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900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酸性蚀刻废液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碘化物,使碘离子能够将部分铜离子还原生成碘化亚铜沉淀;(2)定容稀释,除去所述碘化亚铜沉淀,得到清液;(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述清液中的镍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检测时,利用碘化物中的碘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同时废液中的镍离子不与碘离子发生反应,从而去除酸性蚀刻废液中铜离子对镍含量检测的干扰,且又不影响对废液中镍含量的测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酸性蚀刻废液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印刷线路板(PCB)制造等行业中会使用含铜的溶液,从而造成了大量的电路板蚀刻废液,蚀刻废液主要有酸性蚀刻废液和碱性蚀刻废液。在酸性蚀刻废液中,主体为氯离子、铜离子以及少量的氯酸根离子。此废液可以用以生产二水氯化铜以及碱式氯化铜和氧化铜。在用以生产二水氯化铜时,根据国标BG/T15901-1995(化学试剂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铜)标准)中杂质含量的检测标准,镍含量则为其中一项要求控制的指标。镍含量的具体检测标准要求按照GB/T9723-2007即原子吸收乙炔-空气火焰法检测。而在镍含量检测前,需要对酸性蚀刻废液进行前期处理,以达到能够准确检测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目的。实验证明,酸性蚀刻废液中在主体为铜离子的情况下,在指定波长下,铜离子对镍含量的检测有很大干扰,如果对酸性蚀刻废液的稀释倍数太大,则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偏大,检测不准确。现有技术中,在检测酸性蚀刻废液中的镍含量时,为了去除酸性蚀刻废液中铜离子对镍含量检测的干扰,直接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液碱生成氢氧化铜或者氧化铜沉淀,达到去除铜的目的,然后检测镍含量。但此过程中,镍也会与液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镍,从而影响对酸性蚀刻废液中镍杂质含量的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其能够解决在酸性蚀刻废液中铜离子对镍含量检测的干扰,同时又不影响对镍含量后期的准确测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碘化物,使碘离子能够将部分铜离子还原生成碘化亚铜沉淀,使其不影响对镍的测定;S2.定容稀释,除去所述碘化亚铜沉淀,得到清液;S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述清液中的镍含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对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检测时,利用碘化物中的碘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同时废液中的镍离子不与碘离子发生反应,从而去除酸性蚀刻废液中铜离子对镍含量检测的干扰,且引入的碘离子又不影响对废液中镍含量的测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具体说明。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碘化物,使碘离子能够将部分铜离子还原生成碘化亚铜沉淀,使其不影响对镍的测定;S2.定容稀释,除去所述碘化亚铜沉淀,得到清液;S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述清液中的镍含量。进一步地,所述碘化物为碘化钾、碘化钠、碘化钙、碘化镁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碘化物为碘化钾。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1:量取酸性蚀刻废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量的碘化物,得到固液混合物;步骤S2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21:将步骤S11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转移至容量瓶瓶中进行稀释定容;S22:将S21容量瓶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所述清液。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1中,所述固液混合物稀释10-20倍;若溶液稀释倍数过高,造成溶液中镍含量很低,导致镍离子很难检测出来,若稀释倍数过低,则溶液中铜离子影响过大。因此,优选的,所述步骤S21中,所述固液混合物稀释10倍。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为抽滤或压滤。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镍空心阴极灯,波长为232nm。本专利技术所述酸性蚀刻废液主要是指印刷线路板(PCB)行业中其蚀刻工序使用后的酸性蚀刻废液,还包括其它行业,如五金电镀、标牌制作、表面清洗等行业产生的酸性含铜废液。本专利技术要解决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检测时,在去除铜离子对镍含量检测的干扰的同时,而又不影响对废液中镍含量的测定。本专利技术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与铜离子相应碘离子的碘离子溶液,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使用碘化钾溶液,使废液中的铜离子与碘离子反应还原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定容后取上清液,按照国标GB/T9723-2007的检测标准直接测定镍含量。最重要的是,镍离子与碘离子溶液中的碘离子不发生反应,且碘化钾溶液中的碱金属离子和碘离子对镍含量的测定无干扰,从而达到去除废液中铜离子对镍离子干扰的目的。CuCl2+4KI=CuI↓+KCl+I2由于酸性蚀刻废液中为盐酸主体,酸当量约为2.3mol/L,故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后,不需再加盐酸,上清液直接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即可。本专利技术处理方法简单便捷,全过程无氯产生,也不会散发挥发性有机溶剂等有害物,安全环保。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选用印刷线路板(PCB)中,其中一道蚀刻工序使用后的酸性蚀刻废液,所用酸性蚀刻废液中铜含量约为120g/L。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确移取4份5ml酸性蚀刻废液,,每份酸性蚀刻废液移取至1个50ml烧杯中;4份酸性蚀刻废液分别记为样品1、样品2、样品3和样品4;(2)向样品3和样品4所在的烧杯中各加入0.5ml浓度为100mg/L的镍标准溶液;(3)向每个烧杯中均加入3g碘化钾,摇匀溶解,每个烧杯中的样品于一50ml容量瓶中定容,将容量瓶中样品摇匀后分别过滤除掉碘化亚铜沉淀,得上清液;(4)将4份上清液分别按照国标GB/T9723-2007的检测标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于空心阴极灯下,在232nm波长处检测镍含量。同时,取纯水作为空白组按照国标GB/T9723-2007的检测标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于空心阴极灯下,在232nm波长处检测镍含量。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取超纯水作为空白组。表1空白组及样品1-4的理化指标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选用印刷线路板(PCB)中,另一道蚀刻工序使用后的酸性蚀刻废液,所用酸性蚀刻废液中铜含量约为125g/L。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确移取4份5ml酸性蚀刻废液,,每份酸性蚀刻废液移取至1个50ml烧杯中;4份酸性蚀刻废液分别记为样品1、样品2、样品3和样品4;(2)向样品3和样品4所在的烧杯中各加入0.5ml浓度为100mg/L的镍标准溶液;(3)向每个烧杯中均加入3g碘化钾,摇匀溶解,每个烧杯中的样品于一50ml容量瓶中定容,将容量瓶中样品摇匀后分别过滤除掉碘化亚铜沉淀,得上清液;(4)将4份上清液分别按照国标GB/T9723-2007的检测标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于空心阴极灯下,在232nm波长处检测镍含量。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碘化物,使碘离子能够将部分铜离子还原生成碘化亚铜沉淀;/nS2.定容稀释,除去所述碘化亚铜沉淀,得到清液;/nS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述清液中的镍含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酸性蚀刻废液中加入碘化物,使碘离子能够将部分铜离子还原生成碘化亚铜沉淀;
S2.定容稀释,除去所述碘化亚铜沉淀,得到清液;
S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述清液中的镍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碘化物为碘化钾、碘化钠、碘化钙或碘化镁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碘化物为碘化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蚀刻废液中镍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1:量取酸性蚀刻废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物,得到固液混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平高阔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瑞思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