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干法生产空气动力热工设备,一种利用窑尾余热,加热干生料粉,提高产量的旋风换热器,和一种利用换热器废气,净化后烘干原料的收尘器、除尘器,尤其是一种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旋风换热器,和一种既能高效、又能稳定运行的旋风收尘器、除尘器。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高温条件下,露点粘结问题,构成了两个传热面。设备有组合性,改变接管可成上述两种旋风,又可组成单双管,单双级,串并联。可用于建材、耐火、冶金等。(*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泥干法生产空气动力热工设备,一种利用窑尾余热,加热干生料粉,提高熟料产量的换热器,和一种利用换热器废气,净化后烘干原料的收尘器、除尘器(以下统称收尘器)尤其是一种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旋风换热器,和一种既能高效,又能稳定运行的旋风收尘器。旋风换热器(加热或降温)、收尘器,两种旋风,一种构思,本技术,有可组合性,改变旋风进出口接管,即可组成上述两种功能不同的旋风,及各种工作型式如单、双管,单、双级,串、并联,材料不限。可用于水泥、陶瓷、滑石粉、建材、冶金、耐火、铸造、玻璃等行业。目前,现技术回转窑,应用四级或五级旋风换热器,可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所以国外五十年代,国内八十年代已在推广,虽品种很多,但优点相似,缺点相同,就是能高产,不能稳产,容易堵塞,要维修也很因难。使推广受到限制。目前,现技术旋风收尘器,因无运动部件,简便易行,可实现高效,但在高温条件下,运行不久,风量下降,性能不稳,因它与上述旋风换热器串联,净化废气,所以也是影响换热器产量不稳的一个因素。总之目前,现技术旋风换热器,能高产、不能稳产,现技术旋风收尘器,能高效、但在高温条件下,不能稳定运行,这两种旋风,存在的两个问题,正是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分析一下,现技术这两种旋风,出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它们都是高温条件下运行的,病因有三一、露点粘结;二、壁面孔洞涡流;三、排料口串气。都导致旋风气流速度非正常变化,引起旋风性能不稳前两者,导致阻力上升,主旋转气流下降,难以维持高分离效率,所需的离心力,使产量下降;同时在热烟气与料粉固体表面积之间,是一个传热面(本技术称此为第一个传热面),也难以维持高传热效率,所需正常的紊流激烈程度,使料温下降;后者,排料口串气,导致主旋转气流高速向上,卷起料粉,只升不降,没有产量。先看一下后者,排料口串气问题,现技术要防止很困难,如设排料密闭阀,因高温易烧坏;如只设料封管,或最佳状态排料口抽气,设计平衡,但在在运行中因上述前两者的问题,引起旋风性能不稳,而很难实现,故串气不止。再看一下前两者一.露点粘结,二.壁面孔洞涡流,相伴而生,因现技术旋风内,露点粘结迅速又严重,不得不在旋风本体上开孔,设多处压缩空气咀、入孔、掏灰孔等,导致产生额外涡流,局部集灰增多,阻力上升,削弱了主旋转气流的能量,产量下降,传热效率降低,料温下降。最后,重点看一下病因一.露点粘结;它的出现是难免的,因现技术,干生料粉,经四级或五级旋风换热器,可予热到700℃左右,(因燃料及燃烧方式不同而异),出换热器气的废气还有280℃左右,进入旋风收尘器净化,两种旋风壁面,内外温差这么大,必然出现露点,虽有很厚的保温层,耐磨层,因每次启动,料壁面层是冷的,随着烟气露点升高,壁面层加厚,热堕性增大,升温过程拉长,粘灰增多,所以,现技术出现露点粘结,在所难免。从以上对三个病因的分析看出现技术旋风,在高温条件下,造成产量不稳,性能不稳的关键病因,是露点粘结,也正是本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旋风换热器,旋风收尘器,在高温条件下,能防止露点粘结,防止排料管串气,达到既能高产,也能稳产;既能高效,也能稳定运行的目的。同时,装置应具有组合性,改变旋风进出口接管位置,即可组成上述两种不同用途的旋风,还可组成不同工作型式,如单管、双管、单级、双级,串联、并联。塔式(单层、多层、形状不拘),承重保温结构,减少占地,组件预制,以上材料不限,尽量就地取材。本技术的目的这样实现的首先,设计一个独立性装置“同温壁双传热装置”,其结构是在一座塔式承重保温框架构筑物里,层数,形状,材料不限,每层为一室,每室有一隔离锥(或板),将该室一分为二,锥上面通高温烟管,成为烟室,有控制阀调节温度,烟室内装旋风,使旋风内气流温度,与旋风壁外气温相同,性质基本相同,构成“同温壁”,消除了旋风内烟气露点粘结。同时,旋风高温壁面,是第二个传热面的作用显示出来,因为,在旋风内,高速旋转的两相流,热烟气与低温粉体表面积之间,前面本技术,称谓“第一个传热面”,这时,烟气失热而降温,又在高速旋转中。与高温壁面反复接触,得热而升温,还有料粉,受离心力作用较大,与高温壁面反复磨擦而得热,所以,本技术,称旋风高温壁面谓“第二个传热面”,构成“双传热”面。增强了传热能力。装置设计有组合性,改变旋风进出口接管位置,即可组成,上述两种不同用途的旋风,每种旋风,即可组成不同工作型式,如单管、双管、单级、双级,串联、并联等,设备可予制,用材不限,旋风可用于加热、降温、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可用于水泥、陶瓷、滑石粉、建材、冶金、耐火、铸造、玻璃等行业。其次,在旋风排料口下面设计一个从属性装置“密闭卸料稳定装置”,装在隔离锥下面的保温室里,该室气温较低,以保护设备,其结构是有稳定料斗、密闭排料阀、料封管(用于温度很高的I级)、管外设微振电机,辅助控制下料,防止排料口串气。再次,设计第二个从属性装置“吹扫检修装置”,其结构是在旋风排气管上面,在排料口下面,对应各设吹扫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中1.下料管 2.废气管(与收尘器、风机串联) 3.旋风 4.连接管 5.排料管 6.稳定料斗 7.密闭排料阀(重力、电动、气动) 8.料封管 9.微振电机 10.窑喂料机 11.锥用料封管 12.排烟管 13.控制阀 14.塔式框架及检修孔 15.隔离锥 16.入孔 17.锥用吹扫口 18.旋风上吹扫口 19.下吹扫口及手孔 20.保温室及门 21.烟室 22.右进烟管 23.左进烟管 24.通烟管 25.窑尾烟罩 Ⅰ.Ⅱ.Ⅲ.Ⅳ.表示一到四级。图面显示在回转窑尾,一台双管四级旋风换热器正在工作,为简明起见,按单管叙述,并就烟路、料路分别说明如下;料路为一路,由上而下,料、烟并联,进入各级旋风加热,最后入窑,流程是干生料粉,由加料管(1)落入连接管(4)与迎面而来的,Ⅲ级旋风(3)排气,相冲激分散,料烟并联,进入Ⅳ级旋风(3)内,料被加热后又分离出来,经排料管(5),稳定料斗(6)密闭排料阀(7),落入连接管(4),与Ⅱ级旋风(3)排气,料烟并联进入Ⅲ级,如此,料被从Ⅳ到Ⅰ级旋风加热,热干生料粉,落入料封管(8),由微振电机(9)辅助控制下料,落入窑喂料机(10)。烟路为两路,由下而上,两路并联。一路进入塔式构筑物各层烟室,另一路进入各级旋风内,各自向上,并进废乞管排出,流程是烟室加热高温烟气,由窑尾烟罩(25),经通烟管(24),进入Ⅰ级旋风烟室(21),如此串联向上,各层烟室均充满热烟气,烟室温度,由控制阀(13)调节,经排烟管(12),进废气管(2)排出;旋风内加热高温烟气,由窑尾烟罩(25)经左进烟管(23)(并联(22)略),上升与迎面而来的料粉,相冲相激分散,料烟并联,进入Ⅰ级旋风(3)内,将料加热后又分离出来,烟气经连接管上升,如此串联向上,经Ⅳ级旋风(3),进废气管(2)排出;在设备检修时,通过旋风上吹扫口(18),及相对应的吹扫口及手孔(19),用压缩空气吹扫,其余如门、检修孔、入孔等备用。权利要求1.一种加热、冷却降温用的旋风换热器,和一种净化用的旋风收尘器、除尘器(以下统称收尘器),两种旋风,一种构思,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冷却降温用的旋风换热器,和一种净化用的旋风收尘器、除尘器(以下统称收尘器),两种旋风,一种构思,其特征是:有一个“同温壁双传热装置”,其结构是:在一座塔式承重保温框架构筑物里(层数、形状、材料不限),每层为一室,每室有一隔离锥(或板),将该室一分为二,锥上面通高温烟管,成为烟室,有控制阀调节温度,烟室内装旋风,旋风内也通高温烟气,使旋风壁内外烟气温度相同,构成“同温壁”;同时,旋风高温壁面,是第二个传热面:旋风内烟气,与进入旋风的料粉固体表面积之间,是第一个传热 面,因加热粉体而降温的烟气,及在离心力作用下,与壁面反复磨擦的粉体,都可从第二个传热面得热而升温,构成“双传热”面;装置具有组合性,改变旋风进出口接管位置,可组成换热器或收尘器,及各种工作型式,如单、双管,单、双级,串、并联,材料不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希,
申请(专利权)人:陈绍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