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17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测绘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人机在失控时下侧相机易被撞击而发生损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云台位于无人机下侧,云台一侧连接有相机,相机与云台之间通过电机的转轴转动连接,相机外侧套有防护框,使得无人机失控后,相机有防护框保护,不易发生形变、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测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
技术介绍
无人机在使用时,其下侧通常固定有可拆卸的云台,云台下侧固定有相机,通过相机对需要拍摄的地方进行拍摄。现有技术中,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19146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航拍云台的稳定结构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水平旋转装置、支撑装置、垂直旋转装置、减震器,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通过减震器进行减震,第一减震装置与水平旋转装置连接,支撑装置分别与水平旋转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连接,第二减震装置与垂直旋转装置连接,垂直旋转装置与相机连接,相机用于拍摄。但是仅有垂直旋转装置与相机连接,且相机裸露在外,当无人机失控时,相机可能会撞击到树、建筑物等,容易导致相机损坏,因此需要一个保护装置对相机进行保护,减少相机撞击而被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可将云台下侧的相机防护起来,减小相机被撞时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所述云台位于无人机下侧,所述云台一侧连接有相机,所述相机与云台之间通过电机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相机外侧套有防护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机外侧套有防护框,使得无人机失控后,相机有防护框保护,不易发生形变、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框与相机同轴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相机转动时,由于防护框的存在影响相机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框的竖直侧边内侧设有可形变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内侧与相机竖直边缘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护框上设有缓冲片,当相机被撞击时,由于缓冲片可形变对相机形成一个缓冲,进而减小了相机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片与防护框之间设有缓冲气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片被撞击时,由于缓冲片的形变挤压缓冲气囊,继而对相机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了相机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气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缓冲气囊上设有充气口,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缓冲气囊中的气体会减少,当缓冲气囊中气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可向缓冲气囊中充入气体进而使得缓冲气囊处于最佳利用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相机的与防护框之间抵触设有可形变的减振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机与防护框之间抵触减振块,当相机被撞击时,由于减振块的存在对相机的侧面一个缓冲,减小相机损坏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振块未与相机抵触的侧面为波浪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减振块的侧面形状设置为锯齿状,当相机被撞击时,增大减振块的减振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转动连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机安装时由于镜头的存在,需要特别注意,将防护框设置为可打开的结构,使得相机安装时打开防护框,安装更加方便,且不易损坏相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相机外侧套有防护框,使得无人机失控后,相机有防护框保护,不易发生形变、损坏,在防护框上设有缓冲片,当相机被撞击时,由于缓冲片可形变对相机形成一个缓冲,进而缓冲片被撞击,由于缓冲片的形变挤压缓冲气囊,继而对相机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了相机损坏的可能性;2.防护框与相机同轴转动,防止相机转动时,由于防护框的存在影响相机转动;3.在相机与防护框之间抵触减振块,当相机被撞击时,由于减振块的存在对相机的侧面一个缓冲,减小相机损坏的可能性;4.相机安装时由于镜头的存在,需要特别注意,将防护框设置为可打开的结构,使得相机安装时打开防护框,安装更加方便,且不易损坏相机。附图说明图1为无人机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护框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防护框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防护框的爆炸图一;图5为图4在A处体现锁定块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防护框的爆炸图二。附图标记:1、相机;11、镜头;2、云台;21、电机;211、转轴;22、连接架;3、防护框;31、上框架;311、第一立杆;312、第一横杆;313、固定块;314、第一转动部;315、第一防护杆;316、第一防护板;32、下框架;321、第二立杆;322、第二横杆;323、锁定块;3231、锁定槽;324、锁定杆;325、第二转动部;326、第二防护杆;327、第二防护板;33、缓冲片;34、缓冲气囊;341、充气塞;342、竖直面;343、缓冲部;3431、缓冲面;3432、曲面;344、充气口;35、减振块;36、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云台2位于无人机下侧并与无人机固定。云台2下侧连接有相机1用于拍摄,相机1一侧设有一个柱形的镜头11。云台2包括用于连接无人机的连接架22,且连接架22上侧与无人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架22一侧固定有电机21,电机21远离连接架22的一侧为转轴211,转轴211远离电机21的一侧固定有相机1,继而通过电机21的转轴211带动相机1旋转。电机2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有防护框3,防护框3为一个方体的框架结构,防护框3包括呈方体的上框架31、下框架32。如附图2所示,上框架31包括第一防护板316,第一防护板316位于上框架31靠近电机21的一侧,且第一防护板316竖直设置,同时第一防护板316被转轴211轴向贯穿。上框架31还包括若干第一防护杆315,第一防护杆315与第一防护板316固定构成一个方体的框架。上框架31的两个竖直侧面各设有两根竖直的第一立杆311,且第一立杆311上端与第一防护杆315固定。上框架31的上侧面设有两根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一横杆312,且第一横杆31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一防护杆315固定。如附图3所示,下框架32包括第二防护板327,第二防护板327位于下框架32靠近电机21的一侧竖直设置,第二防护板327也被转轴211轴向贯穿。下框架32还包括若干第二防护杆326,第二防护杆326依次搭接并与第二防护板327固定构成一个方体的形状。进而将上框架31与下框架32上下叠加放置共同构成防护框3。下框架32的两个竖直侧面各设有两根竖直的第二立杆321,且第二立杆321下端与第二防护杆326固定。下框架32的底面设有两根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二横杆322,且第二横杆3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防护杆326固定。防护框3内侧设有若干个减振块35,减振块35的形状为柱状,且减振块35的侧面为波浪形,并将各个减振块35的一个端面分别与相邻的上框架31、下框架32固定,减振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所述云台(2)位于无人机下侧,所述云台(2)一侧连接有相机(1),所述相机(1)与云台(2)之间通过电机(21)的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1)外侧套有防护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所述云台(2)位于无人机下侧,所述云台(2)一侧连接有相机(1),所述相机(1)与云台(2)之间通过电机(21)的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1)外侧套有防护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3)与相机(1)同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3)的竖直侧边内侧设有弹性的缓冲片(33),所述缓冲片(33)内侧与相机(1)竖直边缘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维立体无人机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33)与防护框(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长有邵艳超杨伟赵庆松修妙玲张严严余向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思拓力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