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564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主要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其主要技术方案:该加工刀具由专用成型铣刀和专用CBN磨头,构成一副完整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精加工刀具,专用成型铣刀,采用无底刃、圆柱面上有五刃的非对称螺旋设计;专用CBN磨头由硬质片、斜块、调节架、刀杆、调节杆、调节螺母、锁紧螺母、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试用证明:从根本上克服了连杆椭圆孔加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达到有效地保障连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
本技术属于一种对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刀具,具体是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
技术介绍
连杆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见图1),主要由大头端1、杆身2、和小头端3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见图3):连杆将活塞的动力传递给曲轴4,从而使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活塞上的燃气压力和惯性力是以动态分布载荷的形式通过活塞销4作用在连杆小孔5上,因此连杆小孔主要承受交变的拉压载荷。由于爆发压力巨大,不仅活塞销4要发生弯曲变形,而且连杆小孔5也要发生变形,由此造成载荷向连杆小孔外侧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程度与活塞销的弯曲和椭圆变形程度有关,同时连杆主要承受交变拉压载荷;在这种情况下,小孔尺寸会在大小孔中心线方向逐渐增大,减少了活塞销和连杆小孔的接触面积,使空隙6加大,造成应力集中;此情况会增大活塞销和连杆间的接触应力,影响连杆的疲劳寿命。根据变形协调理论,将连杆小孔形状设计为椭圆形状的孔(见图4的椭圆8),增加活塞销与连杆小孔间的接触面积,分散应力,使得连杆工作时承受的载荷更加均匀,有利于承载油膜的形成,从而提高其承载和传动能力,提高连杆的抗疲劳寿命,同时降低发动机运转时的噪音。但这种新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相对传统的连杆圆孔而言,难度系数较大,当前都是采用德国进口的专用设备和刀具来加工完成的,但每台设备和刀具的售价非常昂贵,约500多万元,我公司作为连杆的专业生产厂家,需要的台数就多了,这个经济负担是沉重的。采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和加工中心来加工,合格率太低,仅能达到15%,而且尺寸精度不稳定,需要不断的调整,生产效率偏低,不适合批量化生产。目前尚未发现国内成熟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技术报道,根据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目的是:根据目前连杆小头端椭圆孔加工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从根本上克服加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达到有效地保障连杆质量,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该加工刀具由专用高速成型铣刀和专用CBN磨头,构成一副完整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精加工刀具,专用高速成型铣刀,采用无底刃、圆柱面上有五刃的非对称螺旋设计,成型铣刀前角8°,第一后角22°,第二后角10°,齿条角80°,齿高3mm,成型铣刀直径φ16-0.05mm,有效铣削长度25mm,在刀柄中心有一个主油孔,有效铣削范围内有两个支油孔;专用CBN磨头,包含硬质片、斜块、调节架、刀杆、调节杆、调节螺母、锁紧螺母、销,其结构为,将调节架装入刀杆孔内,再把焊接好的硬质片和斜块,间隙配合安装在刀杆的槽内并与调节架的斜面贴合,刀杆左边装有一个锁紧螺母,刀杆右边孔装有一个调节杆,调节杆一端插入调节架并用销固定,另一端螺纹连接一个调节螺母。本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完全达到研制目的,该刀具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所加工连杆小头端椭圆孔合格率,由原来传统加工的15%提高到97%以上,提高效率五倍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连杆的抗疲劳寿命,保证了连杆椭圆孔的润滑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为行业内解决了一大技术难题,它不仅能满足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也适合连杆小头端衬套椭圆孔的加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连杆的形状示意图,也是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示意图,短轴为e,长轴为e+x。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原连杆小头端圆孔边缘高应力分布图。图4,是连杆小头端小孔与椭圆孔的对比图,小孔7是加工椭圆孔之前钻的正圆孔,椭圆孔8是本技术要加工的孔。图5,是本技术专用高速成型铣刀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A向放大视图。图7,是本技术专用CBN磨头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B-B向局部剖视图。图9,是硬质片12、斜块13的焊接图。图10,是调节架14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图12,是刀杆15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C-C向局部剖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6、7、8,对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说明:由专用高速成型铣刀和专用CBN磨头,构成一副完整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精加工刀具,专用高速成型铣刀(见图5、6),采用无底刃(刀具底部无切削刃口)、圆柱面上有五刃的非对称螺旋设计,成型铣刀前角8°,第一后角22°,第二后角10°,齿条角80°,齿高3mm,成型铣刀直径φ16-0.05mm(因连杆小头端短轴孔的直径e≥φ18mm,所以直径应小于φ18mm),有效铣削长度25mm(因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高度H尺寸≤23mm,所以铣削长度应大于23mm),在刀柄9中心有一个主油孔10,有效铣削范围内有两个支油孔11;专用CBN磨头(见图7、8),包含硬质片12、斜块13、调节架14(见图10、11)、刀杆15(见图12、13)、调节杆16、调节螺母17、锁紧螺母18、销19,其结构为,将调节架14装入刀杆15孔内,再把焊接好的硬质片12和斜块13,间隙配合安装在刀杆15的槽内并与调节架14的斜面贴合,刀杆15左边装有一个锁紧螺母18,刀杆15右边孔装有一个调节杆16,调节杆一端插入调节架14并用销19固定,另一端螺纹连接一个调节螺母17(螺母的外螺纹为右旋,内螺纹为左旋)。专用CBN磨头直径的调节(见图7、8),通过调节螺母17(调节杆16向左推动调节架14的斜面,斜面再向外推动硬质片12,增大直径),使磨头直径φ16-0.02mm符合要求,最后用锁紧螺母18锁紧。参照图5、7,所述的专用高速成型铣刀,采用TY85材料,刀具的各尺寸、角度、光洁度以及热处理,均按普通铣刀的技术要求加工;所述的专用CBN磨头,其硬质片12,采用CBN材料,硬度约65-68HRC。参照图1、4、5、7,本技术的具体使用:1、在加工完成连杆的小孔7(椭圆孔加工之前钻的孔)之后,将连杆装夹在高速加工中心设备上,再把专用高速成型铣刀(见图5)安装在设备的液压刀柄上,设备转速调整为8000转/min,刀具进给量150mm/min,按椭圆孔椭圆轨迹程序,采用自动补偿方式进行加工小头端椭圆孔(将铣刀切削范围25mm,整体插入小孔内表面,沿椭圆轨迹尺寸切削);2、经初步加工连杆小头端椭圆孔后,在高速加工中心设备上取下专用高速成型铣刀,换上专用CBN磨头,设备转速调整为15000转/min,刀具进给量80mm/min,按椭圆孔椭圆轨迹程序,磨削修正小头椭圆孔,使小头端椭圆孔粗糙度提高到Ra0.2以内;3、用圆度仪检测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规则性是否合格。本技术已用于GS61、GS62、5009200等多种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效果较好,完全达到研制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由专用高速成型铣刀和专用CBN磨头,构成一副完整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精加工刀具,专用高速成型铣刀,采用无底刃、圆柱面上有五刃的非对称螺旋设计,成型铣刀前角8°,第一后角22°,第二后角10°,齿条角80°,齿高3mm,成型铣刀直径φ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的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由专用高速成型铣刀和专用CBN磨头,构成一副完整的连杆小头端椭圆孔精加工刀具,专用高速成型铣刀,采用无底刃、圆柱面上有五刃的非对称螺旋设计,成型铣刀前角8°,第一后角22°,第二后角10°,齿条角80°,齿高3mm,成型铣刀直径φ16-0.05mm,有效铣削长度25mm,在刀柄(9)中心有一个主油孔(10),有效铣削范围内有两个支油孔(11);专用CBN磨头,包含硬质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飞冀会平周学邓伟董绍杰张涛涛周洋郝丽娜王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