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西湖专利>正文

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及安装该货厢的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12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及安装该货厢的货车,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顶盖与货厢本体通过顶盖翻转系统连接;顶盖翻转系统包括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和驱动机构;支撑连杆的一端和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顶盖的侧壁铰接,且该侧壁为与前门板或后门板平行的侧壁,由此驱动连杆、支撑连杆、顶盖和前门板或后门板共同组成四连杆机构;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驱动连杆铰接,驱动机构的固定端与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其中,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四连杆机构运作从而实现顶盖的侧向翻转,方便货物的装卸。在保证环保性能的同时减轻顶盖重量;整个机构装置运行平稳,操作简单,装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及安装该货厢的货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及安装该货厢的货车。
技术介绍
物流运输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海运及航运等领域,实现货物的转运。传统的货厢顶盖过于笨重,驱动机构复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893362.8)公开一种液压开启四连杆顶盖装置,包括车厢,车厢的顶部设有翻转式顶盖装置,车厢前、后外侧面上均设有顶盖翻转装置,顶盖翻转装置包括前翻转臂、后翻转臂,前翻转臂和后翻转臂的上端通过回转轴与顶盖的侧边连接,前翻转臂和后翻转臂的下端通过回转轴与车厢连接,车厢尾端外侧面上设有翻转油缸,翻转油缸内的伸缩杆通过接头与后翻转臂铰接,该方案中,驱动装置布置在车厢行进方向两侧,打开车厢盖时还要考虑前方距离,不方便。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127827.8)公开一种车厢和一种厢车,包括厢体、顶盖和驱动机构;顶盖用于扣合在厢体的开口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顶盖打开和扣合;其中,驱动机构位于厢体和顶盖围成的空间外。上述技术方案中,顶盖驱动机构复杂,整体方案均显得过于笨重,且驱动机构安装位置不合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及安装该货厢的货车,整个结构轻便、紧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包括货厢本体,货厢本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与货厢本体通过顶盖翻转系统连接;所述顶盖翻转系统包括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和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顶盖的侧壁铰接,且该侧壁为与前门板或后门板平行的侧壁,由此驱动连杆、支撑连杆、顶盖和前门板或后门板共同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驱动连杆铰接,驱动机构的固定端与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其中,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四连杆机构运作从而实现顶盖的侧向翻转。所述顶盖翻转系统设有两组,分设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侧和后门板侧。所述顶盖的底端设有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构成顶盖的侧壁,所述支撑连杆和驱动连杆与顶盖的支撑支架铰接。所述支撑支架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所述驱动连杆向内凹折形成钝角结构,凹折方向为顶盖开启的方向。所述支撑连杆向内凹折形成钝角结构,凹折方向为顶盖闭合的方向。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气缸或电动推杆。所述顶盖采用柔性的轻质材料制成。一种货车,包括牵引车、底盘主车架和货厢,所述货厢为上述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该货厢设置在底盘主车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比如液压油缸的伸缩运动带动四连杆机构动作从而实现货厢顶盖的单侧翻转开合,方便货物的装卸。2、所述顶盖翻转系统结构紧凑且轻便,成本低廉,在保证环保性能的同时减轻顶盖重量。3、本技术采用四连杆机构,运行平稳,操作简单,装拆和维修方便。4、所述顶盖可翻转的货厢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可安装在拖挂式车辆上进行工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不设有顶盖的货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货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驱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安装有货厢的货车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前门板1,右侧板2,后门板3,左侧板4,底板5,顶盖6,驱动连杆7,支撑连杆8,支撑支架9,驱动机构10,牵引车11,底盘主车架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货厢本体包括前门板1、右侧板2、后门板3、左侧板4和底板5,前门板1、右侧板2、后门板3、左侧板4、底板5围设成一个无顶盖的厢体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货厢,包括货厢本体,货厢本体的顶部设有顶盖6,所述顶盖6与货厢本体通过顶盖翻转系统连接;所述顶盖翻转系统包括驱动连杆7、支撑连杆8和驱动机构10;所述支撑连杆8的一端和驱动连杆7的一端分别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1或后门板3铰接,支撑连杆8的另一端和驱动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顶盖6的侧壁铰接,且该侧壁为与前门板1或后门板3平行的侧壁,由此驱动连杆7、支撑连杆8、顶盖6和前门板1或后门板3共同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驱动机构10的伸缩端与驱动连杆7铰接,驱动机构10的固定端与前门板1或后门板3铰接,其中,驱动机构10动作带动四连杆机构运作从而实现顶盖6的侧向翻转。如图3所示,所述顶盖6的底端设有支撑支架9,所述支撑支架9构成顶盖6的侧壁,所述支撑连杆8和驱动连杆7与顶盖6的支撑支架9铰接。所述支撑支架9由矩形钢管焊接而成,支撑支架9前后设有安装孔。所述顶盖6采用柔性的轻质材料制成,比如窗纱、帆布等材料。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连杆7向内凹折形成钝角结构,凹折方向为顶盖6开启的方向,驱动连杆7的两端和与驱动机构10的铰接处设有安装孔。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连杆8向内凹折形成钝角结构,凹折方向为顶盖6闭合的方向,支撑连杆8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翻转系统设有两组,分设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1侧和后门板3侧;具体地,在前门板1这一侧,驱动连杆7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前门板1上的安装孔连接,驱动连杆7的另一端与支撑支架9上的安装孔连接;在后门板3那一侧,驱动连杆7的安装方式亦然;在前门板1这一侧,驱动机构10的伸缩端通过销轴与驱动连杆7上的安装孔铰接,驱动机构10的固定端安装在前门板1上;在后门板3那一侧,驱动机构10的安装方式亦然。所述驱动机构10采用液压油缸、驱动气缸或电动推杆;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0采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缸筒一端安装在前门板11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货车,包括牵引车11、底盘主车架12和货厢,所述货厢为上述顶盖6可侧向翻转的货厢,该货厢设置在底盘主车架12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前门板1这一侧,驱动连杆7、支撑连杆8安装在前门板1上,与顶盖6一起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在后门板3一侧亦然;货厢前后两侧的驱动机构10同时动作;驱动机构10伸长时,使得驱动连杆7运动,在支撑连杆8辅助作用下,带动顶盖6从货厢上方向货厢侧边运动,即实现顶盖6翻转“打开”的效果;驱动机构10持续运动至极限位置,可以使得顶盖6平行于左侧板4,呈竖直状态,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10收缩时,带动驱动连杆7和支撑连杆8运动,使得顶盖6从货厢侧边向货厢上方运动,实现顶盖6翻转“合上”货厢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以整车行进方向为正方向,顶盖6向着货厢的左侧翻转;在其他实施例中,顶盖6也可以向货厢另一侧翻转,通过改变顶盖翻转系统的安装位置实现;整个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包括货厢本体,货厢本体的顶部设有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货厢本体通过顶盖翻转系统连接;所述顶盖翻转系统包括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和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顶盖的侧壁铰接,且该侧壁为与前门板或后门板平行的侧壁,由此驱动连杆、支撑连杆、顶盖和前门板或后门板共同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驱动连杆铰接,驱动机构的固定端与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其中,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四连杆机构运作从而实现顶盖的侧向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包括货厢本体,货厢本体的顶部设有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货厢本体通过顶盖翻转系统连接;所述顶盖翻转系统包括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连杆的一端和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支撑连杆的另一端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顶盖的侧壁铰接,且该侧壁为与前门板或后门板平行的侧壁,由此驱动连杆、支撑连杆、顶盖和前门板或后门板共同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伸缩端与驱动连杆铰接,驱动机构的固定端与前门板或后门板铰接,其中,驱动机构动作带动四连杆机构运作从而实现顶盖的侧向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翻转系统设有两组,分设于货厢本体的前门板侧和后门板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可侧向翻转的货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底端设有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构成顶盖的侧壁,所述支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西湖王挺
申请(专利权)人:王西湖王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