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91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设置一线扫描相机;步骤S2:调节线扫描相机的位置,使线扫描相机的拍摄方向正对传送带设置;步骤S3: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在线扫描相机的前后方分别设置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步骤S4:调整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使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的光路均位于线扫描相机的正下方;步骤S5:控制第一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步骤S6:控制第二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具有较佳的亮度且造价较低,降低成本,且激光的功耗较低,利于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玻璃盖板缺陷检测中,光源亮度对缺陷在图像中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较暗的光会导致相机拍摄出的图像不清晰,影响分析仪器对图像的分析准确性,对于要求检测速度较快的生产线,对光源亮度的要求更高。市面上大多数玻璃盖板检测设备会采用高灵敏度的TDI相机或采用增亮频闪的控制器以减少光源亮度对检测质量的影响,但是上述产品造价较高,因此如何解决在要求检测速度快的情况下光源亮度不足且不会增加太多成本的问题,便成了所要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设置一线扫描相机;步骤S2:调节线扫描相机的位置,使线扫描相机的拍摄方向正对传送带设置;步骤S3: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在线扫描相机的前后方分别设置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步骤S4:调整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使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的光路均位于线扫描相机的正下方;步骤S5:控制第一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步骤S6:控制第二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优选地,每次所述线扫描相机采集图像的时间为40-60μ秒。优选地,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的出光方向与传送带所在面所成的锐角为30-75°。优选地,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的出光方向与传送带所在面所成的锐角为30-75°。优选地,所述第一激光光源被控制点亮时,通过第一激光光源的电流为第一激光光源额定电流的4-6倍。优选地,所述第二激光光源被控制点亮时,通过第二激光光源的电流为第二激光光源额定电流的4-6倍。优选地,在步骤S5中,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点亮的时间与线扫描相机采集一次玻璃盖板完整的图像的时间相同。优选地,在步骤S6中,所述第二激光光源点亮的时间与线扫描相机采集一次玻璃盖板完整的图像的时间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通过采用激光光源替代传统光源以解决在玻璃盖板快速检测中因光照亮度不足而导致所采集的图像质量不佳无法较好地确定出玻璃盖板是否有缺陷以及缺陷的种类的问题,激光光源具有较佳的亮度及较好的方向性,其造价相比于高灵敏度的TDI相机及增强频闪的控制器的造价均较低,有利于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且激光光源的功耗较低,也利于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的具体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中的第一激光光源、第二激光光源、线扫描相机与部分传送带及玻璃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激光光源;12、第二激光光源;13、线扫描相机;20、玻璃盖板;30、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盖板20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用于制成后的玻璃盖板20在被传送带30传送的过程中,对玻璃盖板20进行图像采集,使得后续的外界分析设备通过图像对玻璃盖板20进行缺陷分析,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设置一线扫描相机13;步骤S2:调节线扫描相机13的位置,使线扫描相机13的拍摄方向正对传送带30设置;步骤S3:沿传送带30的运动方向,在线扫描相机13的前后方分别设置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光光源12;步骤S4:调整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光光源12,使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光光源12的光路均位于线扫描相机13的正下方。步骤S5:控制第一激光光源11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13进行图像采集;步骤S6:控制第二激光光源12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13进行图像采集。玻璃盖板20作为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重要的配件,其品质的好坏也决定着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其与其他配件配合前对其进行缺陷检测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玻璃盖板20存在缺陷其在与其他配件配合安装后被检测出,则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拆卸。在步骤S5和步骤S6中,可通过分时控制器对第一激光光源11、第二激光光源12及线扫描相机13进行控制,具体地,分时控制器在控制第一激光光源11点亮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13进行图像采集,可以理解此时线扫描相机13采集的是第一激光光源11照明下的玻璃盖板20的图像;分时控制器在控制第二激光光源12点亮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13进行图像采集,可以理解此时线扫描相机13采集的是第二激光光源12照明下的玻璃盖板20的图像。在本专利技术中,分时控制器不同时控制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光光源12同时点亮,可防止出现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线扫描相机13在两方向上的光源采集的图像,提高了外界分析设备对玻璃盖板20缺陷分析的准确性。优选地,第一激光光源11的出光方向与传送带30所在的面形成的锐角为30-75°,第二激光光源12的出光方向与传送带30所在的面形成的锐角为30-75°,即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光光源12发出的光线均不会在反射后进入到线扫描相机13中,因此第一激光光源11及第二激光光源12对于线扫描相机13为暗场照明,线扫描相机13所采集的图像对于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光光源12也即为暗场图像。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第一激光光源11点亮的时间与线扫描相机13采集一次玻璃盖板20完整的图像的时间相同,即当分时控制器点亮第一激光光源11时线扫描相机13对玻璃盖板20进行图像采集,当分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激光光源11关闭时,线扫描相机13完成一次在第一激光光源11的照明下对玻璃盖板20完整的图像采集;同理地,在步骤S6中,第二激光光源12点亮的时间与线扫描相机13采集一次玻璃盖板20完整的图像的时间相同,即当分时控制器点亮第二激光光源12时线扫描相机13对玻璃盖板20进行图像采集,当分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激光光源11关闭时,线扫描相机13完成一次在第二激光光源12的照明下对玻璃盖板20完整的图像采集,外界分析设备通过对两次线扫描相机13采集的玻璃盖板20的完整图像分析,有利于增加对玻璃盖板20的缺陷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利于在玻璃盖板20与其他配件配合组装前将有缺陷的玻璃盖板20识别出。优选地,每次线扫描相机13采集图像的时间为40-60μ秒,即线扫描相机13完成一次玻璃盖板20完整的图像采集的时间为40-60μ秒。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图像的采集,光源的亮度高低对图像采集的质量也起着较大的影响,当亮度不足时,所采集的图像清晰度不足,在被外界分析设备进行分析时,便不易分析出缺陷及不易确定出缺陷的种类。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激光光源11与第二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制成的玻璃盖板在被传送带传送的过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设置一线扫描相机;/n步骤S2:调节线扫描相机的位置,使线扫描相机的拍摄方向正对传送带设置;/n步骤S3: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在线扫描相机的前后方分别设置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n步骤S4:调整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使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的光路均位于线扫描相机的正下方;/n步骤S5:控制第一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n步骤S6:控制第二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制成的玻璃盖板在被传送带传送的过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设置一线扫描相机;
步骤S2:调节线扫描相机的位置,使线扫描相机的拍摄方向正对传送带设置;
步骤S3: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在线扫描相机的前后方分别设置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
步骤S4:调整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使第一激光光源与第二激光光源的光路均位于线扫描相机的正下方;
步骤S5:控制第一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
步骤S6:控制第二激光光源点亮的同时,控制线扫描相机进行图像采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所述线扫描相机采集图像的时间为40-60μ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盖板缺陷检测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光源的出光方向与传送带所在面所成的锐角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阳张孟王双桥庞凤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视智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