后用冷水冷却得到蒸馏水,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均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而产生一吨淡水的成本较高,甚至不足以抵消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产能高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及海水淡化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用于海水淡化装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多个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纵向正反堆叠,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包括加热层、冷凝层以及进气层,所述加热层、所述冷凝层以及所述进气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加热层、所述冷凝层以及所述进气层均为波纹板结构,所述加热层用于供热水流过,所述冷凝层用于供海水流过,所述加热层浸泡在所述冷凝层中,所述进气层上开设有进气孔,位于下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所述加热层产生的蒸汽,通过位于上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所述进气层的所述进气孔上升,附着在所述冷凝层,在所述冷凝层的下侧形成水珠。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包括热源管,所述热源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热源管顺着沟槽方向依次排列后共同形成波纹板式结构,所述加热层的波纹起伏方向与所述热源管的轴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热源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热源进口管和热源出口管,所述热源出口管与所述热源进口管相对设置,所述热源进口管与所述热源管连通,所述热源出口管与所述热源管连通,所述热水从所述热源进口管流入,流经所述热源管流向所述热源出口管流出。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层的一个侧边设置有喷水总管,所述喷水总管上连通有多个并行的喷水管,一个所述喷水管与一个所述冷凝层的沟槽对应,所述喷水管远离所述喷水总管的一端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冷凝层的沟槽内,海水通过所述喷水总管,经所述喷水管流入所述冷凝层中,海水充满后从所述喷水总管的相对侧边溢出。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层的每个背脊上的所述进气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孔在背脊处呈一字型排列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层的一侧设置有蒸馏水管,所述蒸馏水管上连通有多个并行的蒸馏水收集管,一个所述蒸馏水收集管与一个所述进气层的沟槽相对应,所述蒸馏水收集管的一端伸入至对应的所述进气层的沟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层和所述进气层的板的厚度均为1.5-3mm,所述冷凝层与所述进气层之间的间隔为2-4mm。一种海水淡化装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具有多个,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纵向正反堆叠设置,热水从位于下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向上流至位于上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中,海水从位于上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向下流至位于下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或海水淡化装置,冷海水进入至冷凝层后,一方面在冷凝层与蒸汽交换热量,接受蒸汽转变为蒸馏水的相变潜热,另一方面被加热层中的热水所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不需要额外的冷却水进行冷却,节省能源,且成本低,产能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海水淡化装置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海水淡化装置中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中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中冷凝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中进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海水淡化装置中海水淡化的过程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加热层1热源管11热源进口管12热源出口管13热源总管14冷凝层2冷凝层2喷水总管21喷水管22进气层3进气孔31蒸馏水收集管32蒸馏水管33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包括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具有多个,多个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纵向正反堆叠设置(所述纵向正反堆叠是指,参照图3,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左侧为A端,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右侧为B端,与它相邻的上下两个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A端位于右侧,B端位于左侧),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包括加热层1、冷凝层2以及进气层3,加热层1、冷凝层2以及进气层3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工作时,位于下方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加热层1产生的蒸汽,通过位于上方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进气层3上升,附着在冷凝层2,在冷凝层2沟槽下侧形成水珠。另外,加热层1、冷凝层2以及进气层3均为波纹板结构,且沟槽和背脊的走向、形状及大小相互一致,使彼此趋于贴合在一起。同时,位于下方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加热层1与位于上方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进气层3趋于贴合在一起,能够明显降低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厚度,有效地增加了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堆叠层数,并提高了纵向空间的利用率。加热层1包括热源管11,热源管11具有多个,多个热源管11顺着沟槽方向依次排列后共同形成波纹板式结构,其波纹起伏方向与热源管11的轴向垂直。热源管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热源进口管12与热源出口管13,热源出口管13与热源进口管12相对设置,热源管11设置在热源进口管12与热源出口管13之间,热源进口管12与热源管11连通,热源出口管13与热源管11连通。工作时,热水(热水的流动方向为实心粗箭头)从热源进口管12流入经过热源管11流向热源出口管13流出进入至位于上方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100的加热层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热源管11中的热水为热蒸馏水,热蒸馏水能够防止产生积盐堵塞管道。其中,热蒸馏水可利用蒸馏水与热海水经热交换得到,或者通过太阳能以及工业余热制得。冷凝层2为一个上端开口的容器,冷凝层2的其中一个侧边高于与其相对的侧边,冷凝层2较高的一个侧边设置有喷水总管21,喷水总管21上连通有多个并行的喷水管22,一个喷水管22与一个冷凝层2的沟槽对应,喷水管22远离喷水总管21的一端伸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用于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多个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纵向正反堆叠,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包括加热层、冷凝层以及进气层,所述加热层、所述冷凝层以及所述进气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加热层、所述冷凝层以及所述进气层均为波纹板结构,所述加热层用于供热水流过,所述冷凝层用于供海水流过,所述加热层浸泡在所述冷凝层中,所述进气层上开设有进气孔,位于下方的所述对流式—I 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所述加热层产生的蒸汽,通过位于上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所述进气层的所述进气孔上升,附着在所述冷凝层,在所述冷凝层的下侧形成水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用于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多个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纵向正反堆叠,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包括加热层、冷凝层以及进气层,所述加热层、所述冷凝层以及所述进气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加热层、所述冷凝层以及所述进气层均为波纹板结构,所述加热层用于供热水流过,所述冷凝层用于供海水流过,所述加热层浸泡在所述冷凝层中,所述进气层上开设有进气孔,位于下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所述加热层产生的蒸汽,通过位于上方的所述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的所述进气层的所述进气孔上升,附着在所述冷凝层,在所述冷凝层的下侧形成水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包括热源管,所述热源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热源管顺着沟槽方向依次排列后共同形成波纹板式结构,所述加热层的波纹起伏方向与所述热源管的轴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热源进口管和热源出口管,所述热源出口管与所述热源进口管相对设置,所述热源进口管与所述热源管连通,所述热源出口管与所述热源管连通,所述热水从所述热源进口管流入,流经所述热源管流向所述热源出口管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II型蒸发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层的一个侧边设置有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权宝左林桂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