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59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包括设于操作平台的垫板、驱动件、限位件和压紧部;垫板用于放置装有模组的壳体,压紧部设有与各模组的安装孔对应的操作空间,且压紧部能够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从上方均匀地将各模组向垫板的一侧压紧,直至压紧部与限位件抵接。该用于模组的螺纹类紧固件拧紧工装,能够简化模组与壳体之间的安装螺栓的安装操作、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可保证产品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安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
技术介绍
模组与壳体之间需要通过多个安装螺栓固定,具体在打紧各安装螺栓时,往往需要通过电动扳手对称打紧各安装螺栓,并且同一安装螺栓需分多次按照预设扭矩值打紧,但由于模组下面有支撑泡棉和导热垫的支撑,打紧螺栓时需要克服支撑泡棉和导热垫的支撑力,使得实际扭矩数值低于预设扭矩值,影响产品稳定性,需增加重复打紧工序、安装效率较低。因此,如何简化模组与壳体之间的安装螺栓的安装操作、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可保证产品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能够简化模组与壳体之间的安装螺栓的安装操作、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可保证产品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包括设于操作平台的垫板、驱动件、限位件和压紧部;所述垫板用于放置装有模组的壳体,所述压紧部设有与各所述模组的安装孔对应的操作空间,且所述压紧部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从上方均匀地将各所述模组向所述垫板的一侧压紧,直至所述压紧部与所述限位件抵接。具体在使用时,在壳体内依次放置支撑泡棉、水冷板、导热垫和模组,然后将装有模组的壳体放置于垫板和压紧部之间,启动驱动件,该驱动件将作用于压紧部使该压紧部向操作平台的一侧压紧模组,进而使得模组压紧支撑泡棉并使支撑泡棉在高度方向上被压缩,直至该压紧部与限位件抵接后,驱动件的作用保持不变,通过操作空间将螺栓穿过安装孔,并将各螺栓逐个打紧,然后再撤出驱动件对压紧部的作用,提升压紧部的高度,并将安装后的壳体和模组从压紧部和垫板之间的操作区撤离即可完成该模组和壳体的安装,接着可通过该安装工装安装下一模组和壳体。其中,该限位件的高度可根据所安装的模组进行设置,当压紧部与限位件抵接时,支撑泡棉的压缩量即达到预设值,若压紧部继续向垫板的一侧压紧模组,则可能发生模组被压坏的情况,该限位件的设置能够对模组进行保护,避免模组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损坏。该安装工装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通过该安装工装安装模组与壳体之间的螺栓,在打紧螺栓之前,通过驱动件的作用使得压紧部压紧模组,进而使得支撑泡棉的压缩量达到预设值,然后可对各螺栓进行逐一打紧,无需对称打紧各螺栓,并且同一螺栓也无需分多次打紧,可有效简化安装操作,并提升安装效率,同时,由于各螺栓的安装状态一致,可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安装质量。具体的,该垫板的高度与限位件的高度配合,便于驱动件和限位件的设置,同时,该垫板的设置便于在安装时对壳体的放置位置进行定位,如将装有模组的壳体放置于该垫板的上方即可,无需多次调整该壳体的放置位置,以便能够更快速地通过该安装工装安装各螺栓。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各所述驱动单元对称设于所述压紧部的两侧或沿所述压紧部的周向均匀设置。可选地,当所述驱动单元对称设于所述压紧部的两侧时,所述垫板可沿所述操作平台的上表面滑动。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为液压缸或气缸。可选地,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限位件分别一一对应地靠近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可选地,所述压紧部包括压紧框架及与所述压紧框架固定的抵接件,所述压紧框架和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抵接件能够从上方抵接各所述模组。可选地,所述压紧框架包括边框和固设于所述边框内的横梁,所述边框和所述横梁分别设有所述抵接件边框。可选地,所述横梁位于相邻两排所述模组之间的上方,所述边框和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抵接件,以使各所述模组的两个极端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抵接件。可选地,各所述抵接件分别位于所述极端的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可选地,所述抵接件为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模组的上端面抵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垫板;2-驱动件,21-驱动单元;3-限位件;4-压紧部,41-边框,42-横梁,43-抵接件;5-壳体;6-模组,6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如图1所示,该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包括设于操作平台的垫板1、驱动件2、限位件3和压紧部4。其中,垫板1用于放置装有模组6的壳体5,压紧部4设有与各模组6的安装孔61对应的操作空间,并且压紧部4能够在驱动件2的作用下从上方均匀地将各模组6向垫板1的一侧压紧,直至该压紧部4余限位件3抵接。其中,装有模组6的壳体5是指将模组6放置于壳体5内,但并未对二者进行固定,模组6的安装孔61用于通过螺栓与壳体5固定,该安装工装主要用于在模组6和壳体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时,辅助简化各螺栓的打紧操作,提高安装效率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具体在使用时,在壳体5内依次放置支撑泡棉、水冷板、导热垫和模组6,然后将装有模组6的壳体5放置于垫板1和压紧部4之间,启动驱动件2,该驱动件2将作用于压紧部4使该压紧部4向操作平台的一侧压紧模组6,进而使得模组6压紧支撑泡棉并使支撑泡棉在高度方向上被压缩,直至该压紧部4与限位件3抵接后,驱动件2的作用保持不变,通过操作空间将螺栓穿过安装孔61,并将各螺栓逐个打紧,然后再撤出驱动件2对压紧部4的作用,提升压紧部4的高度,并将安装后的壳体5和模组6从压紧部4和垫板1之间的操作区撤离即可完成该模组6和壳体5的安装,接着可通过该安装工装安装下一模组6和壳体5。其中,该限位件3的高度可根据所安装的模组6进行设置,当压紧部4与限位件3抵接时,支撑泡棉的压缩量即达到预设值,若压紧部4继续向垫板1的一侧压紧模组6,则可能发生模组6被压坏的情况,该限位件3的设置能够对模组6进行保护,避免模组6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损坏。该安装工装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通过该安装工装安装模组6与壳体5之间的螺栓,在打紧螺栓之前,通过驱动件2的作用使得压紧部4压紧模组6,进而使得支撑泡棉的压缩量达到预设值,然后可对各螺栓进行逐一打紧,无需对称打紧各螺栓,并且同一螺栓也无需分多次打紧,可有效简化安装操作,并提升安装效率,同时,由于各螺栓的安装状态一致,可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安装质量。具体的,该垫板1的高度与限位件3的高度配合,便于驱动件2和限位件3的设置,同时,该垫板1的设置便于在安装时对壳体5的放置位置进行定位,如将装有模组6的壳体5放置于该垫板1的上方即可,无需多次调整该壳体5的放置位置,以便能够更快速地通过该安装工装安装各螺栓。另外,本实施例中,垫板1的上方还可设有用于放置壳体5的标记,用于指导壳体5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操作平台的垫板(1)、驱动件(2)、限位件(3)和压紧部(4);/n所述垫板(1)用于放置装有模组(6)的壳体(5),所述压紧部(4)设有与各所述模组(6)的安装孔(61)对应的操作空间,且所述压紧部(4)能够在所述驱动件(2)的作用下从上方均匀地将各所述模组(6)向所述垫板(1)的一侧压紧,直至所述压紧部(4)与所述限位件(3)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操作平台的垫板(1)、驱动件(2)、限位件(3)和压紧部(4);
所述垫板(1)用于放置装有模组(6)的壳体(5),所述压紧部(4)设有与各所述模组(6)的安装孔(61)对应的操作空间,且所述压紧部(4)能够在所述驱动件(2)的作用下从上方均匀地将各所述模组(6)向所述垫板(1)的一侧压紧,直至所述压紧部(4)与所述限位件(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21),各所述驱动单元(21)对称设于所述压紧部(4)的两侧或沿所述压紧部(4)的周向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单元(21)对称设于所述压紧部(4)的两侧时,所述垫板(1)可沿所述操作平台的上表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21)为液压缸或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组与壳体的安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的数量与所述驱动单元(21)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限位件(3)分别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伯达武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