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88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涉及航天、建筑领域的减振降噪。其中,这种蜂窝阻尼板包括:具有多个空腔的蜂窝芯;分别用于封闭蜂窝芯的两端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设置于第一面板和蜂窝芯之间的第一粘胶层以及设置于第二面板与蜂窝芯之间的第二粘胶层;至少一个安装在蜂窝芯空腔内的颗粒阻尼元件。颗粒阻尼元件包括完全封闭的外包层以及自由填充在所述外包层内的阻尼颗粒。通过在蜂窝夹层结构中填装颗粒阻尼元件,阻尼颗粒被限制在外包层中,避免粘连以及阻尼乐力和蜂窝芯的直接碰撞,且有效提高在微重力状态下的减振效果,结构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
本技术涉及航天、建筑减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
技术介绍
未来航天器结构要求大型化、轻量化、低振动、低噪声、高稳定性等,振动抑制是航天器结构设计的关键难题之一。航天器主次结构共振响应以及局部动力响应过大,都会造成结构破坏、局部失稳、电子元器件等敏感结构发生故障。航天器减振的最佳处理方式是改变结构的阻尼以达到消峰的效果,通过在一定位置增加阻尼结构,使得局部结构的阻尼突然增大,降低结构的响应。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蜂窝夹层结构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重量轻,具有良好的减振和降噪功能,将蜂窝夹层板与颗粒阻尼复合应用于航空器中,具备较大的安装优势。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蜂窝夹层结构需要通过粘胶剂热压贴合,直接填充于蜂窝结构中的颗粒材料在粘胶剂的作用下直接与蜂窝腔体粘连,导致阻尼效果降低。此外,在航空器使用的微重力环境下,颗粒阻尼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旨在改善阻尼板阻尼失效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包括:具有多个空腔的蜂窝芯;分别用于封闭所述蜂窝芯的两端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一粘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二粘胶层;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蜂窝芯空腔内的颗粒阻尼元件,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包括完全封闭的外包层以及自由填充在所述外包层内的阻尼颗粒。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颗粒在所述外包层内的填充率为30%~10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外包层与所述第一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的接触位置部分或全部固定。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包括刚性外壳和/或柔性外壳,所述刚性外壳的材质为耐高温金属或耐高温硬质高分子材料,所述柔性外壳为软质高分子膜材或布材,所述外包层的壁厚为0.1~2mm,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高度为3~500mm。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包括刚性的第一外包结构和自由填充在所述第一外包结构内的多个柔性的第二外包结构,所述阻尼颗粒自由填充在所述第二外包结构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蜂窝芯中填充有多个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多个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呈正多边形阵列,相邻两个所述颗粒阻尼元件至少间隔一个所述空腔。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为0.1~1mm。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蜂窝芯的空腔截面为正多边形或圆形,壁厚为0.03~0.1mm,正多边形空腔的空腔边长为2~10mm,圆形空腔的直径为4~30mm。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颗粒阻尼元件与待减振结构的振动波谐振,形成具有频带特性的共振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蜂窝夹层板质量轻,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同时,其蜂窝夹层结构天然适合颗粒阻尼元件的安装,阻尼颗粒元件可以直接填装在蜂窝芯的空腔内而不会过多增加阻尼板的质量。颗粒阻尼元件中的阻尼颗粒自由填装在密封的外包层中,颗粒不与蜂窝芯直接接触,一方面保证阻尼颗粒自由,避免阻尼颗粒粘连导致的阻尼失效,另一方面避免阻尼颗粒直接冲击蜂窝芯的薄壁结构导致的蜂窝芯变形失效。尤为重要的是,该蜂窝阻尼板的结构能够保证在微重力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蜂窝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颗粒阻尼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填充有颗粒阻尼元件的蜂窝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填充有颗粒阻尼元件的蜂窝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颗粒阻尼元件(外包层为单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颗粒阻尼元件(外包层为双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颗粒阻尼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蜂窝阻尼板;11-第一面板;12-第二面板;20-蜂窝芯;21-第一粘胶层;22-第二粘胶层;30-颗粒阻尼元件;31-外包层;32-阻尼颗粒;40-颗粒阻尼元件;41-外包层;42-阻尼颗粒;50-颗粒阻尼元件;501-第一外包结构;502-第二外包结构;503-阻尼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多个空腔的蜂窝芯;/n分别用于封闭所述蜂窝芯的两端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n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一粘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二粘胶层;/n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蜂窝芯空腔内的颗粒阻尼元件,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包括完全封闭的外包层以及自由填充在所述外包层内的阻尼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多个空腔的蜂窝芯;
分别用于封闭所述蜂窝芯的两端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一粘胶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蜂窝芯之间的第二粘胶层;
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蜂窝芯空腔内的颗粒阻尼元件,所述颗粒阻尼元件包括完全封闭的外包层以及自由填充在所述外包层内的阻尼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在所述外包层内的填充率为3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外包层与所述第一粘胶层、第二粘胶层的接触位置部分或全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冲击蜂窝阻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包括刚性外壳和/或柔性外壳,所述刚性外壳的材质为耐高温金属或耐高温硬质高分子材料,所述柔性外壳为软质高分子膜材或布材,所述外包层的壁厚为0.1~2mm,所述颗粒阻尼元件的高度为3~5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利罗元易肖望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