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8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上开设预留群钉孔洞,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在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安装到钢梁上时,群钉正好进入预留群钉孔洞中,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放置钢筋网片,群钉穿过钢筋网片的网格,将钢筋网片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伸入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相连,再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在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避免了群钉与预埋钢筋干涉的问题,在群钉进入预留群钉孔洞后,在预留群钉孔洞内设置钢筋网片,然后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保证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它主要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钢-混凝土组合梁中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对桥梁受力的影响,通常采用提前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并存放6个月以上的方法让混凝土桥面板早期能够自由收缩,然后把桥面板再安装到钢梁上。桥面板安装到钢梁上之前需要在钢梁上焊接焊钉连接件,以保证桥面板与钢梁连接一起协同传力。对于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梁中的焊钉需要成群布置,每一个群中焊钉密集布置。焊钉的间距与混凝土桥面板中的钢筋在设计时需要预留好间隙,以保证安装桥面板时使得预留群钉孔洞内钢筋不与焊钉碰撞。尽管在设计阶段图纸上已经能够把桥面板中的钢筋与焊钉位置设置好,但是在实际的加工制作过程中会存在焊钉位置与设计偏离以及钢筋位置与设计偏离两方面的误差。实际桥梁施工过程中,安装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经常会存在焊钉与钢筋位置冲突而无法安装的窘境,割断钢筋和割除焊钉的不规范做法经常会被使用,导致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差,降低结构的强度与耐久性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方法,以解决焊钉与钢筋位置易发生冲突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焊钉与钢筋位置发生冲突,使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连接牢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上开设预留群钉孔洞,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的预埋钢筋伸入预留群钉孔洞中;步骤二、在钢梁顶部焊接群钉;步骤三、在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安装到钢梁上时,令群钉进入预留群钉孔洞中,且群钉位于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的端部围成的框架内;步骤四、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放置钢筋网片,群钉穿过钢筋网片的网格,将钢筋网片与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相连;步骤五、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令混凝土填充于钢梁、预留群钉孔洞的侧壁、群钉、预埋钢筋和钢筋网片之间,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混凝土的强度,当填充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即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连接。优选地,步骤一中,预留群钉孔洞为倒四棱台状,预留群钉孔洞远离钢梁的一端开口较与钢梁的上翼缘板接触的一端开口大。优选地,步骤一中,预留群钉孔洞为倒置的正四棱台状。优选地,步骤一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的预埋钢筋伸入预留群钉孔洞中的部分长度相同,等间距设置。优选地,步骤二中,群钉包括多个焊钉,焊钉与钢梁焊接相连,多个焊钉呈矩形阵列状排布。优选地,步骤四中,向预留群钉孔洞中放置两片钢筋网片,首先将一片钢筋网片置于群钉的底部,再将另一片钢筋网片置于群钉的顶部,群钉由钢筋网片的网格内伸出。优选地,步骤四中,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与钢筋网片相适配,预埋钢筋与钢筋网片焊接连接或绑扎连接。优选地,步骤五中,预留群钉孔洞底面的最长边长较钢梁的上翼缘板的宽度小,当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放置到钢梁上时,预留群钉孔洞底部与钢梁顶面之间没有缺口。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上开设预留群钉孔洞,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在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安装到钢梁上时,群钉正好进入预留群钉孔洞中,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放置钢筋网片,群钉穿过钢筋网片的网格,将钢筋网片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伸入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相连,再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混凝土的强度,当填充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即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在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避免了群钉与预埋钢筋干涉的问题,在群钉进入预留群钉孔洞后,在预留群钉孔洞内设置钢筋网片,令群钉由钢筋网片的网格内伸出,然后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保证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连接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预留群钉孔洞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步骤三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钢筋网片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步骤四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其他实施例中步骤四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步骤五的示意图;其中,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2为钢梁,3为预留群钉孔洞,4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的预埋钢筋,401为纵桥向预埋钢筋,402为横桥向预埋钢筋,5为群钉,6为焊钉,7为钢筋网片,701为纵桥向钢筋,702为横桥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焊钉与钢筋位置发生冲突,使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连接牢固。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7,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预留群钉孔洞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步骤三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钢筋网片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步骤四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其他实施例中步骤四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中步骤五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1上开设预留群钉孔洞3,预留群钉孔洞3内不设钢筋,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1内部的预埋钢筋4伸入预留群钉孔洞3中;步骤二、在钢梁2顶部焊接群钉5;步骤三、在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1安装到钢梁2上时,令群钉5进入预留群钉孔洞3中,且群钉5位于预留群钉孔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上开设预留群钉孔洞,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的预埋钢筋伸入预留群钉孔洞中;/n步骤二、在钢梁顶部焊接群钉;/n步骤三、在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安装到钢梁上时,令群钉进入预留群钉孔洞中,且群钉位于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的端部围成的框架内;/n步骤四、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放置钢筋网片,群钉穿过钢筋网片的网格,将钢筋网片与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相连;/n步骤五、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令混凝土填充于钢梁、预留群钉孔洞的侧壁、群钉、预埋钢筋和钢筋网片之间,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混凝土的强度,当填充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即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上开设预留群钉孔洞,预留群钉孔洞内不设钢筋,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内部的预埋钢筋伸入预留群钉孔洞中;
步骤二、在钢梁顶部焊接群钉;
步骤三、在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安装到钢梁上时,令群钉进入预留群钉孔洞中,且群钉位于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的端部围成的框架内;
步骤四、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放置钢筋网片,群钉穿过钢筋网片的网格,将钢筋网片与预留群钉孔洞内的预埋钢筋相连;
步骤五、向预留群钉孔洞内浇筑混凝土,令混凝土填充于钢梁、预留群钉孔洞的侧壁、群钉、预埋钢筋和钢筋网片之间,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混凝土的强度,当填充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即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预留群钉孔洞为倒四棱台状,预留群钉孔洞远离钢梁的一端开口较与钢梁的上翼缘板接触的一端开口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预留群钉孔洞为倒置的正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文生刘长明徐义标曾明辉吴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