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炉用的炉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66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炉炉门机构。由槽钢轨道(或支架板)、轮轴、重锺、炉壳和凸状耐火材料体组成。炉门两侧设有槽钢轨道(或支架板),与炉外壳之间倾角α为8°~88°。炉门开启或关闭时无论手动或电动均能升降自如,减少操作工序。另外,凸状耐火材料体,提高了炉子密封性能和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工业炉窑。(*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一种工业炉用的炉门机构,适用于各种工业炉窑红外电阻炉,各种箱式、台车式、隧道式电阻炉和燃料炉。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炉门只能平行炉口垂直升降,面向炉膛的炉门内侧,耐火材料不伸进炉膛内(图5),炉门与炉外壳有间隙,炉内热量外溢,增加了热损耗。一种实验电炉为侧开门(图6)虽有凸状耐火砖伸进炉口内,但密封不严,也有热量损失。侧开门的结构使打开炉门时炉内热气直接外溢扑脸,影响工人操作。中国专利86206964.5中的炉门型式(图7),针对以前炉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推拉与可升降的炉门机构,依赖突出的软性耐火纤维材料,深入炉门50~100mm,阻挡炉内热流外溢。这样的软性耐火纤维在装、出炉时极易碰坏,使炉子寿命减少。此外,炉门在开启时,要先用人工拉一下炉门把手,再手动或电动提升炉门,炉门左右两侧的轮轴才能沿弧形轨道退出,退入垂直段后垂直上升,这种机构采用的槽钢轨道机构使炉门在开启或关闭时必须靠人工推拉压把,炉门升降不自如,增加了操作工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自如,不用人工推拉压把就能开启或关闭炉门的机构,炉外壳和炉门四周采用特定的耐火材料和密封措施,使炉门口外壳温升比国家标准降低70℃以上,达到节能效果。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在炉门两则设置了倒Y型的槽钢轨道(或支架板),与炉外壳倾斜角度α为8°~88°,炉门靠自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均能自如升降。采用槽钢轨道的炉门机构是用[5~[30槽钢制成的,槽钢轨道中设有直径略小于槽轨的轮轴。如果炉门机构用支架板,则支架板为3~50mm厚的钢板。Y型槽宽度D为36~273mm,支架板可由两螺栓直接固定在炉子外壳上。由于槽轨没有直角部分,槽轨内轮轴与炉门一起沿倒Y型槽很自如地升降,不需要人工推拉炉门,即能顺利开启或关闭。炉门面向炉膛的侧面装有凸状软耐火材料伸进炉内,并用耐高温合金网将软耐火材料(或耐火砖)包住,保护装、出炉时不被碰坏。为解决热气外溢问题,用耐火软纤维密封炉门上凸状耐火材料与炉门口四周铁壳接壤处,提高了炉子密封性能使炉门口温升比国家标准降低70℃以上。配合炉门开启与关闭,炉门外紧贴炉前沿外壳设有多个半圆柱状叠加而成的重锤上下运动。重锤由铸铁块制成,重锤块数(即数量)按炉门重量增加或减少。本技术采用了倒Y型槽钢轨道(或支架板)与炉壳之间倾斜角度α为8°~88°的结构,既能解决凸状耐火体伸入炉口内也解决了86206964.5技术工业炉炉门开启或关闭时用人工推拉和升降不便的问题,简化了操作工序。增强了保温性能。又由于本技术在炉门面问炉膛内侧的耐火材料上用耐高温合金网和密封良好的耐火软纤维,使炉子增加了保温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又有组合重锤块为炉门升降提供了调节的便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炉门机构;图2是槽钢轨道炉门机构;图3是支架板机构;图4是炉外组合的重锤块;图5是现有技术的一般炉门机构;图6是现有技术的实验电炉炉门机构;图7是中国86206964.5专利的炉门机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炉门机构(图1),由槽钢轨道(或支架板)机构2、传动轴3、炉门口5、炉外壳6、凸状耐火材料4等组成。当炉门开启或关闭时,与炉门固定在一起的轨道轮轴1在倒Y型槽钢轨道(或支架板2)中滑动,随炉门上升或下降,使炉门升降自如。槽钢轨道与炉门口外壳(图2)的固定板9由螺栓连接,槽轨宽度D为36~273mm。如果采用支架板机构(图3),则支架板直接与炉外壳用螺拴固定,倒Y型轮轴滑道10在钢板11中宽度与槽轨宽度一样为D。无论采用槽钢轨道还是支架板都要与炉外壳固定,倾斜角度均为α在8°~88°之间,此角度要视炉门面向炉膛侧面凸状耐火材料4伸入炉膛深度而定。为保护凸状耐火材料在装、出炉时不受损坏,用耐高温合金网12包住其表面,为防止炉门与炉壳间隙处有热气外溢,在凸状耐火材料与炉门口四周铁壳接壤处用耐火软纤维13密封,使炉门口温升降低,达到节能效果。为了配合炉门开启或关闭,炉门外紧贴炉前沿外壳设有组合重锤块(图4),重锤块由多个半圆柱状铸铁块12累积而成,组合后的重锤为半圆圆柱体,当炉门升降时与传动轴3连接的组合重锤上下运动,带动炉门开启或关闭,重锤块数(即重量)要按炉门重量增加或减少,组合式重锤为重量调节提供了便利。权利要求1.一种工业炉用的炉门机构,由槽钢轨道(或支架板)、轮轴、凸状耐火材料体,多个半圆柱状叠加的重锤及炉门口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炉门上槽钢轨道(或支架板)与炉门口外壳倾斜角度α为8°~88°,炉门靠自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均能自如升降、开启或关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槽钢轨道用[5~[30的槽钢制成,轨道中设有直径小于槽轨的滑轮。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架板用3~50mm厚的钢板制成,形状为倒Y型,倒Y型槽内尺寸D为36~273mm。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炉门机构,其特征在于炉门外一侧设有多个半圆柱状叠加而成的重锤,平行贴在炉前外壳边升降,重锤块数(即重量)视炉门重量而定。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门机构,其特征在于炉门面向炉膛一侧由凸状耐火材料和软纤维材料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炉炉门机构。由槽钢轨道(或支架板)、轮轴、重鍾、炉壳和凸状耐火材料体组成。炉门两侧设有槽钢轨道(或支架板),与炉外壳之间倾角α为8°~88°。炉门开启或关闭时无论手动或电动均能升降自如,减少操作工序。另外,凸状耐火材料体,提高了炉子密封性能和寿命。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工业炉窑。文档编号F27D1/18GK2141548SQ92233990公开日1993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海光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炉用的炉门机构,由槽钢轨道(或支架板)、轮轴、凸状耐火材料体,多个半圆柱状叠加的重锤及炉门口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炉门上槽钢轨道(或支架板)与炉门口外壳倾斜角度α为8°~88°,炉门靠自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均能自如升降、开启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光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