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避险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57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包括:行走部,其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多个脚轮;多个起升部,其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每个所述起升部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框、与所述承载框垂直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组纵向导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的升降装置;以及多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起升部的每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每个所述夹持部可滑动地套设在其中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所述夹持部还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设置有多组起升部和夹持部,能同时对多组货物进行起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小了空间占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避险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
技术介绍
世界起重机的发展趋势为大型化和一体化,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起重机制造国,每年会向外出口大量的起重机设备。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起重机一般结构较为复杂、也是重大危险源且不能同时起吊多箱货物,这使得现有的起重机占用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且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该起重机能同时对多组货物进行起升。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包括:行走部,其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多个脚轮;多个起升部,其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每个所述起升部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框、与所述承载框垂直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组纵向导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的升降装置;以及多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起升部的每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每个所述夹持部可滑动地套设在其中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所述夹持部还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其中,货物箱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之间,启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夹持部下降至货物箱合适部位,分别套设在相对设置的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上的所述夹持部夹紧货物箱,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反向工作带动所述夹持部上升从而将货物箱起升至指定高度。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脚轮的轮轴均与一驱动电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脚轮为麦克纳姆轮。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框的顶面上沿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马蹄卡,所述多组马蹄卡套设在所述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每组所述纵向导向杆包括竖直设置在承载框两侧的两根导向杆,所述两根导向杆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两根导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框底面中部的升降电机、固定套设在所述升降电机输出轴上的卷绳筒、设置在所述承载框底面一侧的第一定滑轮、设置在所述承载框底面上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定滑轮、卷绕在所述卷绳筒上且其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与设置在其中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的所述夹持部连接的第一拉绳以及卷绕在所述卷绳部上且其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与设置在另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的所述夹持部连接的第二拉绳,其中,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同向卷绕在所述卷绳筒上。进一步地,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还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套设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的两滑动轴承、连接所述两滑动轴承的第二连接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C形夹持杆以及水平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且用于阻止所述C形夹持杆向下转动的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C形夹持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套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套环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固定部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且沿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止挡板,位于同一个所述起升部两侧的所述夹持部上的所述止挡板相向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上设置有多组起升部和夹持部,能同时对多组货物进行起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小了空间占有率;此外,本技术的结构较为简单、重心较低,其而货物的起升是在承载框下方进行的,相对于传统的起重机,其危险性大大降低;另外,整机运行也更为灵活,脚轮为麦克纳姆轮,且每个脚轮的轮轴上均设置有直流电机,使得整机运行更为灵活,实现全方位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夹持避险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起升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包括行走部1、设置在行走部1上的多个起升部2以及设置在起升部2上的多个夹持部3。如图2所示,行走部1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四个脚轮12。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多根横向杆体11以及竖直设置在多跟横向杆体11两端的两矩形框架12。为了便于推动起重机移动,每个矩形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脚轮13,在本实施例中,该脚轮为麦克纳姆轮且两相邻的麦克纳姆轮呈外八字安装在矩形框架12底部,这样安装使得麦克纳姆轮在转动过程中能在竖直的轴上产生转动力矩,而且转动力矩的力臂也比较长,有利于避险。此外,每个麦克纳姆轮的轮轴均与一直流电机14轴接,这样可以使得该起重机在各种地势的条件下均能更加顺畅地移动。多个起升部2并排地固定在行走部的横向杆体11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个起升部2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横向杆体11上的承载框20、与承载框20垂直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组纵向导向杆21、设置在每组导向杆底部的底板22以及设置在承载框20上的升降装置。承载框20的顶面上沿横向杆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马蹄卡200,每组马蹄卡200套设在一根横向杆体11上从而将承载框20水平地安装在行走部上。每个承载框20的左右两侧均垂直地设置有一组纵向导向杆21。每组纵向导向杆21包括两根竖直设置在承载框20前后两端的导向杆210,导向杆210的设置有助于夹持部3在其上平滑顺畅地做直线运动,而为了防止夹持部3从两根导向杆210上脱出,两根导向杆210通过底板22连接且底板22位于两根导向杆210的底部。为了加固起升部的连接,每个起升部2上的两组纵向导向杆21还通过第一连接杆23连接,第一连接杆23与横向杆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即两组纵向导向杆21中设置在前侧的两根导向杆210通过第一连接杆23连接,两组纵向导向杆21中设置在后侧的两根导向杆210也通过第一连接杆23连接。每个起升部2上还设置有一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框20底面中部的一升降电机24、固定套设在升降电机24输出轴上的卷绳筒25、设置在承载框20底面左侧的第一定滑轮26、设置在承载框20底面右侧的第二定滑轮27、卷绕在卷绳筒25上且其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26与设置在其中一组纵向导向杆21上的夹持部连接的第一拉绳28以及卷绕在卷绳筒25上且其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27与设置在另一组纵向导向杆21上的夹持部连接的第二拉绳29。其中,第一拉绳28的卷绕方向须和第二拉绳29的卷绕方向相同,第一拉绳28从卷绳筒25的上方绕过第一定滑轮26,而第二拉绳29从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走部,其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多个脚轮;/n多个起升部,其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每个所述起升部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框、与所述承载框垂直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组纵向导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的升降装置;以及/n多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起升部的每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每个所述夹持部可滑动地套设在其中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所述夹持部还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其中,/n货物箱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之间,启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夹持部下降至货物箱合适部位,分别套设在相对设置的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上的所述夹持部夹紧货物箱,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反向工作带动所述夹持部上升从而将货物箱起升至指定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避险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部,其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多个脚轮;
多个起升部,其并排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每个所述起升部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框、与所述承载框垂直连接且相对设置的两组纵向导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的升降装置;以及
多个夹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起升部的每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每个所述夹持部可滑动地套设在其中一组所述纵向导向杆上,所述夹持部还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其中,
货物箱放于相对设置的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之间,启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夹持部下降至货物箱合适部位,分别套设在相对设置的所述两组纵向导向杆上的所述夹持部夹紧货物箱,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反向工作带动所述夹持部上升从而将货物箱起升至指定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避险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脚轮的轮轴均与一驱动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避险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为麦克纳姆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避险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的顶面上沿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马蹄卡,所述多组马蹄卡套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避险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纵向导向杆包括竖直设置在承载框两侧的两根导向杆,所述两根导向杆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两根导向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避险起重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贡献田傲翔张梦娇梅杰吴航薛浩然李大钧李浩温宇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